第A22版:柒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眼泪纷飞,看生命依偎中的体温传递
· 一周贴吧
· 微言大义
· 记者证
没用?
· 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眼泪纷飞,看生命依偎中的体温传递
  一个叫阿勋的心灵开启导师,说出了一句4月14日玉树地震以来最耐人琢磨的话:玉树不哭,玉树人哭出来。这句话一举“成名”。

  这一周前后,中国人的眼泪已经流得太多。山西王家岭矿难就是一个“眼泪场”。

  这一周,是“柔软话语”的世界,就连评论也少了几分“锋芒”——中国青年报:《每次灾难都让国人忧心远方的困顿》;潇湘晨报:《黄金72小时后更须不抛弃不放弃》;新京报:《高原救灾需要全国爱心总动员》;新华网新华时评:《以生命之名凝聚起强大力量》。

  媒体的“柔软”来自于现实中的柔软细节,来自于大灾大难中对于生命尊严、人性光辉的柔软感知。

  看眼泪纷飞,看生命依偎。生命是第一位的,在同胞遭遇困境甚至失去生命时,生者的依偎是第一位的,中国式依偎,使每一个公民觉得温暖、自信。

  中国承诺“不放弃,不抛弃”

  4月1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他说,“救人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一个人也不要放弃”。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更是直接喊出了“不放弃,不抛弃”的口号。

  自《士兵突击》热播后,“不抛弃,不放弃”成为很多国人的座右铭,但是最能检验这句话含金量的,还是灾难中的救援。

  士兵“王宝强”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才成为一个真正践行了“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兵王”,这是在虚拟的电视剧里面,而在条件极度恶劣的灾难现场,要完成这样的诉求,谈何容易。

  4月16日CCTV新闻频道报道说,40余名武警战士住在军用卡车改装的帐篷内,他们只盖了4床被子,3天才吃上第一顿热饭。

  人民网4月17日消息,在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县,山东消防总队的官兵普遍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

  “不放弃,不抛弃”的结果是,后方的人们不断听到被困者被救出的消息。其中感人的一幕是,经过多方合作接力救援5小时后,13岁的藏族女孩次乃拥青终于被“托”出废墟。

  国家和公民力量相拥

  4月16日,中央电视台引述青海省省长骆惠宁的介绍说,玉树地震中已成功营救17000余人,其中从废墟下救出6900多人,成功转移了1172名重伤员到有条件的地方接受治疗。

  这一切,民间力量功不可没。评论人付瑞生4月16日在《钱江晚报》撰文《玉树,国家和公民力量相拥》,即表达了“越是大的苦难越需要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国家和公民这两股力量汇集在玉树”的观点。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自带挖掘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参加救援,15日11时左右,陈光标组织的江苏黄埔抗震救灾民兵连成功解救被埋的7名小学生。

  《重庆晨报》消息说,16日下午,陈光标因重感冒离开玉树返回西宁。14日,在一次采访中,北京大学教授、民政部专家组组长夏学銮先生对快报观察员说,“民间组织应是政府可靠的同盟军”。

  截至16日12时,来自四川、北京、重庆、上海、辽宁、陕西等省市的爱心人士纷纷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累计达到1200多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362人。此外,国家民委在6所民族院校中组织起500人的民族语言翻译队伍,随时待命准备赶赴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周五,快报发表社评:《玉树见证,“公民精神”再次直赴前线》,肯定了民间组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表现,认为“公民社会的成长就是在磨砺和淬炼中行进的”。

  公民上阵救灾的决心,无疑是大难之中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玉树,见证生命之间传递的体温

  《新京报》报道说,玉树州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松仁青表示:17日,地震遇难者的遗体统一埋葬。官方的承诺是,让其有尊严。

  身后有尊严,这是一个公民“最后”的期望。4月17日的《楚天金报》报道说,三名在玉树打工的重庆忠县男子,借钱租车将遇难的亡妻送回老家安葬。

  生命是有体温的,体温是可以传递的。那种生命之间传递的体温,呵护着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尊严。玉树,见证了生命的尊严,也见证了生命之间传递的体温。次乃拥青被救出后,救援者忘情地拥抱在一起。在特殊的环境里,突然炽烈起来的体温,可以让伤痛轻一些,可以让希望大一些。

  不能不提到一位刚刚离开人世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在冲进废墟救出3个孩子后,这名卡车司机、糖尿病患者不幸遇难。香港各大媒体立即突出报道黄福荣的事迹,高度评价英雄壮举:“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黄福荣的三姐更是表示:“我们会看看如何把他帮助内地贫穷孩子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灾难亦步亦趋,2010年1月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地震已有多起。唯有更加紧密的依偎,这个世界才不会过于脆弱。4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员文章:《天灾难测,人类唯有选择互相依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快报观察员 伍里川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