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里面有人吗?”
“有。”
“你们有几个人啊?”
“有4个。”
“情况怎么样?”
“还行。”
15日7时,在位于青海玉树县结古镇镇郊的西北牛宾馆,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生命探测搜索时,发现这里有强烈的生命迹象,迅速展开了救援。
地震将三层的西北牛宾馆扭压成了一层半,一面墙还歪歪扭扭的,与顶板仅靠着几根钢筋相连。
“根据生命探测仪探测和与被埋群众的对话,我们确定了他们的基本位置,决定从三层开钻,然后一层一层剥落。”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工程师刘向阳说,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V字形槽,便于实施救援。
刘向阳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救援,有着丰富的地震救援经验。
楼顶上,满脸通红的队员们,都在憋足了劲拆除楼板。“经过一夜的高强度救援,加上一些队员产生高原反应,所以都有些吃不消。”刘向阳说,但没有一个人退下去,“因为大家有一个信念:多救人,早救人!”
“如果能通过我们的行动多救出一个人,就是累趴下也值!这也是全体队员的共同心愿。”队员朱磊说,“其实,爱就在你我身边。”
来自江苏的朱磊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救援一线,基本没有合眼。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距离被埋群众的位置也越来越近。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救援队员一边拆除杂物,一边与他们对话。
“注意出来时千万别睁眼。”
“上来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
正当救援进行时,突然一阵摇晃,记者明显感觉地面在有力地抖动。10多分钟后,余震再次袭来,幸好都没有给救援现场造成影响。
“这两次余震估计在4.5级左右。”刘向阳说,如果达到6级,估计我们都有可能被埋进去。
虽然伴有余震,但救援工作并没有停下。很快,营救被困群众的出口完全打通。
激动的时刻来到了。
12时,一个被困的小伙子出现在救援人员和记者的视线里——他从洞口慢慢伸出头,小心翼翼地旋转,一点点避开断裂的钢筋。
随后,第2个、第3个、第4个顺利救出。前后仅用了5分钟。
张建伟,张景科,陈德毅,许程——这4名被救人员都是甘肃人,年龄最小的仅18岁,其中有3人是自行爬出走下废墟。
“被埋的时候虽然很紧张,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一定能出去。”虽然刚刚获救,但张建伟看上去精神不错。
将他们送上救护车时,现场所有人员再次鼓掌。刘向阳说:“掌声,既是为了救援队员的执著和信念,也是给为追求生命的希望而坚定自己信念的被埋群众。”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