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发现 南京遗疑之三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葬送短命王朝的那临门一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葬送短命王朝的那临门一脚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2500年建城史上,南京有四百五十多年作为国都而存在。从孙权定都南京,一个个王朝,曾经气吞山河,但最终却又一声叹息。

  短命王朝、偏安朝廷、伤感之地、悲情城市……南京这座城,用什么词形容它最恰当呢?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发起人高松说,南京是孵育王朝政权以及大型企业的孵化器。只是,这个风水宝地,在每个朝代最为兴盛的时候都会一不小心“闪了腰”,冷不丁的临门一脚,让一代代王朝由兴转衰,最终走向末路。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明孝陵石刻上斑驳的痕迹,让人在刹那间陷入一种时光交错的恍惚中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东吴

  孙权的继承人死得太早,引发太子之争

  尽管孙权已除去障碍,然而孙亮(如图)终究不是当皇帝的料

  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名“建业”,从此南京掀开了都城史。不过,就算是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的吴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盛。当时治天下共九州,吴国只是坐拥两州。

  “立了南京为国都后,吴国并没有迅速壮大,常年处在经济危机中。三国中,曹魏恢复使用了汉代的五铢钱,这个五铢钱是一当一使用的。而东吴的孙权,常年通货膨胀,发行的钱币面值都出奇的高,什么‘大泉五百’‘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钱不值钱,物价飞涨,人心惶惶,百姓超反感。”南京史学专家薛冰说,百姓生活被越榨越穷,老百姓怨声载道,迫不得已,孙权在三个月后下令停止铸造“大钱”。

  经济问题已经够让孙权折腾了。而在接班人问题上,孙权更是“烦神”。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孙权一开始选了大儿子孙登为接班人,立为太子,孙登爱民、宽仁,确实是个帝王人选,但是,只活到33岁就去世了。孙登死后,孙权的儿子们都盯上了太子的位置。“孙权儿子中,孙和和孙霸都是比较有能力的,而且原来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后来,孙权立了孙和为太子,孙霸不服气。还引发了南鲁党争,南是代表太子孙和,鲁是代表鲁王孙霸。孙权看小儿子孙亮最为乖巧,决定立孙亮为太子。为了帮孙亮扫清障碍,他废掉了孙和,赐死了孙霸。”

  可是,孙亮并不是当皇帝的料。当了皇帝以后,国家大权落入了大臣手上,几经动乱,朝臣们相中了孙和的儿子孙皓。朝臣们认为要是孙和没有被废,皇帝的位置理所应当是他的,于是,他们拥立孙皓为东吴的君主。

  “孙皓是个什么人?在动荡的时候,他很乖,装孙子。大臣们觉得他很仁爱,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就露出了本来面目,他嗜酒,挥霍、残暴好杀。”这位东吴的第四任君主,并没有治国的才能;他上台以后,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决定往中原发展,进一步扩展版图,并迁都武昌。大臣们的反对全部无效。但是,这一迁都,对东吴来说,更是大伤元气,所有东西都顺着长江运到了武昌,结果又发现不行,重新回到了南京。“来来回回一年多,东吴经济陷入了极贫极弱的状况。”薛冰说,要是没有迁都,吴国也不会灭亡。

  东晋南朝

  梁武帝一时贪婪,收下十三州也引来了“祸水”侯景

  梁武帝和“老东家”和好,让侯景(如图)又与“新东家”反目

  文史专家薛冰从不赞同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的说法,他说:“从东晋开始,权力的更迭实质是一种‘禅让制’,不是一个王朝取代一个王朝,不是通过叛乱夺取政权,而是禅让。就像美国总统换届选举,不断产生新的总统。在这种情况下,东晋到宋齐梁陈是一块的。”但是,589年,南京还是失去了国都的地位。

  “大家都说陈后主荒淫,没有指挥才能,导致了南朝的灭亡。实际上毁灭南朝的人是梁武帝,而侯景之乱是南朝灭亡的关键。为啥这么说?因为陈霸先灭了侯景,当上皇帝后,南京的国力已经因侯景之乱很衰败了。“梁武帝执政时期,六朝达到了鼎盛,当时,南京到处杨柳依依,橘子树成林。当时的南京人口已经100万。而陈霸先当皇帝后,老百姓已经大部分流亡,人口急剧下降,经济相当萧条。”

  那么,让南朝“闪了腰”的侯景是个什么人?薛冰说,侯景绝对是南朝的“祸水”!侯景的小名是“狗子”,少年时就顽劣不羁,是当地著名的恶少。成年后他身高不满七尺,但骁勇有力,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而且运气特别好,总是打胜仗,因此被提升为东魏濮阳王。

  公元547年,侯景和东魏闹了矛盾,叛乱了,于是带着十三州到梁武帝处“投诚”。梁武帝一看,乐坏了:白白得了十三座城。他接受了侯景,并把侯景封为河南王,命令他去讨伐东魏。

  但侯景攻打东魏时,却战事不利。梁武帝不断把军队给了侯景,但他却总打不赢。梁武帝意识到,这是一摊烂泥。东魏看出来了,派大臣来说,“和好吧。”梁武帝当即接受了。“侯景就再次叛乱,带着他的大兵打到南京来了。侯景把台城围了130多天,把台城里面的建筑都烧了,皇宫的宫室全部烧掉,老百姓大批逃亡,不敢呆在这里。结果,梁武帝饿死在台城。”

  平定侯景之后,陈霸先称帝。他在位三年,江南局势渐趋稳定。但是,好景不长,陈霸先病逝了。而后主陈叔宝从来不知道外面怎么回事,只知吃喝玩乐。当隋朝大军兵临城下,陈后主却只能又蹦又跳,泪流满面。

  李煜当上国主,实在是因为“李家无人”,而非他本人所愿

  “南唐经历三代帝王,后主是最不适合做皇帝的。虽然李煜很有才情,却没有治国之能。”薛冰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李煜把国家搞亡了,但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妥当。

  “整个南唐,有一个突发事件:那就是李景遂和李弘冀的死。”中主李璟当皇帝时候,他和兄弟之间的关系很好。李璟虽然有6个儿子,但是他选了弟弟李景遂来做继任。李璟管政务,李景遂管兵权。二人各有分工,齐心协力,把南唐的经济提上了一个台阶。

  但后来,李璟还是立自己的儿子李弘冀为太子。当了太子的弘冀,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委屈了多年,所以对父亲也不尊重。李璟很恼火,对外扬言,要把弘冀给废掉。当时,李璟又将政务交给李景遂全权处理,弘冀认为叔叔是个拦路虎,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他毒死了李景遂。奇怪的是,他突发怪病,同年9月,也病死了。“不久,李璟死了。当时具有治国才能的人也都死了,李煜的其他兄长也辞世了。作为唯一继承人,后主不得不继承了皇位。”

  家庭豪门恩怨纠结,外部情况也在变化中。周世宗柴荣上台后,打破了和南唐的友好关系,他不断扩张,攻打南唐。而南唐的盟国契丹,也因使者在南唐被强盗杀死,而与南唐弄僵了关系。军事上的合作也没了。

  “和平相处的国家,成了敌人,合作者又不相往来,内部李煜又后援不足。加上后周赵匡胤篡夺了政权,统一了北方。南唐的地位可想而知,灭亡就在眼前了。”

  明朝

  当了皇帝的朱棣求亲碰到软钉子,萌发迁都念头

  贤良的徐皇后(如图)去世后,朱棣想娶其妹,碰了软钉子

  朱元璋南京称帝后,开始疑神疑鬼,不信任异姓,把朝中大臣一个个杀害,而让自己的儿子守据一方,导致了藩王割据的局面。虽然朱元璋为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当皇帝扫清了障碍,但是朱元璋驾崩后,当了皇帝的朱允炆势单力薄。

  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说:“建文帝是一个非常宽厚仁慈的皇帝,当了皇帝后,叔叔们个个虎视眈眈。就算不是燕王朱棣造反,其他叔叔也会造反。”但是朱棣当了皇帝,在位20多年,在自己行将老去的最后两年,却大费周章,把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马渭源说,关键还出在朱棣身上。朱棣迁都北京纯粹是必然。“历来大一统,都是定都北方,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多,比较彪悍,他们不需要定居,过惯了马背生活。而南方少数民族没这么彪悍。迁都北京,控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稳定。”事实是,迁都北京后,粮食运输各方面的花费都很大,光是每年的漕运都要耗费几百万石,而这些钱都是江浙老百姓出的。百姓们不堪重负,在明宣德年间,苏南居民大面积逃荒,一位官员到苏州,很是感慨,这个城里大家都种棉花,不种粮食,只剩了老人小孩,有力气的人看不见。

  “不过,朱棣从称帝第一天开始,就想着迁都北京了。而且,他本人的势力范围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他刚入主南京的时候,百姓哭声震天,为了安抚民心,他就给老百姓发奖金,发了两次。但是官员们并不买他的账,他是叛乱夺权,而不是朱元璋钦定的。朱棣的夫人就是徐达的大女儿,朱棣称帝后不久,徐皇后因病去世,朱棣从她身上看到徐家女儿的贤良,便再去向徐达的另一个女儿求亲,却碰了一个软钉子。徐达夫人说:‘我们家的闺女怎么配得上您呢?’”官员、百姓不拥戴,让朱棣窝心。

  而朱棣本人在南京当皇帝始终也不够自信。他的母亲并不是皇后,朱棣是庶出,在古代,庶出是不被看好的。而且,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如果他还留在南京,那么将来必然也葬在南京,陪伴在朱元璋身边,朱棣很不自信,他害怕万一九泉之下,父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不听话,不好好辅佐自己的亲侄子,要夺权,他会无言以对。

  洪秀全性格多疑,“大业”还未完成,他就带头内讧

  有专家说,假如当时太平军不是先定都南京,而是北上直捣北京,借助初期优势迅速摆脱长江以南的战局,在清政府没有形成系统有力的镇压围剿前搅乱清朝北方部署,迅速拿下北京,那么太平天国就不会那么快被消灭。

  而历史的事实是太平军留在了南京。并且在这之后,统治阶层趋于生活腐化,内讧不断。薛冰说,太平天国的失败和洪秀全有脱不开的关系。洪秀全精神不正常,自己莫名其妙就当了皇帝,当了皇帝后就开始胡闹,位置还没坐稳,就开始清除身边的将才们了。他的第一个“眼中钉”便是东王杨秀清。太平军从当初的金田村走出,到永安封王确立领导层,最高领导也便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二人了。之所以将杨秀清视为“眼中钉”,是因为杨掌握军政大权,并借了“天父之名”,居诸王之首,而洪却只是拿印“教主”罢了,但这个教主却不是个简单的傀儡。作为“天王”的洪秀全受杨秀清这个“天父”的制约,早想清除他了。

  而太平天国的内讧还包括其他诸王。北王韦昌辉曾因下属犯错而被杨秀清下令杖打,韦昌辉的亲戚因为跟杨秀清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了杨秀清,杨秀清叫韦昌辉议罪,说把那人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杨秀清,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杨秀清杖刑。1856年,太平军高层内讧到达顶点,引发了天京事变。在这个事件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败。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张铁宝也认为,太平天国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内讧,虽然当时太平军的敌人很多,既有清军,又有外国侵略者,但最最根本的还是自身管理不善导致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