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幸福江阴·细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触摸江阴:那些最温暖 的幸福细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触摸江阴:那些最温暖 的幸福细节
  “今天你心情好吗?”对于快节奏的都市人来说,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往往却并不好回答。房贷、车贷、透支的信用卡……已经把人累得气喘吁吁,哪儿还有好心情呢?

  然而在江阴,无论在菜市场还是公园里,无论在老年公寓还是在公交车上,总会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其实根本无需询问,这些笑脸就是好心情最好的注脚。

  对于江阴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很实际,也很实在。经过市民大讨论,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渐趋统一。所谓幸福,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作、一份好的收入、一处好的环境、一种好的心情和一个好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江阴市政府提出了“五民五好”,将市民理解的幸福融入其中。好工作、好收入、好环境、好身体,这些很容易用量化的数字来比较参考,可是好心情呢?记者走遍了江阴的大街小巷,体验了江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感受江阴人的幸福细节。

  触摸“幸福一点通”

  今年88岁的曹枫,老伴十年前就已经去世,目前他一个人居住。作为独居老人,一旦出现突发病情、家用电器坏了、想找儿子时记不住电话号码等情况时怎么办?留有三寸花白胡须的曹枫神秘地笑了笑,指着床头一个巴掌大的呼叫器说,“我有‘幸福一点通’。”他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电子保姆”,再多的“怎么办”也不是难题。

  原来“幸福一点通”是一个和老人家里电话连线的呼叫器,遇到突发病情等需要求救时,只需按下呼叫器上的红色按钮;平时一般的咨询,则可以按下绿色按钮。

  为了体验一下“幸福一点通”的便捷,记者亲手触摸了一下绿色按钮,帮曹枫老人询问一下周末的天气情况。果然,几秒钟后“幸福一点通”公共服务中心打来了电话,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忙查到了天气情况。对此,曹枫得意地向记者“炫耀”道,“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照顾多体贴呀,我每天什么也不用愁了。”

  据悉,只要老人在家中发出求救、求助信号后,几秒钟后相关信息就会反馈到幸福一点通服务中心,而服务中心的电脑终端会自动识别来电机主,从中心数据库中调取老人事先登记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年龄、病史、住址、子女联系方式等,并立即施以援手。此外,老人还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享受家电维修、开锁修锁、联系儿女、心理咨询等服务。

  在江阴,经常会听人说“老年人是最幸福的”,当触摸“幸福一点通”的那一瞬间,看到曹枫老人慈祥的笑容时,记者似乎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12345,有事找政府”

  老年人有“幸福一点通”,有事不发愁,那么中年人、年轻人呢?在江阴,“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话已经被广大江阴市民所熟知。

  “您好,这里是12345,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上周三11点,记者临时充当了一回话务员,亲自接听了江阴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的12345热线。

  “我是花园小区×号楼×××室的居民,想找个家政人员过来打扫一下卫生。”原来打电话的市民李先生需要便民服务。记者记录下李先生的联系方式后,接线员吴晓燕就赶紧拨打电话联系家政公司,叮嘱其尽快为李先生上门服务。

  十五分钟后,家政公司的人赶到李先生家里开始打扫卫生,一小时后,清扫完毕。“很满意、很方便,我们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在随后的回访中,已经多次拨打12345电话的李先生连连表示感谢。

  据吴晓燕介绍,这样的便民电话她一天能接近百个。其实不光是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求助等都可以随时拨打12345。

  2009年1月,江阴市成立了公共服务呼叫中心,整合全市30多个公共服务热线电话,把江阴122家党、政、群机关和水、电、气等部门纳入联动体系,对市民来电保证3天有答复、10天有落实。

  江阴市信息办主任翁国琪介绍说,“我们把整个江阴的公共事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视野的统一规划,而不仅局限于一个片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领域。”

  被誉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消除矛盾的减压阀”的12345热线,在道路交通、环境污染、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等方面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热点、难点问题。

  据统计,公共服务呼叫中心12345热线运行一年来,江阴市信访局的接信接访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

  赶免费公交听评弹

  在江阴的公交车上,记者总会看到两三位老人结伴上车,“神气活现”地刷卡,那气势似乎不是在享受普通老人都能享受到的免费坐车待遇,倒像是享受了某种特殊优待。碰到熟人,老人们会热情地打招呼,聊家常。

  周和全是记者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一位老人。闲聊中,他给记者讲起了他和公交、苏州评弹的故事。

  每天上午11点,江阴市月城镇戴庄村的村民周和全总是准时走出家门,骑着电动车到离家不远的新庄车站坐7路车,途中再转一趟车到市区,风雨无阻。如果以为周和全这是去市区工作,那就错了。他其实是去市区的中山公园听苏州评弹。

  周和全几年前做过手术,随后在家休养时迷上了评弹,“评话又称大书,弹词又称小书……”提起评弹,周和全便滔滔不绝。中山公园的评弹每天下午1点到3点开讲。为了每天能听上一场苏州评弹,周和全几乎天天准时12点左右来中山公园“上班”,节假日也不休。

  可天天在路上“折腾”一个多小时,又骑电动车,又倒换公交车,评弹的魅力就有这么大?“主要是现在的公交车很方便,直接通到我们村头,倒车也不麻烦,几分钟一趟。”周和全笑着告诉记者,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每天这样的生活,“年轻时种地很苦的,年纪大了每天听听评弹、到公园转转,感觉很悠闲。”据悉,江阴7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公交是免费的,而64岁的周和全表示,每个月交15块钱,像他这样不足70岁的老人也可以随便坐公交,“花最少的钱,享受着公交、休闲的服务,很知足。”

  在江阴像周和全这样每天坐公交来逛公园、听评弹的老人很多。在中山公园二侯祠书场里,记者看到,虽然离开讲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但书场里已座无虚席,足足有三百多人。“评弹以前是有文化的人才能听的,现在普通的老年人想听就能听,多幸福呀!我们这里的常票是3块钱一次,几乎每天都爆满。”书场的老板娘庄春英指着窗外的走廊说,除了听评弹,老年人还可以下棋、聊天,甚至还有跳交谊舞的广场,“所以平时公园里老年人最多。”

  实际上,在江阴,老年人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不仅是因为江阴的公园全部免费,更得益于江阴实行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使得更多的农村老年人有机会天天进城,享受和城里老人一样的待遇。

  “最后一公里”公共自行车“人气”旺

  公交优先就是民生优先。2005年,江阴在苏南地区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交。2008年9月江阴先行开通临港新城城乡公交一体化,随后徐霞客大道、澄东片区、澄东南片区分别开通城乡公交一体化。江阴公交公司副经理张红波介绍说,现在公交车上的乘客20%都是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

  公交出行已经成为江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据悉,

  江阴13个农村客运站、870个候车亭已同步建设投运。目前共开通公交线路14条,日发班次632次,全市乡镇公交覆盖率达93.3%,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截止到目前,城市公交线路已达48条,日发班次3244次,日运送乘客28.2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5%,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江阴市城区主干道的两侧路面还用绿线画出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保障了公交车的路权,不再与其它社会车辆争“地盘”,从而缩短候车时间,使公交车正班率达到99%,准点率达87%,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乘公交除了可以用IC卡外,江阴的市民卡也颇受青睐。一卡在手,通行江阴。据悉,截至2010年3月20日,95万江阴市民领到了实名制、全功能的“市民卡”,其中既包括江阴户籍的居民,也包括来江阴工作的新市民,并且首次领取市民卡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市民坐公交、领社保、去银行、逛超市、缴水电费……统统可以一卡搞定。市民卡公司的经理许伟表示,今年市民卡将覆盖江阴120万户籍人口。

  在市区道路的两旁,不时会看见一个橘红色的公共自行车站。原来这是江阴市政府为解决市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想出的新招。2008年11月28日,江阴在全国县级市中首次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通过市场运作,在城区部分公交站台、大型超市、大型居民小区附近设置了1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小时免费、2小时1元、3小时2元,公交车加上公共自行车这种全新的出行方式让体验“自行车短租”的市民享受到了出行的方便。

  据介绍,随着公共自行车“人气”的上升,今年4月,江阴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增加到了20个,车辆达到了500辆。市公交公司还将利用社会资本制作太阳帽和雨衣,甚至冬用手套,进一步完善的服务,让生活在江阴的市民觉得更加温馨。

  放心早餐,一天好心情的开始

  “我要一袋豆浆,一个饭团。”在江阴高级中学上学的金陈燕,每天上学都会在途经的香叶路路口的大华放心早餐亭买一份早饭。“品种多样,既好吃又卫生。”夸赞之余,金陈燕还不忘向记者推荐她最爱的“红豆糕”。

  “对我们上班族来说,早餐工程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位于健康路上的大华早餐亭旁,市民张清华如是说。她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到一些小摊点买油条豆浆充饥,现在有了放心早餐亭后,吃起来就比较放心了。

  据了解,1998年,江阴就开始逐步取缔脏乱差的无证小早餐点,引入企业实施政府早餐工程。该工程由江阴市大华食品公司承办,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加强监督,引导企业把实事办好。2008年,早餐工程将原来的早餐车全部升级成焕然一新的早餐亭,使早餐工程告别了露天售卖。

  政府的一系列“早餐工程”行为,保障了市民早餐的安全卫生,市民满意了,可是被“抢”了生意的个体早点摊主又是否满意?

  在香叶路路口的放心早餐亭卖早点的张琳珠笑着告诉记者,“很满意。”早餐工程前,每天凌晨4点左右,张琳珠就需要推着早餐车往外走,天不亮暂且不提,单是遇到刮风下雨,就可想而知推车的艰难。自从政府实行了早餐工程后,张琳珠的小摊车“下岗”了,但是她本人却重新上岗了。

  统一的早餐亭、统一的配送,一下子张琳珠的生意火了起来。“现在不用出来那么早了,并且公司每天早上还统一配送早餐,这样又方便又安全。”张琳珠告诉记者,每天卖不完的早餐还可以退给公司,并且下午三四点钟也可以再卖,一天下来赚个几百块没问题。

  放心早餐果真如此诱人?记者随后买了一份早餐——豆浆、红豆糕和饭团,迫不及待地尝了几口,终于明白了那句“一天的好心情从大华开始”的含义。

  五毛钱豆腐也要安全放心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书店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深度,而菜场则反映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我要一把芦蒿、一斤小青菜”、“来半斤豆腐”、“买条新鲜的黄鳝”……早上六点半,花园农贸市场里已经十分热闹。靠近门口的菜摊上,摊主殷祥英和丈夫正忙着称菜、找钱。

  殷祥英告诉记者,丈夫凌晨1点钟就要去批发市场进货,凌晨5点钟起,他们就要开始在菜场忙活。尽管生活如此忙碌,但是夫妻俩乐观地说,“能够供2个孩子上学,不愁吃穿,我们就觉得很幸福。”

  水芹菜3块5一把、土豆3块钱一斤、金花菜3块5一斤、猪肉10块钱一斤、豆腐5毛钱半斤……市民王阿姨每天早上7点都会按时到菜场买菜,她告诉记者,可能有些菜的价格比超市的贵点儿,但是“这里的菜绝对新鲜,另外,由于常年买菜,现在和一些摊主已经成了朋友,买菜时大家闲聊几句挺开心的。”

  “老样子,买一块钱的水豆腐,外加五块钱的油豆腐。”在健康路农贸市场,提着菜篮子的市民杨阿姨笑着对豆制品摊主王兴良说。杨阿姨告诉记者,自从市政府实行放心豆制品工程后,她几乎天天都买豆制品,“营养又安全,家里人都喜欢吃。”

  据悉,在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前,江阴市有豆制品加工点240多个,除面临退城进园的市豆类酿造有限公司和环保落后的南园豆制品集中加工点以外,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在城郊和镇郊接合部的家庭小作坊,生产加工方式仍以传统的手工作坊式为主,制作设施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安全隐患较多,政府难以监管,还涉及到环保、卫生等问题。

  对此,江阴近年来推出了放心豆制品工程。在市商贸办、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实施下,民间投资的澄记豆食文化有限公司去年10月份成立。

  “澄记”豆制品由江阴市澄记豆食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占地50亩,一期工程6000多平方米,投资近1000万元,引进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全自动豆制品生产流水线,从原料采购、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到产品检测、运输包装各个环节都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实现了生产机械化、产品包装化、运销冷链化。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身穿白大褂、戴着帽子和口罩的工人正在流水线旁熟练地工作着。据介绍,公司产品已形成百叶、豆腐、素鸡、豆干、油豆腐等几大类30多个品种,日均生产能力可达到5吨干黄豆,预计年内将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

  免费体检,农民健康“及时雨”

  “2008年的农保免费体检检查出我得了胆结石,这才赶快去医院治疗的。”面色红润的耿惠娣现如今已经痊愈,记者去采访时她正在自家的小院门口择着青菜。

  2008年在江阴市第二轮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中,南闸街道龙运村的耿惠娣,在村里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免费体检时,被查出患上了胆结石。在医生的建议下,耿惠娣的家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进行了复查和专业治疗,随后医院还为其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定期会有医生跟踪服务。

  “自己平时根本舍不得花钱去体检,也没有这种意识。” 耿惠娣微笑着表示,得益于政府为农保农民体检的政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心里有了数”。

  这一切都归功于“幸福江阴”建设中提出的不断充实和丰富人民幸福内涵的理念。为了实现人人都有好心情、好身体,江阴市2006年提出每两年实施一次为全市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并为百姓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已有65万名农民参加了免费体检。通过免费体检为农民健康摸清了家底,参检百姓早发现、早治疗的就医观也逐渐形成了。

  南闸卫生院院长顾云浩表示,“随着农民这种意识的增强,今年来体检的人数估计会比前年多。”

  ■快报记者 鹿伟 江阴报道

  记者手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