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治理评估体系作出了贡献
人民群众不能“被幸福”,评价幸福的主体主要还是人民群众自己
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言,民主与民生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方面
主要观点
2010年3月27日,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论坛暨“幸福江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阴举行。
与“幸福江阴”一脉相承的“以民主促民生”,在这次论坛期间引发“群体性”深思与热议。而其影响力,也因契合了时代的脉搏,而传播甚远。
从孤立地说民生,到研究民主与民生的内在关系这是一大进步。在时代的大局观里,民主与民生,这一对含义深远、关系紧密的热词,正在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民主是公民的政治权,民生是公民的经济权,要善于用民主促民生,用民主保民生。以民主的渠道、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难题,才能真正为百姓多办事、办好事。”今年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于辉达的这番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背后,是地方的探索,和专家学者的探讨。
论坛期间,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等3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近20位国际组织官员和国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江阴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经验以及推动政府改革创新等话题。“多学科的论坛、多视角的讨论”(俞可平语),使得“以民主促民生”理念得到了自我升华。复旦大学教授浦兴祖就认为“民主应促整个幸福”。
江阴提出“以民主促民生”,已有数年。而放眼国内,也只有杭州等不多的几个地方明确提出“以民主促民生”。值得一提的是,“让民主成改善民生动力”,是江阴和杭州对相关理念一致的诠释。在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看来,民生需求拉动着民主发展。
在江阴,“以民主促民生”成为幸福江阴建设的现实推动力:推进幸福江阴建设,进一步改善民生,最根本的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有利于生存和生活的制度环境,最好的制度环境就是民主。这一提法的落实,使得“幸福江阴”由一个概念变为一个事实。
而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光斌认为,江阴的经验反映了一种参与性民主的实践,公民能够积极参与。
以民主促民生,使幸福走得更远。2010年,“幸福江阴”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同样也是“以民主促民生”的成绩。
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光斌更大胆提出,可以考虑向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复制江阴模式。
政府不应是民生的包办者,实际上也无法做到包办。地方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更多地依托于民主的进步。
江阴一地的探索,进行于整个时代的前沿地带。相关核心话题的探讨,思辨意味浓烈,寻求能够共同接受的理念,是眼前一大要务。而以对话的方式对接思辨的触角,这是快报记者专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的初衷。显然,俞可平的“人民幸福离不开善政善治”的观点,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快报记者 刘方志 江阴报道
人民幸福离不开善政善治
——专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现代快报:这次的中国政府创新论坛为什么选择江阴这样一个县级市来举办?
俞可平:中国政府创新论坛的宗旨,是发现、总结、交流和推广各级党政机关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本次论坛之所以选择在江阴市召开,主要是因为江阴市在“幸福江阴”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如何评价居民的幸福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起了一套“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治理评估体系作出了贡献。
现代快报:江阴的发展令人瞩目,“幸福江阴”更是深入人心,您怎样评价江阴在这方面的探索?
俞可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发展当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无疑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发展是民富国强的基础,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全面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发展最终是为了什么?发展本身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发展是为了增进人民的利益,发展最终是为了造福人民。没有人民的幸福,发展就会失去其价值;没有人民的幸福,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其魅力。
江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GDP总量和本级财政收入多次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早在2005年就成为江苏省首批“小康”达标县。经济发达之后怎么办?“小康”建成之后奔向何方?这些问题在江阴比在其他地方更早地摆到了市委市政府面前。针对这些问题,江阴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战略,是执政理念的创新。在这些方面,江阴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这种探索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说,都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专家学者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现代快报: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问题上,政府的作为怎样体现?
俞可平: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府的责任。江阴朱民阳书记有一句话,我觉得讲的非常对:善政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幸福,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体验。有些家庭有不幸,有些人要生病、失恋什么的,对这些个体的不幸,政府是没有办法的。我们说,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善政和善治,主要是指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公共治理为人民的幸福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换言之,政府主要是通过提供社会公共品,包括制度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来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也就是政府主要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发展民主、改善治理等,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外部条件。试想一下,要是一个地方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喝不到干净水;或者经济落后,人们极度贫困;或者犯罪率很高,人们缺乏安全感;或者失业率很高,许多人无所事事;或者官员专断腐败,人们没有基本的自由,生活缺乏尊严等,这个地方的人们怎么可能会幸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善政和善治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
现代快报:幸福通常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很难测评。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幸福,评价的主体应当是谁?
俞可平:评价幸福既需要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标准,需要一套规范的、合理的程序,还需要合适的评价主体。在“幸福江阴”建设中,虽然政府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在改善民生和发展民主方面确实也担负着主要责任,但人民群众究竟是不是感到幸福,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不能由政府或其他人来决定,人民群众不能“被幸福”。所以评价幸福的主体主要还是人民群众自己。当然,这不等于说人民的幸福完全不能测评,一些专业机构凭借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某个地区或群体的幸福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幸福指数”。
现代快报:您刚才提到了善政和善治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我们知道您是善政和善治的积极倡导者,您能否谈谈两者的意义及其区别?
俞可平: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后,善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古已称之的“仁政”、“善政”,大体相当于英语里所说的“good government”(可直译为“良好的政府”或“良好的统治”)。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仁政或善政的最主要意义,就是能给官员带来清明和威严的公正和廉洁,各级官吏像父母一样热爱和对待自己的子民,没有私心,没有偏爱。不过,更抽象地说,善政的内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基本类似,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毫无疑问,只要政府存在一天,这样的善政将始终是公民对于政府的期望和理想。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有以下10个:1)合法性,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2)法治,即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透明性,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4)责任性,它指的是管理者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回应,它的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6)有效,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7)参与,这里的参与首先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但不仅仅是政治参与,还包括公民对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8)稳定,稳定意味着国内的和平、生活的有序、居民的安全、公民的团结、公共政策的连贯等。9)廉洁,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奉公守法,清明廉洁,不以权谋私,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10)公正,指不同性别、阶层、种族、文化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公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上的平等。
作为政府与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善治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变得日益重要。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尽管经济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传统的政治模式和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人类政治发展的今天和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国家及其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权力主体。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政府仍然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官员依然是人类政治列车的驾驶员,政府对人类实现善治仍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欲达到善治,首先必须实现善政。
现代快报:杭州市和江阴市都提出“民主促民生”,您也高调发表过“不能以民生替代民主”的言论,那么,民主和民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俞可平: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言,民主与民生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方面。没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可能有幸福生活;没有良好的公共治理和基本的民主法治保障,同样也不可能幸福生活。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对于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反而日益重要。其实,没有民主,民生也难以得到保障。比如说,前些天有个报道说,一深圳打工者春节回老家过年时,居然发现自己老家的房子被法院贴上封条了。他向法院讨说法,法院说是一个原告把用来抵押的房产的门牌号搞错了,并说法院查封没有错。更荒唐和可悲的是,这位平白无故被剥夺房子的居民在一段时间内还投诉无门。你看,民主法治出了问题不仅会使公民失去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公正和尊严,也能使公民有家难回。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剥夺正常的民生了吗?
中央从来都是既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强调发展民主,推进法治的。改革开放以来哪一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只讲发展经济,不讲政治体制改革,不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了?举国上下正在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政治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没有民主法治,我们的现代化也难以成功。当然,也确实有极少数人处心积虑地将民生和民主人为地割裂开来,貌似重视民生,实则是反对推进民主法治,反对科学发展。杭州市和江阴市不仅在经济上富裕发达,而且居民的生活质量较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较高,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城市均采取了以“民主促民生,民主民生整体推进” 的发展战略。
快报记者 刘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