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是个用电“老虎”?没错,近日,南京大学校方在回应学生投诉时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安装感应设备,达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可是,对于这种方案,多数人并不抱乐观态度,校方也表示,“引入这些设备,也只能作为一个较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关键还是要靠大家养成节约习惯。
现象:教学楼用电凶猛
“每天晚自习时,教学楼、逸夫楼、图书馆都灯火通明,可每个教室都是两三人稀疏地坐着。为几个人就要开十几盏灯,实在是很浪费!”最近,南大“小百合”的一则“教学楼用电一点都不低碳”的帖子引来很多同学的共鸣。
“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南京大学文学院侯同学告诉记者,他经常到教室自习,最夸张的时候,一间200人的大教室只有一两个人自习,几十上百盏灯同时亮着,很让人心疼。
南京大学后勤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教学楼用电量惊人,浦口、鼓楼、仙林校区都有这种情况,“比如鼓楼校区的科技馆,一个月光电费就得十几二十万,成本很高。”他表示,这是个老问题,“仙林的教室多,问题更突出”。
对策:启用红外感应设备
校方在回帖中表示,仙林校区启用几个月来,用电量非常大,成本居高不下,他们正在考察一批智能控制设备,比如带红外感应的开关控制器,希望能够达到“有人坐在灯下时,灯自动开启;没有人的时候,灯可以自动关”的效果。
对于这种方法,“技术派”同学拍手称赞,“感觉蛮好的,既照顾人的需要,又节能。”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侯同学说:“像这种感应的设备,人进进出出,灯开来关去,很容坏的,我们宿舍以前有一盏声控灯,还没到一个月就坏了。”
还有人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要装也别在厕所装”。一位同学跟帖说:“有几次我正在上厕所,灯突然灭了,可没法跳起来动一动,又黑又冷,很悲剧。”
建议:请培养节能的习惯
南大后勤集团那位负责人表示,新设备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还得靠大家养成节能的习惯,比如主动提高自习教室的使用率,当已开灯的教室还有空座时,优先考虑在这些教室中自习,尽量不到没人的教室里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快报记者 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