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山区工商局接到举报后,对辖区一处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工厂进行突击检查,一举查获了110辆贴有某著名品牌标识的假冒电动车。据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被查获的电动车造型与市场常见的电动车类似,但在车头、车身等部位,均使用了某著名品牌的标识。然而,这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销售的主要是汽车和摩托车,根本就没有生产、销售过任何电动车、助力车产品,也没有授权过任何企业使用。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这不是锡山区工商部门第一次查获类似案件。2009年4月,锡山区工商部门在一家厂房内查获崔某的小作坊。据调查,这个小作坊是崔某投资8万元建立的,雇佣了8个工人,也没有经过审批,就自说自话地开始加工、销售燃油助力车。更滑稽的是,他们生产的这些燃油助力车都是“光车”,没有贴产品标签,后来因为一个东北经销商的要求,他们就在车头、车身贴上了“××豪爵”字样。工商部门在现场检查时一共发现已生产好的该型号燃油助力车106辆。
无锡市是国内电动车、助力车的知名生产基地,仅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就有300余家,其中80%集中在锡山区。
由于竞争激烈,一些缺乏竞争能力却不甘心被淘汰的企业往往又回到以往“螺丝刀”时代,也有少数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最突出的就是商标侵权和傍名牌的行为。锡山区工商局公平交易科华科长介绍说,这些经营者有的是在香港或者上海注册一个企业,车辆明明是在无锡生产的,却贴上“香港××”“上海××”标识,误导消费者这些车来自香港、上海,甚至还有欧美;有的则在香港注册一个企业,该企业的字号与知名品牌相类似,在使用企业名称时突出字号,以误导消费者。比如2009年锡山区工商局查处了一个经营户加工的184辆电动车半成品,这些车的品牌居然是两个知名电动车品牌拼接而成,属于典型的“傍名牌”行为,最终被处以3.5万元的处罚。更离谱的则是一些非法加工点,他们居然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需求生产电动车、助力车,生产后不贴商标,客户来买车,指定贴什么品牌商标就贴什么品牌商标。仿冒一些知名电动车品牌商标也就算了,还有仿冒根本没开展电动车业务的一些知名摩托车、汽车厂家商标的。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