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打工奶奶蜗居废弃面包车
· 今明温暖舒适 后天下雨降温
· 楼市空置面积增幅 同比回落80.3%
· “世博通行证”今起免费申领
· 武进加快建设 五个特色小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打工奶奶蜗居废弃面包车
  带着锅碗瓢盆,铺上被褥,安上节能灯,通上电源,在一辆废弃的面包车里,来自安徽安庆的唐桂芳就这么在常州“安家”了。昨天,《生活常州》接到热心市民反映,在丽华一村59栋楼下,一辆废弃的面包车里“蜗居”着一位老太太,靠给人缝补衣服为生,惨淡度日。“这么住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她。”

  老人面包车内蜗居1个多月

  昨天上午10点钟,在丽华一村59栋和60栋之间的绿化带旁,《生活常州》见到了这辆被当成“家”的小面包车。这是一辆8座的墨绿色面包车,没有牌照。车身外壳破旧,到处锈迹斑斑。车头有多处地方被撞得凹了进去。

  《生活常州》在面包车旁转了一圈,看到车窗玻璃完好无损,驾驶室车门上绑着几团铁丝,铁丝上面还挂了一把锁。透过车窗玻璃,《生活常州》没有找到人,只见狭窄的空间里放着两床被子和一张草席,车厢左边挂了一个插座,上面插着节能灯。车厢和驾驶室中间,被一段小木板隔开。驾驶室里放着碗筷、电饭煲和几桶水,俨然成了“厨房”。整个“房间”,虽然破旧,但打理得还算干净。一根红色的电线,从面包车里伸出来,连到了附近一家居民的后院里。

  附近一位居民告诉《生活常州》,面包车里面住着一位老奶奶,姓唐,有1个多月时间了,白天在小区菜场门口给人缝衣服,晚上住在车里。

  穷困老人给人缝补衣服养活儿子

  几经周折,在去小区菜场的路上,《生活常州》见到了唐奶奶。眼前的唐奶奶头发花白,脸色憔悴,正骑着三轮车迎面而来。从三轮车上下来,《生活常州》发现唐奶奶两条腿都有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家里没水了,我先去公共厕所里接点水。”唐奶奶颠簸着向对面的厕所里走去。

  据唐奶奶介绍,她全名叫唐桂芳,今年63岁,安徽安庆人,老家还有个患精神病的儿子。“我也是没办法啊,家里实在太穷了。”唐奶奶说,她两条腿都有病。右腿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患骨质增生。原来在老家靠种棉花为生,日子还过得去。但是,2005年时,丈夫突然患病去世,正准备高考的小儿子受不了刺激疯掉了。说到这,老人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

  唐奶奶为了给儿子看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病情一直没见好转。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种不动地了,就打算出来赚点钱养活自己和儿子。

  唐奶奶说,年初的时候,她来常州,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给人缝补衣服,一天最多只能赚上5块钱,有的时候,连一日三餐的钱都凑不齐,更不要说租间房子住了,只得露宿街头,睡在三轮车上。丽华一村有户好心人看她可怜,就叫她住到了这里的面包车上,并送来棉衣棉被。“如果没有他们,我说不定早就冻死了。”说到动情处,唐满眼含泪。那户好心人还送了她一个电饭煲,并从自家院子里牵了根电线插座到面包车上,让她自己烧点稀饭,另外每天再送点饭菜过来。周围居民知道后,也很同情她,隔三差五地都会送点大米、鱼肉给她。唐奶奶靠着好心市民的帮忙,在车上过了一个多月困难生活。

  老人不愿连累在常打工的女儿

  《生活常州》了解到唐奶奶在常州还有三个女儿。“怎么不去投奔在常州的女儿?”唐奶奶表示,三个女儿在常州打工,生活也很艰难,她不想再去连累女儿。同时,唐奶奶也不知道女儿们的联系方式。

  附近也有居民不无担忧地表示,唐奶奶住在面包车里不是长久之计,安全得不到保障,到了夏天很有可能会中暑。

  在丽华一村社区居委会,《生活常州》向社区陆主任讲述了唐奶奶的情况。陆主任表示,对于这些居无定所的外来人员,社区能力有限,只能先通过派出所,联系上其在常州的女儿,看能否把老人接回去。还有就是与救助站联系,将她遣送回原籍。

  同时,陆主任无奈地说,唐奶奶住在面包车里确实很不安全,但社区也不能强制赶她走,如果不让她走,时间长了周围居民可能会有意见,这个事情处理起来两头为难。

  昨天下午,丽华一村社区居委会与唐桂芳老人交谈,发现老人不愿意回安徽老家。同时,社区根据唐桂芳老人提供的女儿姓名,在派出所外来人口信息里没有查到任何信息,目前,社区正在积极为老人寻找其女儿的下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