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曾做过一项有关“如何看待预算公开”的调查
随着公民纳税人意识的逐渐增强,政府部门预算逐步公开和透明已经大势所趋。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
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初,财政部酝酿并最终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部门预算公开。
两会之后,财政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中央财政的全部预算内容,除了往年公布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转移支付之外,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债余额等数据也首次公开。
“感觉比较高兴。”“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发起人吴君亮表示,虽然从此前的一系列信息来看,此次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是预料中的事情,但是中央部委公开部门预算的意义在于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信号:“无论哪个级别的公共预算信息,民众都有知情权”。
回看历史,部门预算一度被视为“国家机密”,原本应该向纳税人公开的政府“账本”,被人为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预算应该遵循一个起码的原则:公开是一般的、必需的、正常的,不公开是例外的、特殊的。从“国家机密”到公开账目,这期间走过的是一段迂回的路。
中央部委的部门预算公开正式起步,这是好事,但也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让公众参与公共财政,实现“参与式财政”的改革,对此可以推广借鉴温岭、巴中的经验。一个透明的政府更值得期许。快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