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9版:抗旱救灾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河淌水》故乡 4万人面临断粮危机
· 苏宁捐赠1000万
援助西南抗旱救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小河淌水》故乡 4万人面临断粮危机
云南省弥渡县遭旱灾重创,4月中后期仍无有效降水,干旱还将持续
  云南省弥渡县,蜚声中外的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诞生地,中国民间花灯文化艺术之乡。

  弥渡县山区、半山区占土地面积的91%,有“九山一坝”之说。“下雨水满坡,雨停无影踪”,是山区水资源条件的真实写照。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面前,弥渡县山区村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吃水困境,超过4万人面临断粮危机。快报云南特派记者深入弥渡山区,直击灾情:此次大旱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快报云南特派记者 邢志刚 4月4日云南弥渡报道

  弥渡山区缺水村民成群结队去取水 白枝云 摄

  枯竭的红河源头:

  多个村寨无法引水上山

  这里是红河的源头,河水同样面临枯竭的局面。从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大麦地村俯瞰:山脚下这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就如同一条失去光泽的绸带。

  牛街乡村民李华学家就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山顶的塘坝已经干涸。李华学说,不仅塘坝,村民家中的蓄水池也已经全部见了底。同样,在田间地头,用以灌溉的蓄水池内,也看不到一点水。由于车辆无法上山,毛驴、摩托,各种运水的工具这个时候都派上了用场。村里有176人,全部吃水困难。由于车辆不可以上山,村民们每次取水,要走3公里路,每次取来的水量是2桶25公斤。

  遭遇了罕见的干旱,以务农为生的村民,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尤其在人均年收入只有500元的大麦地村,不少村民很是担心口粮青黄不接。

  牛街乡党委副书记禹晓平介绍,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全乡境内基本没有降雨,出现了严重干旱,现在全乡有5463人缺粮。“解决的办法也有,就是从山下的水源引水上山,但一个带柴油机的水泵加上水管大概需要4000元左右,村里和乡里资金紧张,吃水难问题眼下很难解决。”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牛街乡11个村中,8个村面临水源无法上山的问题。而在德苴乡的多个村寨,干旱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长时间在村里蹲点,德苴乡党委副书记李郁荣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四岁的女儿了。

  无公害蔬菜:

  受灾面积大,减收近亿元

  无公害蔬菜产业是弥渡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年种植无公害蔬菜10万亩,蔬菜商品量达36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占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3%。百年不遇的旱灾给弥渡无公害蔬菜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正在挖大蒜的弥渡县弥城镇张迁村村民张恩福告诉记者:“往年一亩大蒜蒜薹400公斤左右、蒜头1300公斤左右,今年蒜薹仅300公斤、蒜头仅1100公斤。”

  据了解,弥渡县种植大蒜5.1万亩,蒜薹由于干旱每亩减产100公斤左右,蒜头每亩减产200多公斤。根据弥渡官方的统计,该县受灾无公害蔬菜面积达6.1万亩,成灾4.1万亩,绝收7700亩,经济损失达8991万元。

  据弥渡县弥城镇张迁村郭子明介绍,他家往年种植蔬菜3亩,由于干旱今年种植蔬菜调整为2亩,为解决蔬菜的用水,他家打了2口抗旱小井,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种植的所有蔬菜还全部都盖上地膜,大量使用有机肥,品种上选择了一些早熟生育期短的耐旱品种。据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李智芳介绍,为帮助菜农抗大旱,农业科技部门一方面引导菜农积极寻找水源,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积极引导菜农使用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采取营养袋育苗等集中育苗,品种上引导菜农选择一些耐旱性强的品种。

  全县4.13万人

  面临断粮危机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云南省7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境内居住汉族、彝族、白族、回族等23个民族。弥渡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1%,故有“九山一坝”之说。该县的广大山区山峦起伏,山高坡陡,村民大多居住在山腰和山顶。“下雨水满坡,雨停无影踪”,成为山区水资源条件的真实写照。

  在弥渡采访期间,路边到处可见干涸的蓄水池和叶子宽长的剑麻。这一切都昭示着,弥渡正在遭遇罕见的干旱考验。

  据弥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白枝云介绍,2009年,弥渡降水量为571.2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00.9毫米,仅为历年平均值的74%,属于特少年份。从2009年10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均无有效降雨,全县降水量仅为25.4毫米。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连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现在全县有4.13万人出现缺粮现象,面临断粮危机。

  天气预报显示,云南4月中后期仍无有效降水,干旱还将持续,损失还会继续扩大。弥渡县牛街彝族乡大麦地村李华学得知气象部门的预报后,一脸惆怅。他说,“要是下场透彻的大雨就好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