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孤独症日,白下区残联康复中心和白下区中医院联合举办了孤独症儿童聚会。七岁的洋洋(化名)是里面最特殊的一个,他在活动室内疯跑,碰到什么就咬上一口,用老师的话来说,洋洋至今还和婴儿时期一样,喜欢用嘴去“接触”这个世界。
一口咬住话筒
走进白下区残联康复中心的儿童活动室,一眼就能看出与一般幼儿园的不同,在抚触活动室内,17个孤独症孩子坐在那里,各自玩各自的,对别人逗乐也是爱理不理。每个小孩子身边还有两位老师陪伴着,活动室的大门被小心翼翼地暂时锁住了。
“孤独症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有听力,但是根本不搭理人,稍不留意,孩子就会发生危险,有的就这么跑出大门。”专家告诉记者。正当一家电视台工作人员聚精会神采访时,洋洋从一旁飞跑过来,一口咬住电视台采访话筒,生生咬掉话筒前端的一大块海绵准备吞下,被旁边的老师拽住才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电视台工作人员看得目瞪口呆,心有余悸地说:“从来以为孤独症只是很安静的小孩子,没想到这么活泼。”一旁的老师告诉记者:“洋洋七岁了,他的大脑至今还停留在婴儿时代,跟婴儿一样,喜欢什么都用嘴巴尝试一下,行为过度激烈。一旦他的意思无法表达出来,就会咬自己的胳膊,所以胳膊上经常留下牙齿印。”
妈妈很宽容但压力很大
洋洋的妈妈站在一旁,很安静地看着洋洋。洋洋仿佛精力永远旺盛一样,在活动室里跑个不停,碰到什么就咬一口。洋洋妈妈告诉记者:“对孩子的行为很担心,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危险是什么,也不知道疼痛,每一次上街,我都要紧紧握住他的手,孩子从来不看两边有没有汽车经过,总是按照他自己的思维在跑。有时撞到栏杆什么的也不觉得疼。”
这样“闹腾”的孩子耗费了一家人大量的精力,“孩子有时还能听得进我和他爸爸的话,对爷爷奶奶的话从来不听,为了孩子安全,电视机柜也抬高了,家里的沙发已经坏了两个。吃饭的时候,也要看着孩子,一旦没有人照看孩子,他就会拿东西乱敲碗、乱砸。”更让洋洋妈妈担忧的是,七岁了,洋洋还分不清楚爸爸妈妈,“有时我问孩子我是谁,孩子总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流说一遍。”
在洋洋两岁半的时候,他的妈妈发现孩子有点不一样,总是不搭理人,现在四年多时间过去了,孩子情况没有根本性好转,妈妈压力很大。
孤独症孩子未来令人担忧
在昨天参加聚会的17个孩子中,有一对双胞胎引人注意,这对五岁多的男孩,外表很讨人喜欢,是两个小帅哥,但由于同患孤独症,两个人之间都很少交流,更别说和其他小朋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家里有个孤独症孩子,爸爸工作,妈妈赋闲、全职照顾孤独症孩子,成为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经济负担沉重、外界歧视等让许多家庭越发看不到未来。
专家告诉记者,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喜欢在较长时间内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单调地摆放积木,只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面对正常儿童喜欢看的动画片、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有的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而话语方面,他们并非不愿说话,而是只喜欢重复某类话语或唱同一首歌……但却不会说其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