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资源部率先通过网站公布2010年部门预算后,另三家部委紧接跟进,标志着中央部门财政预算从“自家秘密”到“公众账本”的变迁。
中央部门预算长期以来“掖在桌子底下”的弊端处处显露。年中岁末发通知要求“突击花钱”者有之,在“审计风暴”中成为“审不怕”者有之。这里面有体制性原因,但部门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国民财富“跑、冒、滴、漏”,说到底首先是钱花得不透明,外在监督不够。
要真正保证群众的知情要求,达到有效监督,决不能简单地一“晒”了之。从已公开的四部门部门预算看,数字太粗、项目过简、级次过少等问题,远不足以让公众看到预算的真实面貌。以财政部的预算为例,除去名词解释,预算表只有350字。即使加上什么是事业收入、什么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说明,仍不足1900字。相对数十亿元的部门预算,如此“精炼”的内容,显然与百姓的希望相去较远。
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开的财政预算要装订成几大册,内容精细到一把椅子和一杯苏打水。能否让群众看明白看清楚,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坦诚的意愿。
百姓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除了国土资源部等四部门外,其他的政府部门仍然无声无息。由此观之,政府部门预算公开仅是开始了第一步。让“账本”的公开更普及、更翔实、更易懂,是建设一个公开、透明政府的要求,更是百姓的共同期许。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