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最新闻/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0万人次昨扫墓 绿色祭扫很感人
· 南京昨送别南京昨送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30万人次昨扫墓 绿色祭扫很感人
  昨天哪儿人最多?答案显然是南郊。据南京市民政部门统计,本周虽然没有出现上周的交通拥堵,但是各大公墓还是迎来了近30万人次的祭扫流量。昨天,南京还举行了社区公祭、江祭两场绿色祭扫活动,场面非常感人。

  道路不堵

  错时祭扫收成效

  这个周末是清明小长假之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扫墓高峰会在昨天到来,200多名交警也早已做好了准备,但让老交警们意外的是,扫墓高峰却没有到来,车流反而比上周还要少,只有2万辆左右。

  往年清明到来的时候,宁丹路常常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昨天记者到达宁丹路后,交警已经实施了单行措施,除了公交车之外,其它车辆一律由北向南行驶,宁丹路上的车流通行比较正常。到了普觉寺门口,右拐进入公墓的车相对较多,但也只需排两三分钟的队,就可以进到公墓。

  由于昨天扫墓的车辆并不多,所以宁丹路的单行管制措施到9点之后就结束了。

  “说是意外,其实也不意外。”八大队的交警告诉记者,如今许多南京市民选择在清明之前进行祭扫,而且特地错开了人流比较多的周末。

  但交管部门估计,今天可能会有扫墓高峰到来,建议市民最好选择公交车出行。

  通讯员 徐鸿跃

  快报记者 朱俊俊

  特别提醒

  7点前和11点后祭扫可避堵

  快报讯(记者 项凤华)相较于往年,今年南京市民不再把周末当作祭扫的固定时间,正常工作日的五天间祭扫人数显著增加。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处长王军特别提醒,市民如果在7时前和11时后去墓园扫墓,可以避堵。

  400余人参加江祭

  快报讯(记者 项凤华)昨天,下关中山码头举行了今年首场江祭仪式,有400多人参加。

  昨天上午,400多名手捧鲜花的市民齐聚中山码头,登上了今年清明首艘“江祭船”,以撒鲜花和默哀的方式祭奠逝去的故人。滔滔江水,片片花瓣,简朴而隆重的江祭仪式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情思。一位白发老奶奶告诉记者,老伴生前就让她不要操办丧事,遗愿就是把骨灰撒到江水中,今年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集体江祭活动了。此时客轮到达八卦洲,老奶奶在女子的搀扶下来到船舷边,将带来的鲜花一枝枝撒入江中。

  南京市殡改办负责人介绍说,江葬是一种典型的不占地葬式,自1991年开始,南京已连续举办了27场。但至今江葬总数还不到一万,平均每年只有两百多人选择江葬。这和全市每年去世约3.5万人的总数一比,显得太少了。“江葬的少,江祭的自然就少。其实江葬成本很低,才800元,集体撒江的费用更低,仅400元左右。后人的祭祀也很方便,乘坐江祭船,抛洒花瓣,寄托哀思。”

  社区公祭刚起步

  昨天上午,五老村街道树德里社区在逸仙桥广场举办了一场社区公祭活动。有别于惯常的扫墓祭祖,公祭中人们寄托哀思用的是音乐、菊花、千纸鹤、天堂寄语……由于这是南京市首次举办社区大型集体追思会,因为参加的居民并不多,只有100多人,整个社区公祭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

  昨天的逸仙桥广场格外肃穆。在宁静而略带忧伤的音乐声中,社工们忙着给到场的居民们分发菊花,广场周边不断有市民循声而来。“天堂寄语留言专栏”被布置得简朴却清雅,一块展板留给居民们书写对逝去亲友的哀思。在展板的后方,悬挂着1000只千纸鹤,承载着人们许下的心愿。

  “一转眼,又到了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的清明时节。”随着社区工作人员诵读祭文,公祭活动正式开始。手持菊花肃立的居民,集体用三鞠躬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随后,社工们将提前准备好的“思念卡”和笔发给大家。“希望亲友们在天堂平安。”“我们永远想念你! ”写在卡片上的每一句祈福语都令人动容。

  “宝宝,我们去把卡片捎给奶奶。”孙女士指引着4岁的女儿小心翼翼地把思念卡贴在“天堂寄语”中,女儿好像懂了似的,嘴里念叨着:“奶奶,奶奶。”

  现场居民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收到社区的“文明祭奠”倡议信后,特意赶来参加这场公祭的。据树德里社区王主任介绍,清明节是老百姓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不少人仍然沿袭着焚烧香蜡纸烛、燃放烟花爆竹以祭先人的习惯。这种祭祀习惯常造成垃圾遍地、烟熏火燎的景象,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火灾。眼下,随着清明的临近,如何杜绝隐患,引导人们安全、文明地度过节日,成了时下大家关心的话题。为此,树德里社区特意向广大居民发放了由殡改办统一印制的《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这封信上写道:“不要让先人的遗训,似那纸钱的一缕青烟,随风飘散,不留一点印记:更不要让清明节的祭祀,流于一种攀比奢华的表明形式……让我们相聚社区,用一曲故者钟爱的老歌、一首精心原创的小诗、一支感人至深的乐曲……在追忆中,让我们感悟生命,清明心灵。”

  记者注意到,来现场参加公祭活动的有不少是年轻人。“这样的方式温馨感人,也方便了我们这些不能回老家祭祀的人。”社区居民刘小姐老家在外地,离南京比较远,清明节不能回家祭奠先人,“但是现在可以通过公祭的方式,在这么温馨的环境里,给先人献一束鲜花,写上一封心灵寄语,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还表示,自己打算向其他朋友也推荐这样的方式。

  “过了这么多年清明节,还是头一次这样过。没有了堵车的劳累,也没有了烟熏火燎,可以安静地缅怀先人。这样的感觉不错。”年过七旬的王奶奶告诉记者,“祭奠先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烧纸时火星乱飞,很容易引发火灾。”

  快报记者 沈晓伟

  王凡 钟晓敏

  相关新闻

  殡葬方式需改变

  南京公墓用地仅能支撑10年

  殡葬方式需改变

  快报讯(记者 项凤华)南京平均每年逝者达3.5万人,如果逝后都选择墓葬,平均一个墓穴占地最少1.2平方米,连带办公用地、停车场等,实际上一个墓穴占地达4平方米。这么算来,南京人一年就需要墓地210亩,面积相当于现在的普觉寺公墓。南京市殡改办负责人介绍说,南京已有10多年没有批过公墓用地了,照这个趋势,南京现有公墓用地最多只能用10年。

  为节省土地,南京殡改部门正在建设占地少空间大的壁葬。今年,功德园新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造生态景观葬,大约有3000个格位,平均每个格位占地仅0.08平方米,整个节约土地4000多平方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