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南京的春天来了。在这个充满理想和希望的季节里,让老百姓“更有尊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工作目标。在这个春天里,让我们忘掉在“中华女”扇的那几巴掌中失掉的尊严,让我们与时俱进,讨论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有尊严。
首先,记者与受访者是平等的,记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违章事件,不要动不动就追问人家觉不觉得给父母丢脸,给市民抹黑这样伤人自尊的问题。交通违章是不对的,警察开罚单是理所当然的,媒体曝光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也是可以的,事情到了这里,是非对错,人们自然会有一个清楚的判断,用不着记者再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咄咄逼人,扯上全体市民以壮声威。谁也不能轻易代表谁。
第二,每个受访者都是平等的。请对采访对象一视同仁,不要欺软怕硬。周洋夺冠后,有二记者不断逼问周洋父母“当初培养女儿是否为改变家庭环境”,试图让他们承认“培养孩子的目的性”,面对这些问题,周洋父母失声痛哭。佩服二记者的采访水平,希望他们面对周继红、郭晶晶时也能有如此强大的“气场”和“智慧”。也不要拿采访对象当儿子或情人,没有距离感的报道是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的。最典型的是“小晖”,亲昵的称谓加亲昵的语调……请顾忌观众和读者的心理反应。
第三,记者与记者之间是平等的。无论是名记或非名记,无论供职于著名新闻单位还是非著名新闻单位,记者的职责并无区别。两会上出现某著名记者追着委员跑,记者追着某著名记者跑,这样的场面终归是有些跌份和不够体面的。还有,越来越多的受访者开始喜欢盘问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这个时候,记者应该大声准确地告知对方,这是受访者的权利也是采访者的义务。媒体无论大小,都是传递资讯、传达民意、实施监督、提供娱乐,犯不着心虚。
记者身体未必要强壮,但认为正确的采访就要理直气壮。不是任何采访都能受到受访者的欢迎的。记者会面对比自己体格强壮的采访对象。但新闻工作不是拳击赛,身体素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强大的内心。那个采访火灾的女记者,被“膀架”的样子虽然有点狼狈,却不失尊严和风范。
新闻记者渴望职业尊严,正如医生需要病人的敬意,老师需要学生的敬意,作家需要读者的敬意,获得这份敬意的前提是对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怀有敬意。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