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份,广西东兰县三弄瑶族乡的蒙志刚就不再外出打工了,他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挑水给家人喝!而立之年的他,力壮如牛。不过,他两天才挑一次水,不是他懒,他是怕新找到的水源枯竭。“家里的玉米快吃完了,不能再断了水,必须节约……”这个年轻人与记者连线时,几次哽咽。
东兰县抗旱指挥部主任韦永重告诉记者,如果能修一条抗旱路,政府就能把水送到居民家门口,假如能建一个大型水柜,村民来年用水就有保障了。
由于干旱,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已经干涸(3月25日摄)。
据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3月26日通报,截止到3月25日,持续的特大旱情已导致云南省16个州市240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30万亩,共有828万人、1890万头(匹)牲畜出现困难。预计云南省小春粮食将因灾约减产60%。
水挑完了咋办?壮劳力有劲不敢使
往年此时,蒙志刚肯定还在广东打工。他不仅上有奶奶、父母,还有一双儿女,加上妻子和自己,全家6口人种3亩玉米,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他必须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去年8月,旱情把他逼回了上宁屯。上宁屯有村民31户134人,全部是瑶族人,居住在离乡级路2公里的山弄里,交通非常不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仍属特困屯。该屯平时饮水全靠屯内2个饮水柜(水窖)聚雨,自从去年8月份以来持续干旱,屯内2个饮水柜全部干涸,大家必须翻山越岭,去2公里外三合村村部供水点担水。
“我奶奶82岁了,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开过3次刀,全家人吃水就靠我爱人一个背。”蒙志刚说,小块头的妻子不堪重负,他只能辞职回家担水。
村里很多壮劳力都返乡担水了,不过力气再大的人,都是隔一两天才担一次水。大家不是懒,是怕把三合村供水点的水担完了。
如今,村民们用水都像倒油一样珍惜。“一小盆水,我们家6个人轮流洗脸,孩子洗完大人洗,洗完脸再洗脚。”全家人好几天才洗一次澡,洗澡水就用来洗衣服。
了解旱情还将持续,蒙志刚非常担心,他告诉记者,去年玉米的收成就不好,估计吃到下个月就要断粮了。而今年2月20日,他种下的玉米还没有发芽。
父母外出务工,小学生用可乐瓶子挑水喝
“我们这里有些人家全家财产就值1000多元,还有人住在用竹子围成的房子里。”蒙志刚介绍,在瑶族地区,不外出务工,艰苦的耕作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壮劳力在外打工的家庭,遇到干旱是非常可怜的。
该村一位叫蒙秀金的老人,年近7旬了。他的老伴刚去世不久,儿子腿有残疾,靠假肢走路。这段时间来,老人每天自己靠背水,解决父子俩的饮用水问题。山路崎岖不平,老人背水途中要休息三四次。该屯蒙秀林、蒙志良两位老人的孩子均外出务工了,他们就要自己挑水喝。而一位叫蒙仕康的老人就更可怜了,他没有子女,在多病缠身的情况下,天天自己背水喝。
一些孩子也加入了挑水大军。据了解,这里不少上小学的孩子,就特别懂事,每天放学之后,他们会走2公里山路,用可乐瓶子挑水。
盼修抗旱路,想建一个大型水柜
“我们能为旱灾同胞做点什么?”这几天,不少读者都来电表示,想为干旱地区出份力。当记者将大家的心意转达给灾区时,灾民蒙志刚脱口而出:“如果能帮我们修一条抗旱路就好了。”
东兰县抗旱指挥部主任韦永重告诉记者:“修一条抗旱路、大概要60多万元。”如果能修通这条抗旱路,政府可以直接送水到村头,就可以解决当前这个饮水难题!
不过,韦永重又介绍,从长远考虑,要确保来年不再受旱,再建一个500立方米的水柜更重要。建水柜的同时,要架通1000多米的输水管网,这两项工程总花费大约需要19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能帮多少是多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我们点滴的爱心,就能汇聚成河,滋润受灾村民的心田。大家若有心助他们一臂之力,可以向东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账号捐款:
户名:东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东兰支行营业部;账号:20-526101040010739
当地居民表示,大家素不相识,能关心他们就非常感谢了。快报也建议大家,捐款不要有压力,能帮多少是多少。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