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地震观测井“潜伏”在模范马路
· 地震观测井“潜伏”在模范马路
· 地震观测井“潜伏”在模范马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深736米,直达南京“心脏”——
地震观测井“潜伏”在模范马路
  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台湾地震……在电影《2012》氛围的营造下,地球轻轻一晃,人类都要惊恐好多天,更何况是如此不断地“晃动”。地震,尤其是如何预测地震顿时成为市民关心的话题。

  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徐徐告诉记者,测震、地形变、地下电磁场、地下流体……目前南京市对地震的观测手法多样,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收到信息。在模范马路的宏景公寓小区内,还有一口736米深、充满传奇色彩的井,这是南京市唯一一口用来监测地震的水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就走上了监测地震的岗位。

  观测井在小区内“安家”

  如果你要从外观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那么一定会失望。因为,从外表上,你啥也看不见。宏景公寓小区内,观测井用花岗岩封闭,最上面是一个钢铁球,要不是上面刻着“模范马路观测井”,你会以为这是小区人工雕琢的一个小景观。但是仔细查看,还是能看出其中的别别窍。花岗岩的墙壁其实形成的是一个小屋,其中一面还有一扇小门。封闭的四壁,对这口井的前世今生交代得很清楚。“它深736.86米,1979年9月投入观测,1980年8月通过国家地震局验收,是华东井网重点观测井。水温18.4摄氏度,观测项目为,地下水位和水温。辅助观测项目:气压和降水。”

  小区门卫告诉记者,这口井在这里和居民相安无事,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对居民也没啥要求,大家感觉挺好的。”

  选址模范马路“独一无二”

  说起这口井,南京市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处长杨建军告诉记者,南京地震观测方法很多,而井网观测,这里是独一无二的最佳地。“上世纪70~80年代,江苏省地震局普选观测井网,当时在南京很多地方都选了点,打了很多口井。但最终发现,模范马路这口井是独一无二的最佳观测点。”杨建军介绍,地震观测井对环境要求相当高,“能对地质构造敏感反应,能够敏感反映潮汐的变化,周边对它的干扰小……”

  据了解,模范马路地震观测井深处南京敏感地带,井区构造位置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与宁镇反射弧西翼的交接部位。井孔位于宁镇反射弧西翼的小市—紫竹林向斜构造内,主要由砂岩组成,是一封闭性良好的隐伏构造。

  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井孔涌水量是40.6立方米每天,一般为城市非开采含水层。井孔水位基本不受人为干扰影响。“没有比这里还好的地质构造了,比如新街口,新街口地段是古秦淮河地段,地质相对松软,地下水受外界干扰大。”

  安个监测系统费了一天时间

  这口井直径20厘米不到,井内要安放2个传感器。“在484米深处,要安放一个地温传感器,主要是用来监测水温变化的,温度分辨率能够达到0.00002℃。”杨建军说,地温传感器的安放难度最大。虽然传感器体积不大,但是要放近500米长、重达几百公斤的电缆。放电缆的时候足足花费了一天时间才安放好。除了地温传感器外,还要安放水位传感器,井内水位只要发生1毫米的变化,都会实时反馈回来。专家说,传感器一秒钟传回一个数字,100%连续。“200~300公里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传感器就会‘报警’,100~200公里内,3至4级地震,观测数据也会有变化。”

  曾经“歇”了十多年

  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用花岗岩给观测井搭了小屋,就是怕环境遭到污染。“这口井1980年正式投入使用,一直工作到1996年。工作的16年期间,水位曾经几次异常,这和后来的地震都相吻合。”专家介绍,1996年~2008年,这个观测井曾一度停止了观测。“因为这口井之前在南京轮胎厂内,后来,轮胎厂移走了,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各种原因,这口井曾经一度休息了10多年,但是,“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井了。通过申请,我们又恢复了这口井的功能,让它继续观测。”杨建军告诉记者,这口井在2008年底又进行了疏通,恢复了它的“老工作”。

  地震前兆,水温、水位异常

  记者发现,南京市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工作人员办公室和普通办公室不一样,他们办公室的一面墙用的是透明玻璃,一抬头就能看到和模范马路地震观测井联网的电脑大显示屏。水温、水位、气压、降水,每个项目每秒钟都在不断变化中。

  “最近这一段时间,水位和水温都正常,没有出现地震前兆异常。远的不说,2009年11月13日下午5点55分左右,南京湖熟一带发生了3.4级地震,这口井也观测到了前兆异常。”杨建军打开数据库,电脑显示,正常情况下水温、水位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那一天,水温突然上升了0.009℃,些许的变化,让地震专家们掌握了第一手的地震前兆信息。

  这口地震观测井的正常水位是5448.1387毫米~5449.3574毫米。但是,1979年这口井水位突然上涨,连续37个月水位都上涨,上升了335毫米。直到1984年5月21日发生了南黄海6.2级地震才揭开了水位上升之谜。1986年7月~10月,出现幅度达561毫米的水位陡降现象,而这年11月15日,台湾海峡发生了7.6级地震。快报记者 胡玉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