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谢丽华 记者 胡玉梅)“今年去南极,和以往不同的是,老队员感觉南极比去年还冷,温度降得很快。白天气温一般在零下25℃,晚上是零下40℃。”昨天,刚从南极科考回来的中科院南京天光所副研究员胡中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南极的非一般生活。
有着“南极之巅”称号的“冰穹A”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它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地,在那里,中国建起了一个自动天文观测站,而中国的第26次南极科考任务中,在南极冰穹A进行天文科考是此次科考的闪光亮点之一。胡中文此次的重要任务,是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商朝晖教授一起在南极内陆维护能源通信系统,维护现有天文仪器和安装傅立叶变幻光谱仪太赫兹傅立叶变换频谱仪及月光闪烁仪,为中国在南极之巅架设第二台更为强大的望远镜(AST3)作场地准备。
胡中文说,他们这次去干的都是精细活,虽然寒风刺骨,在野外工作也不能戴手套,这“很考验人的意志力”,而南极的魔鬼天气则常常“不请自来”。
“从昆仑站撤离后,我就遭遇了一次地吹雪。”胡中文说,地吹雪来袭时,雪就像沙漠里的流沙一样,被狂风席卷而起,扬起3—5米高的“雪流”,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巨蛇蜿蜒爬行,遇到障碍物还腾空而起,“等它们扑到人身上,会很快带走人体的热量,将人冻伤。”
除了地吹雪,胡中文还遭遇了两次雪震。他回忆说,两次雪震都是在自己和队友工作完回到生活舱内发生的,就听到像放炮一样低沉响亮的轰鸣声从一个方向传到另一个方向,此前毫无征兆,后来才了解到,是发生了雪震。“幸好,就是声音大,其他没啥影响。”
说起南极的冰盖,胡中文笑了,那里冰天雪地的,南极冰盖没有越来越薄,而是相对稳定。相比南极内陆,中山站及其附近区域的下雪几率反倒比南极内陆“冰穹A”更多一些,因为那里靠近海面,水汽更加丰富。
和前两次科学考察不同的是,3月3日这一天,胡中文在中山站看到了极光,绿盈盈的,围绕在月亮周边,像绽放的烟花一样,非常梦幻。“极光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个月总有几天会特别亮。” 胡中文说,他平时的消遣之一,就是在出现极光的时候给企鹅拍照。在南极,胡中文见识了很多企鹅,比如金头企鹅、帽带企鹅等。
除了企鹅,胡中文还看到了唯一的植物地衣。“大的有10—15厘米高,小的仅有几毫米。有的种类生长在岩石表面,形成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石花样的‘斑点’,有褐色的、灰白色的、古铜色的……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