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牵动着快报百万读者的心!昨天一天,就有上百位读者打来电话,表达了为干旱灾区捐款、为灾区人民送水的心愿。昨天,快报特派记者邢志刚已到达云南曲靖市,特派记者刘向红则抵达广西东兰县,今天两位记者不仅会为广大读者发来灾区一线情况,还将马不停蹄将大家的爱心传递给灾民,并与当地抗旱指挥部沟通,为大家架起一座传递爱心的桥梁!
广西东兰:
零星小雨飘几滴又没了
下午一到南宁,烈日高照,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泥土味。“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天气又干又热。”出租车司机黄师傅说。
从机场到汽车站几十公里的路上,两边虽然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但明显少了一股灵气,高大的椰子树不少耷拉着“脑袋”,叶片枯黄。“都是长期不下雨导致的。”司机黄师傅说,南宁也开始出现旱情,郊区一些地方,菜农用水出现困难。
而旱情最严重的无疑是革命老区——东兰县。东兰有广西“将军之乡”之称,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离南宁300多公里。
“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电话中,东兰县委宣传部韦部长介绍道,不过,从去年8月开始,这里就没有下过一次雨,“家庭水柜”和“地头水柜”全都枯竭,许多乡镇的村民吃水要靠政府送。
同车的一位姓古的师傅告诉记者,他家住东兰,现在家里人喝水都很难,全村人的饮水只能依靠附近一个干了一半的水库,而且是分时段分区域地供水。“这个水库原本有一个水电站,为了让人喝水,电站停了。”
旱情还让村里人不得不放弃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水稻种植。古师傅说,正常的年份里,他们一家5口人可以种植2亩左右的水稻,但去年8月份开始的旱情,已让全家人暂时告别了“农业人口。”他和妻子在春节后就来到南宁,在一家工厂打工。这次回来是给老人送钱的,顺便看看孩子。
长途汽车快进东兰时,车窗上突然出现一些水珠,“外面下雨了,但是零星小雨,根本不管用。”古师傅说。
路灯下,水泥马路上不见一点潮湿和水迹。“就是这种零星小雨,也下不了几滴。”古师傅告诉记者,“平时这个时候,雨水很多,今年特别反常,到现在没下过一次像样的雨,哪怕是半个小时的小雨。”
没出古师傅所料,车到县城时,刚才的零星小雨也没了。
古师傅叹着气匆匆消失在干热的夜色中。
[盼望]
最缺的是资金援助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抗旱资金。”昨晚,东兰县抗旱指挥部一位值班人员对记者说。
虽是临近午夜,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里依旧亮着灯,三四位工作人员正埋头忙碌。一位工作人员说,东兰县的旱情特别严重,温家宝上个月专程过来调研。目前旱情还在持续,仍有14.57万人存在饮水问题。
这位工作人员说,眼下抗旱工作受到最大的制约是财力不足,东兰是老区,又是山区,十分贫穷,抗旱资金短缺,抗旱设施不足,再加上群众自筹能力有限,抗旱经费缺口较大。
这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该县最需要的是建水利设施、饮水水柜等资金援助。如果大家能在这方面提供支持和援助,将会加快抗旱的步伐,解决更多人的饮水问题。
快报特派记者刘向红
发自广西东兰
贵州息烽,村民周帮菊正在数米深的水井底打水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