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要建16个应急避难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万一地震来了我们往哪儿逃?
南京要建16个应急避难所
  如今,人们几乎谈震色变。昨天,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徐徐做客中国南京官方网站,和市民共同探讨了南京的地质构造,以及地震台网监控。据透露,南京将建16个应急避难所。

  南京市、区(县)应急避难所统计表

  8.5级以上地震稍高于往年

  “地震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今年以来,全球发生过五次7级以上的强震,其总体活动水平应该还是历年来的平均水平,就总体而言,地球还是按照自身活动在演化,还属于比较正常的状态。”徐徐说,根据地震部门统计,从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特大地震造成海啸巨灾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10次8级以上地震,但是真正造成巨灾的并不是很多。“7-8级的地震活动频次还是平均水平。”

  对于目前大家对地震的空前关注,徐徐说,“大的地震,总体的活动还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只能说8.5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水平比常年平均水平稍微偏高一点。”

  南京最大一次地震5.25级

  南京处于地震带上吗?南京是否安全?受电影《2012》的影响,很多网友对此特别关心。对此,徐徐说,南京市确实是处在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是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以中强地震活动水平为主。“所谓中强地震就是发生5—6级左右地震,南京目前建筑抗震是按照7度设防,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就是发生7度破坏,建筑基本上是轻微破坏,主体结构不受损,经过适当维修可以使用的状态,而7度也就相当于5级左右的地震水平。”

  南京会不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徐徐说,历史上南京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公元548年发生的5.25级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是7度。“近些年,我们对南京的大型设施以及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都有安全评价,紫峰大厦、南京南站等我们都做了地震安全评价。”徐徐说,南京的建筑还是相对安全的。

  还要选4个地震观测台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监测的地震台分布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加上市区的模范马路的地震监测井一共有6个地震台,观测手段有水位、水温、地下水位、地下水温,还有地下磁场、地下电场、地下形变等各种观测手段。

  徐徐介绍说,今年江苏省地震部门正在实施“江苏省地震监测台站加密及应急系统扩建工程”,对南京市而言就是还要新增4个观测台,加大观测密度,以提高地震前兆观测精准度。据了解,为了建新的观测台站,地震专家先后到浦口的石桥、星甸、汤泉、桥林等地进行实地调查。

  “新的观测台站是急不来的,要对环境做详细的考察。大型水库不能有,地铁也是要避开的,地铁的建设对观测也会造成干扰。”专家说,由于南京市要建多条地铁,因此新的观测台站很可能不在主城区,同时,要避开高速公路、铁路、矿山、河流等大的干扰源,且选择在无风化、无破碎夹层、大面积出露的基岩上。专家透露,新的观测台站地址可能要年内才能确定。

  16个应急避难所起步建设

  万一有地震或者大型灾害来了,往哪里疏散?专家说,全国都在建应急避难场所,而这个避难场所并不只是针对地震的,只要是需要疏散的灾难,都可以派上用场。

  专家介绍,目前南京市也正在建设应急避难所。专家介绍,应急避难所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地质上要求避开断层,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山体,以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在南京,虽然明城墙很壮观,但建应急避难所是要避开的。因为,一旦发生大地震,600岁的城墙万一发生不测,城砖滚落,会给避难市民造成伤害。”这位专家还介绍,高压线,易燃易爆气体、库房等都是要避开的。最终南京市把首个应急避难所选在了国防园。

  “这个应急避难所,2008年底启动,当时国家也正好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规范。这处应急避难所就是按照这个规范来建的。”南京市地震局专家说,他们计划今年5月12日,这个市级的应急避难所能初具规模。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南京每个区县都在建应急避难所,目前一共有15个,面积为107.7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的标准,每2平方米安置1个人,可以安置26万人。不过,“由于经费缺口太大,这些应急避难所都还只是处于起步建设中,离国家要求的配备设施还有一定距离。”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