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沙尘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今春最强沙尘袭扰2.5亿中国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今春最强沙尘袭扰2.5亿中国人
南京出现“疑似沙尘暴”,专家说来的是“霾”
  20日晨,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将城市蒙上了一层细细的薄沙。据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南疆盆地、甘肃、青海、内蒙古、华北等地还将持续沙尘天气。

  19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20日监测显示,19日晚上到20日凌晨,新疆南部、青海东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北部、宁夏、山西、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出现了强沙尘暴。

  20日一早,强沙尘天气突袭北京,天空昏黄,能见度低,空气质量“锁定”为五级重度污染。北京市延时关闭路灯20分钟,以保障市民出行照明安全。据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易笑园介绍,20日早晨开始,天津地区出现了今年首场较强的明显扬沙天气。沙尘蔓延至山东,部分地区能见度只有500米。

  到20日11时,华北大部、河南、山东等6省区306个旗县仍被浮尘所笼罩,这些地区受影响的国土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2.5亿,受影响的耕地面积约2530万公顷,经济林地面积约270万公顷,草地面积约780万公顷。而且随着风力逐渐加大,沙尘天气有可能扩散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中央气象台20日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20日至21日,南疆盆地、甘肃河西西部和陇东、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偏南地区、宁夏中东部、陕西中北部、华北、辽宁西部等地有沙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中东部、陕西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山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预计3月下旬,我国北方地区将有1~2次沙尘天气过程,主要影响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北部和南疆盆地;4~5月,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可能有6~9次,接近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8.6次),将比2009年同期(4次)偏多。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蒙古气旋生成,升温快,气压梯度大,风力大,导致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表示,只要沙源地存在,沙尘暴就不会消失。

  综合新华社

  南京发出“霾预警”

  能见度仅1.5公里

  昨天下午3点,南京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江苏省气象局的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是在北方沙尘暴影响下出现的“霾”。

  “昨天天气,不能称做沙尘暴,连扬沙也算不上。”江苏省气象局的专家表示,昨天灰蒙蒙的天气属于霾。根据南京市气象台对沙尘暴、扬沙气象统计,沙尘暴只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过。从此在江苏都消失踪迹。而扬沙的天气,进入21世纪以来,南京仅仅在2001年3月22日、2004年3月10日和11日共出现过三次记录。

  快报记者 孙羽霖

  南京昨天成了土黄世界

  昨天,南京遭遇了我国北方最大一次沙尘天气的影响,全境“沦陷”浮尘区。中午,南京空气污染程度飙升到了“顶级值”500的重度污染,满天昏黄, 这在南京城历史上极其罕见。

  据南京市环保部门预测,受沙尘天气影响,今天南京空气质量将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等级。

  城区笼罩在尘土中

  昨天上午,南京城刮起了大风,风中裹着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到了中午12时,空气质量更是每况愈下,黄沙弥漫在空气中……下午3时,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味道,远处的房屋只能隐约看见一个轮廓。行驶了一天的汽车,落了一层厚厚的黄土。马路上、屋顶上、甚至花草树木上都附着一层明显的黄沙。阵风的风力达到了七、八级。

  “最近一段时间市区天空总是土黄色。”市民蔡先生说,这几天他的嗓子总是干疼干疼的,因此只好减少出门次数。

  江苏10市受影响

  从昨天上午8时起,南京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各个大气自动监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异常升高。到昨天中午12点,各监测点的小时污染指数均已经到达并且超过监测数据的“顶级值”500,达到重污染水平,这是今年以来污染最严重的时段。

  记者查看江苏省环保厅的网站发现,全省13个地级市中,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宿迁的24小时日平均空气质量达到了轻微污染。

  今天依旧是重度污染天

  专家表示,“到达”南京的风尘,主要是沿着西北路过来的。

  据南京市环保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受沙尘天气影响,南京空气质量将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等级。到了22日冷暖空气相遇后,南京将会出现持续的降雨天气。如果届时雨量比较小的话,市民还要做好防止“泥雨”出现的准备。

  通讯员 徐小怗 邵艺

  快报记者 安莹

  霾来添乱,出门最好戴口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提醒市民,霾组成成分中的硫酸盐、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以及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易侵入人体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咽痒等不适。所以,出现霾天后,最好避免外出,外出时最好能戴口罩。

  通讯员 李珊 杨璞

  快报记者 刘峻

  交锋

  是什么打在我们脸上

  天灾?人祸?

  沙尘暴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昨天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张治宇博士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葛剑雄:

  是天灾

  星期柒新闻周刊:这次很多地方发生沙尘暴,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葛剑雄:现在说到沙尘暴,一般就会想到现在环境的变化,其实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沙尘暴不一定跟近期人类的活动有关,这种现象早就有了。我国黄土高原无数次发生过沙尘暴,黄土高原的形成曾有风成说和水成说,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生前证实了风成说的成立,而有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才有了华北平原。

  星期柒新闻周刊:但沙尘暴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痛苦。

  葛剑雄:现在城市大了,人口密度大了,人们才感觉到沙尘暴的威胁。其实解放前的北京也经常发生沙尘暴,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们不太当回事。现代人的生活要求不同于过去,讲究卫生,所以对沙尘暴特别敏感。沙尘暴不一定是越来越严重,有时候轻,有时候重,跟风等因素有关系。

  星期柒新闻周刊:沙尘暴广受关注,曾经有专家认为沙尘暴有益,比如可以抑制全球变暖,您怎么看?

  葛剑雄:这些是一家之言,需要证实。有的是提出不久,需要求证,也不能绝对化。对人类来讲,还没有办法消除掉沙尘暴,唯一能做的是保护好环境,如果把绿化搞好,也有利于在沙尘暴进入城市后减少损失程度。

  张治宇:

  有人祸

  星期柒新闻周刊:张博士怎么看“沙尘暴有益论”?

  张治宇: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在实验室你可以大胆发表观点,但是在公开场合讲,必须先谨慎论证,否则会误导公众,甚至对公共政策产生误导。我不知道这些结论是如何出来的,但是我感觉违背常识。我看不出沙尘暴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星期柒新闻周刊:那么在张博士看来,沙尘暴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张治宇: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出现天灾也是因为我们不负责任,比如我国国内木材过度消费,也带来了树木的过度砍伐。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非常复杂的综合因素在里面,我觉得还是应该尽人事,“安天命”。我讲个身边的故事。我有个同事,在兰州生活过,对沙尘暴有所了解。那里有个县,上个世纪90年代搞防护林建设时,当地也动员农民种树,种树成本高,比如要人工挑水上荒山种树,当地就提出只要树活下来,就给一定的补贴。但是前几年我再问同事那些树怎么样了,他说都死了,种树也没有补贴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领域事务的关注度不够,淡忘了政府的一些公共职能,还有几个人会记得那些树呢?这样一来,水土流失、沙尘暴怎么能说没有人为因素呢?快报记者 刘方志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