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央企,楼市刮骨疗毒的那块骨头
· 别为共有产权房 高兴得太早
· 广西公务员考试 泄题后重考公平吗?
· 飞机“体检”
· 他们是把亲人打入敌人内部去了
· 微言大义
· “住人集装箱” 与“活得有尊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央企,楼市刮骨疗毒的那块骨头
  要问本周最热的词是什么,恐怕非“央企地王”莫属。虽然央企做地王已经见怪不怪,但它们本周的表现仍然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一个注定要写在中国楼市悲惨白皮书上的纪录。从两会刚过就冒出来的三个央企地王,到舆论对其的一致声讨,再到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最后到国资委这一决定的效果备受质疑,围绕高房价的民生焦虑和利益分割,再度清晰浮现。心凉之余,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有的高房价调控路径——靠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的自觉,没有刮骨疗毒的决心,高房价恐怕依然无解。

  央企地王“三枪拍案惊奇”

  风暴的源头来自北京3月15日拍出的三个地王。地王不稀奇,但这三个地王,却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央企制造。更让人悲愤莫名的是,这是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众所周知,在本届全国两会上,高房价一直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声讨对象。在整个两会过程中,高房价一直是贯彻始终的焦点——温总理表示要在任内控制高房价、住建部和多个地方的党政领导也表态要努力解决高房价,二次房改和《住房保障法》,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对象。这些话题都向饱受高房价之苦的人们传递了积极信号——本届全国两会有望形成住房“先民生后市场”的共识,并成为解决高房价的一个全新出发点。但翘首以待的人们很快被央企们迫不及待制造出的三个新地王浇了一盆凉水。用大嘴任志强的话说,这就是三记响亮的耳光。用《华夏时报》一篇评论文章的话说,央企地王们挑战的已经不仅仅是公众的道德底线,他们挑战的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公信力。

  在感情上,人们接受不了央企的傲慢,在利益上,人们终于再次看清楚,央企已经不折不扣成为与民争利的怪胎。3月17日的《华商报》和《潇湘晨报》等各大媒体针对央企地王发表评论指出: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与民争利。文章提到,央企拿着纳税人的钱和国家政策,却只想着为自己谋利,最终成为高房价的重要推手。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就要国家和纳税人埋单,“无所顾忌、不负责任”,是最恰当的评语。新华社也在3月18日发表措辞严厉的文章,细数央企地王的三宗罪:“一味创富与民争利”、“已成为房价高涨的重要推手”和“一旦市场出现变化,损失依然要靠国家埋单”。

  央企退出,解药还是麻醉剂?

  重压之下,央企的婆婆国资委终于坐不住了。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市场,今后只有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可以继续“留任”。很明显,国资委这次扮演的是消防员的角色。央企地王太过夸张的表现,已经令其成为“全民公敌”,这个时候国资委再不做出点动作,恐怕就会引火烧身。讽刺的是,国资委此举仍然没能让大家感受到足够的诚意。

  3月19日新民网上有一个专题,标题就叫《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时间表在哪儿?》网友们在留言中纷纷提到:没有时间表的退出,其实就是国资委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等到那些手里有地的央企完成开发,说不定就是三四年之后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再来谈退出,意义何在?

  同一天的《辽沈晚报》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16家得以保留开发资格的央企,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来看,都占据了央企地产业务的绝大部分。国资委此举,看似阵势不小,其实只是虚张声势。文章还提到:即便这78家央企迅速退出,剩下的16家央企大鳄,同样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地王,并且也会进一步加速自身的相对垄断地位,对房价的助推力,只会强不会弱。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看得更远:央企与民争利成为习惯,在于央企的错位。作者认为:一切的一切还在于央企该不该参与到酒店、旅游、商业、地产之类一般性竞争行业中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于什么行业都要插一手。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央企的主辅分离,不在于78家央企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的眼球效应,不在于“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而是我们的央企究竟应该干什么?

  民意对高房价还有多少耐心?

  在央企地王成为众矢之的的同时,身为房价标杆城市的深圳,房价已经重新抬头上涨逼近两万元均价。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深圳的“集装箱蜗居”现象,便让人有了更强烈的刺痛感。很自然,许多人将“集装箱蜗居”与央企地王联系在了一起,耐心消磨殆尽之后,强烈对比剩下的似乎只有悲情和不满。即便是淮安等地推出了有益民生的“政府和居民共有产权房”,同样引来不少人质疑——它会有多大作用呢?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清楚地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对住房公平失去信心,对“空调”式调控失去了耐心。彻底实现住房公平,需要的不是个别地方的小打小闹,而是政府刮骨疗毒的决心。

  曾经有人提出,要解决中国楼市积累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休克疗法,这当然是绝对化了。毕竟在目前的情况下,楼市仍然牵一发动全身,休克疗法风险过大。但局部的休克疗法,仍然是可行的。比如说涉及房地产业的央企,完全可以立即全部清退。正如《第一财经日报》文章所指: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央企是干什么的?从央企的定位来看,它们没有任何理由成为开发商。如果说政府要向大家清清楚楚地表达平抑房价的决心,央企就必须成为刮骨疗毒的那块骨头——如果连政府最能控制的央企都搞不定,谁又能看到平抑房价的希望?

  □快报观察员 赵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