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伊拉克战争爆发7周年纪念日。7年后,伊拉克政局仍不稳定,恐怖袭击时有发生,而美军能否按计划从伊拉克战场撤出仍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3月7日,伊拉克举行战后第二次国民议会选举,新一届政府将随后产生。如何在明年美军全部撤出的情况下实现教派和解并稳定政治和安全局势,将成为伊拉克下一届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派别斗争未停
伊战7年来,该国各政治派别龃龉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局的稳定。
战后,伊拉克政府更迭频繁,先后经历了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什叶派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临时政府、什叶派总理贾法里领导的过渡政府和马利基领导的现政府。
随着时间流逝,伊涌现出代表不同派别利益的众多政党团体,同一派别也分化出不同阵营。
从3月7日议会选举投票情况看,民众的派别倾向依然明显。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在南部多个什叶派为主的省份中占优势,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其领导人包括现任逊尼派副总统哈希米)在中北部逊尼派占多数的省份票数领先,而库尔德联盟在库尔德自治区三省中领先。舆论据此认为,在下一届政府组阁问题上,各政治派别难免有一番讨价还价。
安全形势严峻
伊战7年后,伊拉克安全局势总体趋好,但依然脆弱并伴随着反复。
2006年和2007年,伊拉克曾爆发大规模教派冲突,直至2008年,该国安全形势才有所改善。但自2009年6月30日美军撤离伊城镇后,首都巴格达接连遭到多起针对政府机构大楼的连环汽车炸弹袭击。3月7日议会选举当天,巴格达此起彼伏的迫击炮、火箭弹及路边炸弹爆炸声,都拉响了恐怖威胁的警报。
“基地”组织、宗教极端分子和地方武装组织等都对伊拉克安全局势构成挑战。
目前,驻伊美军已减至10万人以下。按照美伊达成的协议,驻伊美军将在今年8月底撤出所有作战部队,并在明年底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军撤离后,潜伏的恐怖组织是否会卷土重来仍未可知。
重建举步维艰
战后7年,伊拉克重建进程仍因局势动荡而步履维艰,失业、高物价、贫困等问题依然突出。
官方数据显示,伊拉克目前的失业率为28%,而当地专家认为失业率可能高达50%。据观察家估计,伊拉克贫困人口估计有1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石油是伊拉克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08年,伊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伊拉克政府曾计划以扩大石油收入来启动大规模重建,不料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国际油价大跌,这一计划也被迫搁浅。
去年6月和12月,伊拉克与国外能源巨头签署了10个油田的开采合同,希望借此将其石油产量在6至7年内提升到每日1200万桶,并在此期间新增2000亿美元的收入。
新华社记者 李来房 徐俨俨 宋聃
婚姻有7年之痒,战争有7年之殇。伊拉克战争开打已经整整7年了,我很想找个话题来纪念一下,却发现7年和6年和5年没什么不一样。不管伊拉克人是不是习惯了美军的占领,秩序的混乱和暴力的肆虐都让人失去希望。偶然中发现了巴格达一支摇滚乐队。在美军带来了“自由”和“民主”后,他们却不得不卖掉乐器,逃亡他乡——
战后逃亡美国的伊拉克摇滚乐队
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渴望释放,他们成为摇滚青年似乎理所当然。伊拉克重金属摇滚乐队“黑蝎子”选择硬摇滚这种音乐风格,原因并非青春反叛如此简单。当摇滚乐成为不少乐迷逃离现实的出口,“黑蝎子”却在重金属的碰撞、击打中体验真实。那令人狂躁不安的音乐难道不是伊拉克战乱不断、杀戮连天的最好写照吗?
在巴格达玩摇滚很危险
虽然乐迷不会每天都碰到让人喜欢的重金属摇滚乐队,但来自伊拉克的“黑蝎子”乐队显然是超过平均水准的。
“黑蝎子”乐队由4人组成,他们是费萨尔·塔拉勒·穆斯塔法、托尼·亚曲、费拉斯·阿卜杜尔·拉扎克以及马尔万·侯赛因。
他们在巴格达的一间地下室排练,在几家小俱乐部演出,却吸引了不少歌迷。
“我们在2000年举办了首场演出。”塔拉勒回忆。“就在一个小俱乐部里,那里大概能容纳250个人,结果全都满了——这让我们惊讶,原来有这么多人渴望听到这种音乐。”
摇滚乐以崇尚自由和反叛著称,“黑蝎子”却为了生存频频低头。
在伊拉克演奏摇滚乐是件危险的事,因为这被视做“西方人的音乐”。传统保守势力畏惧他们所不知的一切。乐队鼓手,25岁的侯赛因说:“在伊拉克,唯一可以演奏的音乐就是婚礼进行曲,所以我们显得格格不入,这在伊拉克不是一件好事。”成立以来,乐队收到过原教旨主义者的死亡威胁,原因是他们太“美国化”。乐队主唱兼吉他手费萨尔·塔拉勒·穆斯塔法说:“我们不敢乱说话,怕危及自己的未来和家人。”
“黑蝎子”宣称乐队与政治无关,在萨达姆政权时期创作的部分歌曲有支持当权者内容的歌词。尽管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指责,乐队仍然能够登台演出。
“美军占领之前,我们的日子容易多了。”侯赛因说,“那时候,我们举办过特别棒的演出,现场至少有600名观众。”
“但占领之后,局势危险得根本无法演奏,”塔拉勒接着说,“美军入侵之前,生活简单明了——你有限制和规矩——但之后,只有令人恐惧的混乱。”
安全无保障逃亡美国
由于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黑蝎子”成员不得不放下音乐,出走他乡。
2006年,他们逃离了伊拉克,加入到了数百万伊拉克难民之中。他们6个人睡一个房间,并且每隔几个月就要搬一次住处。他们就这样在叙利亚呆了一年,直到被勒令离开。“我们不愿回到伊拉克,”侯赛因说,“那里一片混乱,所以我们决定去土耳其试试。”
侯赛因一行只能以旅游者身份前往土耳其,这意味着他们在那里逗留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而且还得每人交付2000美元。
2007年,一部由美国时尚杂志《Vice》拍摄的纪录片使得“黑蝎子”乐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注意。为了支付前往土耳其的有关费用,侯赛因和其他乐手卖掉心爱的乐器。纪录片制作方此时在互联网上开设网页,为“黑蝎子”乐队成员募捐,在不到3天时间里募集到1.7万美元,资助乐队经叙利亚前往土耳其。“黑蝎子”乐队成员2007年辗转抵达土耳其,侯赛因和塔拉勒同住在伊斯坦布尔贫民区的一间简陋公寓,另两人住在伊斯坦布尔郊区。乐队成员的身份均为伊拉克难民,他们不能工作,只能依靠亲友资助过日子。
乐队成员后来全部获得了在美国居留的许可,2008年,靠着别人捐献的4万美元和国际救援委员会的帮助,“黑蝎子”乐队终于来到了美国。
生计艰难无暇顾及音乐
到美国后的第一个星期,他们被请到了位于纽瓦克的普天寿中心后台,歌手詹姆士·海特菲尔德将一把双颈吉他给了一声不吭的亚曲,签了合同之后,他宣布:“欢迎来到美国。”对于四个伊拉克年轻人来说,下一个身份将是摇滚歌手。
不过也许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虽然他们第一次录制的唱片
上周发行了,但乐队的所有成员都做着两三份服务工作,生活在拥挤的公寓里。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更不用说公开演出了。“我们是没有王冠的国王。”28岁的贝斯手拉扎克开玩笑说。他扔下了巴格达的电脑店,和妻子一起逃离了伊拉克。他还说:“我们很出名,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但我们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说实话,有时候我也在想,我究竟干了些什么?回望过去是推动我朝前走的唯一动力。”侯赛因在巴格达是英语教师和艺术教师,但是现在他的主业是服务员,他觉得展望未来会让人畏缩,只有与动荡不安的过去比较,才会迸发出前进的勇气。“我们在这已经一年多了,”他说,“我有时想,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非要到美国才行吗?在难民营我们不是一样也可以靠做服务员生活?”
2003年以后,逃往美国的伊拉克难民大概有3万人。其中很多都是巴格达的中产阶级,他们在巴格达的生活水平其实比美国的一些中产阶级还要高一点点。在巴格达,他们干着白领的工作,住在买来的房子里,车可以停在大马路上。他们来到美国,以为可以保持同样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很多人到美国后就陷入了贫困。国际红十字会发言人梅丽萨·温克勒说:“伊拉克难民通常比其他地区的难民有更多的职业技能,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希望到美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重操旧业,但那是不可能的,经济危机是造成他们难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而且,自从越战后期,美国的移民安置计划就取消了。今年,美国政府拨给难民每人900美元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奥巴马政府最近将标准又翻了一番。但是大经济环境使难民的问题更加恶化。两年前,通过联合国难民署来到美国的移民受雇率还有80%,现在只有大约40%。
虽然“黑蝎子”成员到美国后三四个月就找到了工作,但侯赛因说工作是很不稳定的,薪水也很低,他们四个人永远都处在找工作的状态中。侯赛因起初和整个乐队以及拉扎克的妻儿一起住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他说:“当我们到了美国时,我们以为情况会与在伊拉克不同,我们会搞演出、做访问。但实际上我们6个人挤在一间卧室里。”艰难的环境造成了乐队的内耗,31岁的亚曲仍然需要翻译才能与外界交流,他离开了新泽西,去了底特律和亲戚住在一起。侯赛因则推出了他所谓的“沙发之旅”,到纽约各个雇主的办公室“蹭觉”。而26岁的主唱穆斯塔法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回伊拉克了。“我们来到这里不容易,”穆斯塔法说,“我知道回去也不容易,但是在这里你什么也做不了。”
遇转机制作第一张音乐大碟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穆斯塔法和侯赛因在纽约布鲁克林区获得了一套公寓,他们还把亚曲也叫了回来。外界的帮助也来了。摇滚学校创始人保罗·格林让他们免费在学校排练,作为回报,侯赛因在学校教学生打鼓。韦恩乐队的达夫·德雷维茨给了他们一把吉他。最后,阿莱克斯·斯科尔尼克加入团队,成为教练。他帮助他们置办新的乐器,改善他们的现场表演水准,并帮他们进入了录音棚,制作了第一张音乐大碟。斯科尔尼克说:“坦白说,他们的音乐是未经润饰的,需要雕琢。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被占领的国家,国家还处在内战的边缘。想搞排练,却连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要想迎头赶上,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但他们也有长处,他们有特色,他们需要的是培养。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对这个乐队抱有很大期望。”
和大多数重金属摇滚乐队相比,“黑蝎子”有一个优势——他们曾经真实地生活在各种尖叫和咆哮当中。战争是打击乐最好的“肥料”,穆斯塔法沉浸在“来自巴格达的消息”中,“这是天意还是谎言?/有些人活着,有些人死了/人们没有机会,将来也不会有/一切都是注定,我想知道为什么?”这充满了紧迫感和现实感的声音在今天的摇滚乐中很难听到。唱片已经受到了肯定,一家音乐杂志这样评价:他们的唱片风格适合所有金属乐迷们的口味;他们的歌曲登上了音乐电视排行榜的首位;他们甚至受邀担当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现场嘉宾。但是“黑蝎子”成员这个月正在俄亥俄州制作他们自己的一档摇滚音乐节目。“我们想以音乐闻名于世,”亚曲用他那不太熟练的英语说道,“我们想听到1000人在我们的节目中尖叫。我们不仅要生存,我们还要摇滚。”快报记者 潘文军 编译
22岁美国“老兵”的伊战七周年
施蒂贝尔今年22岁,居住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州。2001年,他亲眼看到了“9·11”事件中五角大楼被遭劫持飞机撞出的大洞。2006年高中毕业后,他报名参军,目的很明确:不让“9·11”事件重演。
但4年之后,施蒂贝尔成为一名活跃的反战人士。他家门口竖着一个牌子:“向战争说不。”
改变施蒂贝尔的,是他在伊拉克的亲身经历。2007年2月,施蒂贝尔作为美国陆军第一步兵师的一员来到伊拉克。他说,和很多士兵一样,他满怀理想来到伊拉克,认为自己能帮助解决所有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很快,发现我们不但没让情况变得更好。相反,我们让事情变得更糟。”
2008年回到美国后,施蒂贝尔总是不断想起在伊拉克的经历:踹开伊拉克居民的家门随意搜查、无故逮捕伊拉克人……他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有外国军队来到他的家园,做同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办?
希望以后成为一名教师的施蒂贝尔说,在伊拉克战争七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他会在华盛顿,面对成千上万人向战争说“不”。
新华社记者 王丰丰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