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一周声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 周立波:喝咖啡的也拔香头子
· 齐豫《The Voice》
· 《年轻的维多利亚》
· 捐款门:一场想象中的博弈
· 《伴侣度假村》
· 男孩地带《Brother》
· 陈志云:富贵情爱如浮云
· 浪花兄弟《浪花兄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捐款门:一场想象中的博弈
  章子怡终于接受了采访,并对捐款事件作出了解释,将所有问题归结于做慈善时“没有经验”。网友对她的解释并不满意,甚至产生了更强烈的疑问,矗立在天涯论坛的两个与此事有关的长帖,一个迅速增加到七百多页,一个到了一千页。

  但奇怪的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牵涉的又是与慈善捐款去向有关的敏感问题,可自始至终,没有机构出面进行调查——即便是出于还章子怡一个清白为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但章子怡本人面沉如水,不做任何回应,媒体也始终保持沉默,最终也是以一种暧昧又迟疑的态度跟进。忙忙碌碌推动整个事件进展的,都是网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局面呢?

  想起另一件事。我有个朋友是作协体系的作家,每年都要参加若干笔会,并且能见到余华迟子建池莉阎连科毕飞宇李修文等等老中青著名作家,每次出门开会前,他都会询问周围朋友,是否有人需要作家们的签名,但几年下来,一直没有人对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表现出一点点兴趣。终于,在湖南的一个会议上,他将能见到王跃文和周梅森,消息传开之后,连夜送到他家要他带去签名的书,足足装满了一只大皮箱,送书的人,既有政府公务员,也有饭馆小老板。

  普通人对官场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因为,在现有的体制和社会框架影响下,影响人们判定一件事的,不是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而是官方的态度,以及当事人背后的潜在势力,他们渴望通过那些小说,去窥看这个社会运行的秘诀,去决定自己立身的姿态,他们愿意用那些小说,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借助官场的逻辑,去判定是非对错。这是中国社会的独特景观。

  这可以解释章子怡事件中,整个社会那种暧昧的态度。媒体慑于传说中的章子怡背后的力量,有所试探,却也有所忌惮;所牵涉的机构则不急于表态,也不急于介入事件,而是左右顾盼,参照别人的态度,静待事态发展;群众则急于验证这种力量到底有多强硬,不断刺激,也不断在失望中越发激昂。

  而实际上,没有人能够证实章子怡拥有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又强大到何等程度,于是,对这种力量的想象就越发强烈越发神秘,并形成一场想象中的博弈,人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反对章子怡,而是在和她背后的神秘力量对阵。终于,这场对峙陷入了僵局。一件本来还算明晰的事,一件比较容易弄清楚来龙去脉的事,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作为事件焦点的章子怡,之所以出面做出解释,也是因为实在是到了解释的时候,至于怎么解释,网民是否满意,其实并不重要。她要维护的,就是人们对她所拥有的力量的想象,当然,真正知道她底牌的,只有她自己。

  □韩松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