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位于川西平原上代表着古蜀文明的三星堆,一个是生活在云南边陲德宏州的景颇族,你很难想象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然而,云南省景颇族研究会副会长李向前近日却得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在考古史上声名显赫的三星堆文化可能是由景颇族的先民创造的。
寻根路上重大发现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自1929年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其后的考古发现留给世人无数谜团。三星堆遗址在史书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化?至今没有答案。
李向前是土生土长的景颇族,孩提时阿祖去世,巫师唱古调送魂时说出了一串地名:贡山、木里、贡嘎山、康定、泸定、马尔康……日月山,说是要把亡魂送回北方老家。长大后,李向前凝望着景颇族的图腾——目瑙示栋,高高的日月柱上描绘着先祖曲折的南迁路,他不禁自问:景颇人的老家到底在哪?卸任德宏州州委宣传部部长后,从2002开始,以李向前为首的5人寻根考察小组告别芒市,开始北上寻根。
按照送魂曲上提到的地方,他们穿越滇、蜀、甘、青、藏,结果如他们所料,送魂曲上提到的地名都真实存在。景颇族的老家的确在北方,他们是炎帝的子孙,先民属于羌氐,分布于陕西宝鸡一带,后往南迁徙经甘肃、青海、四川到云南、缅甸、印度,如今这一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从2002年到2009年,李向前共进行了四次寻根考察,第四次寻根到达三星堆时,他有了惊人的发现。
2009年11月,李向前来到三星堆,在祭祀坑里看到了一个青铜鸟头,鸟喙很大,在上嘴基部有一个凸起,好像犀牛的角一样。“这不就是景颇族崇拜的犀鸟吗?”李向前心想。他观看了博物馆里的青铜神鸟及青铜神树,这些文物在李向前脑中呈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符号,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似乎在启示三星堆文化与景颇族有某种渊源。
鸟对于景颇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传在很久以前,景颇族崇拜的神——太阳神在太阳宫举行目瑙纵,一些鸟儿应邀参加,来到一个叫康星央枯的地方,它们发现有一棵大青树,上面结满了红、黄、白、黑、灰、紫各种颜色的果子,看见了都想吃。于是这些鸟儿学习太阳神,请来各种飞鸟举行目瑙纵,共同分享果实。景颇先民受到鸟类举行目瑙纵的启示,学会了目瑙纵歌。如今景颇族在跳目瑙纵歌时,领舞的瑙双和瑙巴头上戴的也是犀鸟的羽毛。
那鸟对于三星堆文化又意味着什么呢?广汉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朱亚蓉说,鸟是三星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图腾,在三星堆遗址中有很多以鸟为造型的文物,古蜀国的历代君王都以鸟为名,可见古蜀文明与鸟的渊源很深。
器物文化惊人相似
接下来的发现让李向前更加相信三星堆文化与景颇族必定有某种关联。李向前看到一个身着筒裙的妇女形象的青铜器,裙子上的花纹好似方块,这种花纹与景颇族妇女穿的竟是一模一样。还有三星堆中祭祀用的玉璋,器身呈鱼形,造型上与景颇族祭祀用的刀一模一样,而这种形状的刀全国只有景颇族才有。另外,他还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大量未经雕饰的象牙,而在景颇族旧时的习俗中,官家或贵族男方到女方家提亲时,都会带上一对象牙作为彩礼,这种象牙也是不经任何人工雕琢的。与古蜀国人一样,景颇人也崇拜太阳。古蜀国是没有文字的,而景颇族一开始也没有文字,直到19世纪末,景颇人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了景颇文。
此外,看到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头像以及铜鸡,李向前也想到了两者与景颇族的关联。李向前说,景颇族有一个奇特的丧葬习俗,老人死去时,要在坟上搭一座3米多高的圆锥形茅草棚,顶端插一个模仿老人生前样貌的木雕人像,上面还有用火炭、红土和猪血所绘的彩画,坟周边还有4个用木头制作的鸡,寓意老人去世后,鸡将老人引向光明。虽然在制作材料上,三星堆的文物是青铜铸造,而景颇族用的是木头,但两者在形态和寓意上却具有相似性。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上对铜鸡的介绍是: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铜鸡胸前特别铸饰有火纹,毫无疑问,这一颇为醒目的装饰符号与铜鸡的内涵有内在联系。铜鸡或许代表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鸡”“神鸡”,铜鸡的造型似表现了其在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
李向前认为,三星堆古蜀国这个“蜀”字其实是景颇语,意思是青蛙,当时蜀人把青蛙当做一种吉祥物,在三星堆中还保存着用金子和玉石做的青蛙,而汉文“蜀”字上面是“目”下面是“虫”,是一种爬行动物,这说明“蜀”这个国名是以动物来命名的。而在景颇文化中,景颇族跳舞敲的木鼓,有青蛙爬在上面的图腾。
在将三星堆文物与景颇族器物相对应后,李向前发现竟有10多种器物是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再加上两者之间文化的某些关联,李向前认为三星堆文化与景颇族必定有内在的联系,景颇人的祖先可能就是三星堆文化的创造者。
分析:三星堆族源传说
传说三千两百年以前,在三星堆,因为一起神秘事件的发生,致使几千件王国的宝器历经损毁埋入地下。1986年8月14日,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被发现。人们在坑内发现了一件体量巨大的青铜面具,面具的五官非常特殊,两只凸显的眼睛长度达16.5厘米,人们称其为凸目面像。这个凸目面像是谁呢?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在《三星堆·消失与复活》中阐述:《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这个凸目面像也许就是蚕丛氏。古代蜀人的先祖名为蜀山氏,一种观点是,蜀山氏与后来的蚕丛氏最初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而岷江上游的地方,有一些羌族人的聚居地。蜀山氏、蚕丛氏和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在《古史传说与家族公有制的建立》中说:经过长期发展,夏人分为两支,一支姜姓民族,这是周朝母系的祖先。一是羌族,后来变成了留居于四川、青海、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羌族后与氐族融合,其一支发展成蜀山氏。另一只使用铜刀,属蚕丛氏阶段,后在与土著濮彝等族的融合过程中,建立了真正的蜀国。
对于三星堆的族群归属,学界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李向前认为,景颇族的先民也属于羌氐,古蜀人与景颇族应该是同源的。
说法:不排除这种可能
对于李向前的说法,广汉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朱亚蓉说,这种观点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但她同时表示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朱亚蓉说,三星堆至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题还有待于专家的研究和发现,而百家争鸣也更有助于古蜀文明的研究和交流。
三星堆消亡以后,其族群去向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朱亚蓉说,他们曾探索过三星堆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他们曾在越南发现与三星堆遗址上非常相似的玉器,当时就有人提出,三星堆的文化是不是沿着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和迁移的。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是一条起于现今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通道,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因此并不排除三星堆文化消亡之后,其文化和族群向南迁移的可能性。据《生活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