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教育公平岂能从幼儿园滑梯就开始滑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教育公平岂能从幼儿园滑梯就开始滑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纲要》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说,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

  公平正义在哪里体现是个大道理,孩子上哪个幼儿园是个小事情,然而南京的一些爸爸妈妈已经从小事情中感知了大道理:如果社会公正的天平从他们3岁的孩子身上就开始倾斜,那么,又如何在他们这一代人心里根植正义如天的信念?

  3月10日,从上午开始,100多位家长就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排队,直到寒冷的雨夜来临,他们也不愿离去,为的就是能抢在其他家长之前,为自己的孩子报上名。他们有的披着棉大衣,有的带着保温杯,坐在幼儿园的大厅里。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觉得一天一夜的排队值得。(相关新闻见现代快报3月11日报道)

  无权无势的群众只能通过这种原始的比拼占得先机,在这群队伍中,报名录取的公平通过有规则的次序来实现,没有什么可疑。但是,他们不知道或者无可奈何的是,有些孩子的家长并不需要如此艰辛就能轻易获得他们打破头才能争到的结果。看看下面这则新闻——

  南京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形形色色的“条子”比辞海厚——都是干什么用的?有过择园经历的家长绝不会猜错,这是各类“关系户”送来的“条子”,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希望能把“条子”上的孩子送进这所幼儿园。“名牌幼儿园只收条子生,根本不对外招生,这就是‘潜规则’!”(见今日封8版报道)

  我们看见了两支队伍,一支是100多位披着棉被熬夜排队的家长,一支是摞成一叠的关系户条子。两支队伍为着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即将幼儿教育的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前者凭谁来得早扛得住寒,后者凭谁的条子含金量高、含权量大。也许,排队时你遥遥领先,但一碰上条子,你就不堪一击。

  我的孩子几年前中考时,我也感知了条子的能量和等级。那一年我也持条子想让女儿进一个名校,但遭到内幕人士的提醒:条子是讲究字体的,铅笔写的条子必办,钢笔写的可办可不办,圆珠笔写的一概不办。不知深浅的人谁敢用铅笔玩弄炙手可热的校长?哈,这恰是高官的标志。招生生态学,深奥得不是一般般。好在女儿争气自己考入了,否则我会被那张分量不轻不重的条子折磨一阵,羞辱一通。

  这就是不公平。这样的不公平似乎司空见惯,连排队的那百多号家长也没义愤填膺到哪去,也许,他们只能暗暗埋怨自己或者自己的父辈没本事混一个官位。他们觉得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后代不重复自己,于是,想方设法得让孩子从幼时就有机会进名园入名校,拥有与有钱人家或有权人家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机会。然后出人头地,扬眉吐气,当官做老板,再也不靠熬夜排队为后代的后代谋得稀缺的一席之地。

  至于今天的不平等倒逼成明天的不平等是否合理,估计没人在意。

  公平正义之所以难得实现,与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无关系。因此,不公平不正义的危害,不仅仅是破坏现存的社会秩序,而且遗患未来。

  教育上的公平正义比其他方面的公平正义更有必要性的依据就在于此。如果社会不公的阴影从一个人的滑梯时代就开始的话,那么,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会跟随孩子的一生。

  那么,教育上的不公是怎样愈演愈烈的呢?

  一是缘自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我们知道,择校热在很大程度上跟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有直接关系,名校占有好的人才资源、教学资源、政策资源,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不知道优越多少倍,这样的差别怎能不让普通百姓担心自己的孩子未跑先输,造成恐慌性择校?

  二是缘自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特权腐败盛行。很多人通过不正常渠道进名校、上好班,剥夺本该别人享有的权益,使公平竞争流于形式。条子满天飞,实际上是权势满天飞,腐败满天飞,这样的污浊空气继续盘桓的话,公平正义的阳光怎能穿透一座座校园围墙?

  三是缘自百姓异化的教育理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民众力搏初始公平,因此频频见到倾家交赞助,劳命搏名校的场景,这种含着血泪的公平追求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普通民众的教育成本因为不公平竞争大大增加,不堪重负,怎能不加大社会阶层的失衡?

  当然,无论缘自谁,祸因只有一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蜗牛式爬行。如何让总理“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话语不再沉重,该是教育家们放下官腔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