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无学区房
◎民国时小学教员为何屡屡罢课
◎民国时期初中一年的学费是多少
学区房单价破三万!春节后成交的一套南京琅琊路小学学区房价格超过了3万元/平方米,尽管是个个案,仍令人咂舌。 这反映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视,不惜血本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小升初”也是同样如此,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名校,除了买学区房进名牌公办校,还要让孩子大量地参加课外补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么,民国时期,南京中小学的状况又是如何?家长们是否也会如此重视教育呢?
民国时期的房价,并没有因“学区”的出现而产生波动 资料图片
教育家陈鹤琴曾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顾问 资料图片
曾办四年义务免费教育,最高入学率86%
现如今,南京各区都有二三十所公办小学,其中占很大比例的实验小学,学生只要达到六周岁,不论身体情况如何,人人都可以免费上学。而在过去的年代,对很多儿童来说,上学只是一个奢望——
据《南京教育志》记载,1927年3月,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务,在南京市郊创办晓庄师范和附属晓庄小学,1927年6月,市立小学共48所。到了1929年,南京市因建都后户口猛增,学龄儿童相应增多。1930年南京市共有市立小学38所,私立小学已立案的16所,未立案的32所,共计86所,全市学龄儿童46456人,入学儿童约占57%。
现在,南京小学至初中都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其实,早在1937年南京沦陷前,实行六年制的南京小学教育也做了四年义务教育普及,义务阶段,小学不收学费,因此,入学人口增长迅速。1932年时,南京市增设了义务小学25所,义务小学完全不收学费,并且酌量供给课业用品,四年毕业,程度相当于普通小学的初级班,毕业后想深造可以投考普通小学的高级班。南京市是首先实施义务教育的省市之一。到了1935年,入学儿童约占学龄儿童的75%。1936年,南京市小学已增至231所,入学儿童约占学龄儿童86%。
民国时期无学区房一说,也无有偿家教
目前南京市的小学生按规定年满六周岁入学,入学时按户口、房产证、实际居住地来对应相应的学区入学。同样,民国时期也曾经划分过学区,不过和现在的学区不太一样。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规定“儿童满6周岁之次日起,至满14岁止,凡八年为学龄期。”达到年龄的儿童应受教育,未达的不能入校。1916年时已经施行了学区制。规定区董每年应调查该区儿童,到年龄来就学的要登载学籍簿内。过了入学年龄尚未入学者,应将儿童姓名报告该管区。1927年南京市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学区,每区设实验学校1所,小学若干所,以实验学校为中心,对该区的小学教育进行辅导和示范。
“那时候的小学生并没有什么学区房的概念,学校附近的房子买卖从来没有因为学校原因波动过。学生入学,一般在家附近有学校就可以报名,报名的时候就是家长带着孩子跟老师谈谈,不设入学考试。”一位上世纪40年代担任过小学教师的老人告诉记者,民国时期的家长,不太操心孩子的学习,因为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会自己帮学生补习。而且,很多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多半要进行家务劳动。学习好不好,家长也从不过问,倒是教师不停地家访,希望家长给孩子空出时间,接受老师的免费补习。就这样的要求,有时还会被家长拒绝。
小学强调教授学生必需的生活技能
当时的小学生都学些什么?1912年,教育部改革教育宗旨,小学的是:“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必需之知识技能”。要求小学课程中“读经”一科一律废止;手工科应加注重。1912年初等小学校的科目是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缝纫(女生)。高等小学校学习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本国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农业、商业、英语(男生)。1923年小学课程纲要规定:修身改为公民、卫生2科,国文改为国语(改文言文为语体文),手工改为工用艺术,图画改为形象艺术。初小增加社会、自然2科,社会包括历史、地理;自然包括自然、园艺。高小废止外国语。
当时政府也想进行教育改革,上世纪40年代,还准备以10所学校为实验区,先就体育、卫生及训育进行实验。拨了500万元经费,聘请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等8人担任顾问。但实验还未取得显著成效,因内战爆发,教育经费拮据。小学教师常常被欠薪,纷纷起来反饥饿,反内战,实验区的工作不了了之。
小学教师收入只能每天吃包菜
小学教师历来就不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只能说是能维持生活的工薪族,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后,小学教师收入才有所上升。但即使如此,也要让民国时期的小学教师羡慕不已。因为那时的教师甚至要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来形容。
年过8旬的潘老师1946年高中毕业时当上了知行小学的教师。“那是一所新学校,以前作为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对教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但那时候缺教师,高中毕业没学过师范的也可以。”当时学校在金银街,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路小学。潘老师因为没上过师范,就安排她教语文数学等主科,一些需要训练功底的课,如唱游课,需要会弹风琴会唱歌还要会跳舞,就由科班出身的人上。而小学一年级比较难教,就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大姐老师负责。“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五斗米吧,不够吃的,而且上午拿到钱当时就要去大光路换银元,不然一天之内可能就贬值了。”潘老师当时的收入糊口都难。几个年轻教师就想办法一起吃饭。用一个小电炉轮流烧饭,只买包菜用盐水煮着吃。
1948年,小学教师的待遇更加糟糕。老师们在冬天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棉衣,破棉絮上课时都飘出来,为此,便出现了以火瓦巷小学为首罢教,还搞过募寒衣,教师为教师募集寒衣。就是这样,老师们还要担心这份工作不保,有时候一学期教下来,没有任何理由就被解聘了。
1948年,潘老师到岔路口的伞兵子弟学校当教师,学生多是附近的农民子弟。老师们很忙,业余时间要刻钢板、油印资料,还要帮后进生义务补课。“那时候老师对学生长年累月好,没有训斥也没有罚站,老师给学校补课全部免费,不收分文。”就是这样的敬业,他们的收入仍是节节下降,最后没钱发,就发给压缩饼干充当薪水。
待遇太低,小学教员屡有罢教风潮
潘老师说的是1940年以后的遭遇,但教师工资低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是一样。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公办学校教职员薪金标准有了统一规定,私立学校教职员的薪俸,则由办学单位(如教会、社团、校董会等)作出规定,各不相同。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员俸给规程》,规定:小学校长及正教员月俸14级,从8元起至60元;专科教员月俸6元起至40元;助教员,自4元至22元。当时南京市立小学老师的薪水非常微薄。校长的薪水以24元至32元,教员的薪水至多22元,少则9元。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翌年,即发生了小学教员罢教风潮。其原因是国民党在“四一二”政变后,忙于屠杀共产党和建都南京等,无暇顾及教育。1928年1至3月,小学教员薪金分文未发,教职员衣食无着,忍无可忍,于3月16日全市33所小学教职员集会,宣布辞职罢教,并派代表赴市教育局坐索欠薪。
1947年10月南京市小学教员待遇的调查,小学教师的底薪最高为220元,最低为75元,中数为110元,看似待遇有所提高。但事实上,那时物价飞涨,许多教师衣食不周,难以养家活口,即使如此,教师们为了求这样一个职业还要托人送礼,找后台,拉关系。每年寒暑假和校长调动工作的时候,就是教职员开展“跑反”的生死关头,得抓紧时间活动,否则便有被解聘的危险。
民国中学的入学竞争特别激烈
历经战乱的中学比小学的命运更加凄惨,从1912年至1949年间,南京的中学教育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能接受中学教育的人数更是远远少于小学。据《南京教育志》的记载,因为南京教育经费匮乏,市立中学发展缓慢,1927年初,南京仅有公私立中学15所。因此从1928年开始进行私校补助,促进私人办学。1937年11月,侵华日军逼近南京,学校多停办,少数学校西迁。1948年南京市有公私立中学74所,经费短缺,市立第一中学的图书仅一千册。
民国时期,南京的中学少于小学,本市外地学生来首都求学的很多,报考生数大于中学招生数的几倍甚至十倍,历年来都实行升学考试,竞争特别激烈。招生考试时间和试题各校都不同。一般新生入学采用百分制。中学学制为三三分段初中三年高中三年。1923年后南京推行高中文理分科。
考上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也非常严格。1924年在金陵中学毕业的俞宝书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课程包括读本和文法两种,不过文法要在初一初二两年学完。到了三、四年级,除国文、数学外,无论史地、理化、文学、卫生等皆用美国课本。当时金中有两大关口,过不去,不能升级,也不能毕业。他说的第一个关口是一位中国教师刘镜澄先生。他的计分方法很特别,课堂问答(包括作业)分数与月考分数相平均,月考分数又与期考分数相平均。及格分数升级,否则留级。那时学校有个规定,升级并非全课程升级,要看各课程的分数线。例如七门课中六门及格,一门不及格,这一门不及格的留级再读。第二个关口是位洋教员。他专授毕业班的世界史课。上了课,他先概略讲解课文内容,然后点名提问,当场记分。他规定几分钟交,到时不管你答完没答完,一律交卷,稍迟交,他就不再收了。一般程度稍次的学生,无不视为难关。
当时对待学生作弊也是非常严格。1933年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段考、期考,采用混合编班,考试作弊即开除。
1933年,初中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万多斤大米
尽管入学考试不易,但还有更多的人却是因为没有钱,连参加考试都不敢想。金陵中学本部现在是南京市的一流名牌高中,即便如此,收的学费也不过850元一个学期。而在民国时期,这里高额的学费让贫寒子弟难以进入。“1933年初中一年学费要100多个银元,高中120多个银元一年,一个银元可以买一百多斤的大米,要有经济实力的人才能来考。所以考的人不算多,一般三四个人取一个。”曾任金陵中学副校长的汪庆云老先生回忆。
与小学教师相比,中学教师并没有因为学校的收费高而收入相应增加。1928年,南京公办中学教职员最高月薪为140元,最低27元,月平均为64.5元。省立南京中学,教师月薪约为100元到120元,首席教员为150元至160元。私立中学,如金陵中学等学校教师待遇较之市立中学高出10%-30%。1940年至1941年,中学教师收入曾有所提高,当时的个人生活费每月至少需要50元,但不少教师的收入还不到50元,无法维持生活。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后,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教职工难以维生,以1936年物价为基数,1948年2月物价已经上涨203892倍。少数私立学校,如钟英中学等,曾一度实行开学初将一学期的薪金全部发给教师,少受物价上涨之苦,也无济于事。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黄艳
南京东方公学的毕业证书 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小学课本,其内容生动有趣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