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调查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十年来最严重“血荒”肿瘤妈妈发帖呼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十年来最严重“血荒”肿瘤妈妈发帖呼救
  “血荒”,10年里最严重的一次,就这样爆发了,让所有的患者猝不及防。

  3月10日,一位年轻的妈妈“花明月 ”在西祠讨论版发了一个求助帖:即将做手术,却由于遭遇“血荒”,整个南京都缺血,必须“互助献血”才能调到同等量的血液,寻求网友帮忙。其实,这不是个孤立的现象。从今年春节开始,网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类似的求血帖。

  眼下,这次罕见季节性“血荒”行将结束,但忧虑依然萦绕在心头——下一次,谁能保证你有血用呢?

  肿瘤妈妈发帖求血

  3月11日中午11点,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16病区5床的孙惠灵半躺在病床上浏览网页。她就是那位发帖求血的“花明月”。自从生病卧床后,她与外界的联系更多是依靠网络。

  孙惠灵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今年刚30岁,儿子才3岁零7个月。2007年,她被诊断为骨肉瘤——一种在医生眼里十分麻烦的恶性肿瘤。在经过两次手术切除后,今年一个新的肿瘤又出现了。

  没有其他方法,面对恶性的巨大肿瘤,只能开刀切除。孙惠灵的手术属于复杂手术,用血量大,需要2000毫升的血液,但“血荒”已经持续一阵子了。医生建议采用“互助献血”的方法,也就是动员一切可动员的亲朋好友捐献等量血液,然后血液中心再调配同等剂量的血液,这样可以优先并尽早地进行手术。

  “第一反应就是天啊,上哪找那么多人献血?”眼瞅着12日就要做手术,到了10日,血液还是没有筹集够。“以前做过几次手术,还从来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孙惠灵说。一旁的病友插话说:“有个朋友,年前在鼓楼医院,看到有许多手术也停了下来,因为缺血。”

  眼瞅手术无法按期进行,而肿瘤则继续压迫神经,难以忍受的刺疼使她无法入睡。孙惠灵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网络。

  “周五可能就要手术了,可是碰上南京‘血荒’,我还是A型血,除了熊猫血就数A型血最紧缺,现在南京规定手术需要用血的病人亲友必须去献同等量的血,血库才能给调血,这次手术比较大,毕竟肿瘤那么大,需要2000毫升的血,如果一个人献200的话,我也得找10个人,可是家里的亲友在南京的能来献血的却不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就是这样一个帖子,发出后便牵动了许多网友的心。仅一天时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小树多多300毫升、洪鹏300毫升、王运祥300毫升、王宏300毫升、轩仔妈200毫升、wujinwen300毫升……医生说,可以了,可调剂手术用血了。

  通过热心网友这么快就筹集到了血源,孙惠灵更新了网帖标题,但还是有很多网友陆续打来电话或者赶到病房。“这些网友真的很可爱,有的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说下次需要的时候通知一下。”孙惠灵说,“一位57岁的女士也赶过来,虽然已经超过了55岁的捐献年龄,但是这位女士说身体很健康,捐血没有问题。”

  十年来最严重“血荒”

  “现在每天都是十几个电话,打到省血液中心那里要求供血。”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周小玉翻了翻供血记录说,印象里,这应该算是10年里最严重的“血荒”了。“其实从去年夏天开始,南京的A型和O型血就一直非常缺。”

  等待血液的不仅是孙惠灵,发帖求助献血的还有吴先生。他的父亲心脏手术急需A型血,但因为春节放假,血库短期内无法供血,已经在医院等了半个月。无奈之下,他在网上发帖求助,最终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一位网友说:“以前都是听说手术缺钱,常见的也是稀有血型熊猫血的缺少,而常规血型如

  此缺少还是第一次听说。”周小玉介绍说,缺血,一般是指缺血浆和红细胞。血浆是常年都缺,但是有替代品,而红细胞无法人工合成,主要用于临床手术提高患者携氧能力,没有这个,大手术肯定做不起来。现在都说“血荒”,说的是缺少红细胞。从2009年开始,红细胞的短缺就陆陆续续开始,2010年春节前后的这一次“血荒”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从二月初一直持续到现在,“血源还是有点紧巴巴的感觉,万一来个产妇大出血,急诊备血量可能一下就亮红灯了。”由于“血荒”的原因,省人民医院的手术至少推迟了一百台左右。

  采血人员“度日如年”

  “现在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我们的感觉是一点不为过,‘血荒’最严重的时候,还从徐州调了十几万毫升的血液。”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负责人周知祥科长告诉记者,省血液中心负责南京16家省级医院的供血,包括省人民医院、军区总医院。由于“血荒”,面对各家医院的要求压力太大,而南京血液中心这一周也将3辆采血车开进了仙林大学城,提前进入南京市高校进行血源征集。

  周知祥告诉记者,从现在情况来看,“血荒”已经基本结束,但是A型和O型供血还是稍显紧张,一刻都不能松懈。一组数据说明了现在供血为何如此紧张。2009年江苏临床用血20.3吨,比上一年增长10%;无偿献血采集总量9.96万单位,同比增幅6.9%。由于临床用血量增加,血库始终存在库存不足现象。

  去年,省血液中心外调血近2吨。“血源量的增长速度始终赶不上临床需求。”一位专家说。省血液中心专家告诉记者,缺血的另外一大因素就是“气候性缺血”。这个气候,包括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很多人不出来献血外,也包括每年到了寒暑假,献血“主力军”——大学生放假回家。该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占到献血者50%以上,部队官兵占到20%,只有12%左右的献血者是南京本地的市民。

  今年春节“血荒”爆发,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底聚会多,不合格的血液也增多。比如春节长假期间,南京市有300多人到江苏省血液中心各献血点参加无偿献血。其中两成欲献血者因节日期间饮酒、熬夜、暴饮暴食等原因导致转氨酶升高而被婉拒。

  A型,为什么总是缺

  一到“血荒”,南京就总是缺A型,这一点让周小玉百思不得其解。A型缺,说明临床用血量大,拥有该血型的病人较多。《环球时报》曾报道,俄罗斯医学家研究发现,O型血的人平常较易生病,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疾病、肝硬化、胆囊炎、阑尾炎等;A型血的人易患沙门氏菌病、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病、心肌梗死、癫痫等。这些疾病有时必须通过手术来根治,用血量无形中增加了。相比之下,B型血的人易患痢疾、流行性感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关节炎等;AB型血的人易患脓毒性感染、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性肝炎等,这些疾病通常无需手术。有关专家认为,用上述研究来解释A型和O型血的短缺只是一种猜测。用血人群与疾病之间究竟有多大的科学联系,尚待进一步论证。

  “其实缺的不仅是血,还有血液制品。”专家告诉记者,血源减少,导致人血白蛋白难求,对于许多肿瘤疾病的患者来说,这可是救命的药。

  一位专家说,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而引起的休克、脑水肿、肝硬化、肾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等病症,是癌症患者及危重病人的“救命药”,其原料就是血浆。城市中临床用血十分紧张,号称“血黄金”的血浆更为金贵,于是出现了该药总是断货的情况。

  “献血有害”、“医院赚钱”……

  网络流言让献血者却步

  “献血有害”、“医院赚钱”……在网上,关于无偿献血的“流言”让许多网友对无偿献血望而却步。医务人员认为那是“误读”了无偿献血,但是这种“误读”在网络信心时代,其效应呈几何级放大。记者随便搜索了南京本地网站的著名论坛,几乎都有关于无偿献血的议论,在网友看来,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他们不愿意献血。

  “献血有害”和“医院赚钱”论让献血者却步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议论。周小玉告诉记者,她也经常上网看网友的评论,人们对献血仍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过去一些人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乙肝,许多人对此心有余悸。去年甲流流行,很多人都担心献血后会影响自己的抵抗力。“其实,献血抽的血只占人体总血量很小的一部分,献出去对人体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还是希望广大市民转变观念,积极献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据了解,一个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通常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至2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

  “另外一种指责则让医院很无语。很多人认为献血是无偿的,为什么医院还要‘卖’血。”周小玉说,在这里一定要申明,医院绝不会从血液本身赚一分钱,让患者交费的那部分,都是血型配对、材料、保存、运输等费用,血液本身是不收费的。

  能否给爱心一个反馈

  如果上述两个“误解”很容易驳斥的话,那么献血缺少荣誉感,则更让医务人员担心。“我自己就献过血,先是小体检,然后发个无偿献血证,过两个星期就发个短信,您的血液合格,欢迎半年后再来。其他什么也没有了。”一名专家告诉记者,更关键的是,献血者的“热血”是否真正用到了急需的患者身上,他们也不清楚。其实有时给献血者一个爱心反馈,会让献血者的心里也很温暖。

  周小玉告诉记者,在四川地震后,有不少热心的市民来献血,但他们有个要求,就是只捐献给地震受灾群众。“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公众缺少的不是责任心或者道德心,有时只是想让爱心能够兑现,并让自己看到或者听到。”

  专家建议,国家应出台鼓励措施,要求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抽一定比例的员工参加无偿献血,而对于积极主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单位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或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让献血者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样献血源才能永不枯竭。

  用血报销不方便

  在整个献血、用血的过程中,种种细节上的“不方便”有时也会让人灰心丧气。“就拿用血报销来说”,一名专家告诉记者,比如说用了100毫升的血,医疗机构为血站代收费用,开个发票给患者。如果患者本人以前献过血,那么可以享受不同额度的报销,但报销还得带上一大堆材料。有患者就经常向他反映:麻烦。

  据悉,现在卫生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着手在服务上更人性化一点。

  专家视点

  警惕互助献血“变味”

  虽然这一次的“血荒”结束了,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南京预计今年缺血达到5吨,今夏恐怕还会出现一次“血荒”。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负责人周知祥科长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比例推算,大约需要1.5万左右的捐献者,才能达到5吨献血量。问题是,上哪再去找呢?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解的现实问题。

  应急:互助献血

  周小玉告诉记者,长期缺血,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很多患者心情很焦急,等了两三个星期还做不了手术,那肯定要和医生吵的,对于医院来说,正常的医疗秩序也被打乱了。除了天天跟血液中心要血外,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让患者自己储备一点血液,但是这只是对于病情稍轻的骨科患者,另外就是互助献血。

  2009年9月,江苏省卫生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通知》,积极提倡当择期手术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生向患者亲友及单位做互助献血动员工作。“互助献血”即患者亲友在医院输血科领取“互助献血申请表”,然后到指定的血液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在领取无偿献血证后返回输血科登记。输血科再联系血液中心根据互助献血量调配相应的血量,在1到2天的时间里,相关患者就可以得到申请的血液制品。

  周小玉表示,通过互助献血,不仅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而且还可以节省费用,因为互助献血者本人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按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按照献血者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据统计,省人民医院已经有300多例互助献血的例子了,而在这次“血荒”里,大约有200例参加了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警惕“变味”

  “应该说,互助献血在‘血荒’出现的时候,影响是正面的,但是这只能算是应急的方法,而不应该是主流。”周小玉说,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后,血液就是无偿的,而互助献血很可能导致有人钻空子。因为互助献血的双方不一定是亲属,也可以是朋友、同事,退一步讲,可能是供方和需方都不认识,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如果确实是朋友或者爱心关怀,那当然是件好事,甚至是值得赞赏的事情,但是如果需方花钱“雇”一些人充当供血者,那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有偿献血的路子上去了吗?所以说,一定要警惕变了味道的互助献血。

  能否放宽献血年龄?

  目前来看,呼吁公众更多献血仍然是避免“血荒”的长久之计。据测算,像南京这样的城市,只要4%的人口参加无偿献血,那么就不会有“血荒”。而现实是,现在这个数据还不到2%。周知祥告诉记者,到了“血荒”最严重的时候,也有应急方法,比如联系大型单位以及军人。

  今年,省血液中心还会在三家医院设立“爱心献血屋”,这也方便互助献血者献血。一名医院里的专家告诉记者,《献血法》规定,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也就意味着医院都没有自行采集血液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献血的方便性。现行的《献血法》中的某些条款也应加以修改,比如其中规定18~55岁人群才能献血,可欧美国家献血年龄普遍放宽至16~65岁甚至到70岁;我国规定同一人献血两次之间必须间隔6个月,与国外的3个月间隔相比,时间延长了一倍。

  应该有偿和无偿相结合?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申俊龙告诉记者,1998年实行《献血法》后,血源基本就靠无偿献血。血的来源较少,造成经常性“血荒”,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献血机制,他个人认为应该是无偿献血和有偿献血结合起来。

  以前废止有偿献血,是因为有偿献血人群比较固定,血源质量较差,导致血液致病等问题爆发。但是现有的献血方法,包括现在采用的“互助献血”,都是建立在一种公民素质的基础之上,而从目前看,这种机制还不太稳定,跟不上医疗所需。有偿和无偿献血结合后,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血液质量,从源头上解决“血荒”。

  有的专家则认为,如果一旦实行了有偿献血,那么很难避免献血的趋利性,不仅捐献者会有意隐瞒病情,同时水涨船高的管理以及检测费用也会让本来就被误读的血液费更加受到批评而走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快报记者 刘峻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