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世界观·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陈大明 将中餐馆开到喀布尔“雷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陈大明 将中餐馆开到喀布尔“雷区”
餐馆门外曾有汽车炸弹炸死8人
  2009年12月15日,一枚汽车炸弹在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金钥匙”中餐馆数十米处爆炸,造成8人丧生。“金钥匙”虽无人员伤亡,但多数窗户玻璃震碎。这家餐馆老板、阿富汗华人商会会长陈大明回忆当时情景,至今心有余悸。

  “在这里讨生活,随时处在恐怖阴影笼罩下。”陈大明说。

  “非常状态下的正常生活”

  现年53岁的陈大明脸庞清秀,个头适中,胖瘦适度,身体结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

  虽然是老板,但他经常亲自掌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身穿崭新的白色制服,头戴高顶厨师帽,亲自下厨料理菜肴。

  陈大明说,餐馆虽然地处非常之地,但却尽力以高标准的专业化服务,去赢得顾客的心。

  “金钥匙”的海鲜原料从阿联酋迪拜和巴基斯坦卡拉奇进口,还有一些菜式所用原料是从家乡上海捎来。

  他向记者展示菜单:凉菜有酱鸭、花生米拌腐竹、海蜇配萝卜丝、白糖腰果和腊肠;热菜有海鲜羹、西芹鱿鱼卷、柠檬鱼丝、黄油煎鲳鱼、椒盐龙虾和西兰花;汤菜是草鸡汤。

  “金钥匙”有一名大厨、一名二厨,他们和陈大明一样来自上海,年龄都在50多岁。店里还有10多名阿富汗当地雇员,其中包括跑堂和持枪保安。

  店面有十多张四人桌,还有一张可坐20人的长桌。桌布雪白整洁。春节刚刚过去不久,按中国习俗,墙上贴着红纸春联。

  “炸上门来,谁不怕?”

  陈大明2005年10月来到喀布尔,当年12月租下眼下的店面,开始经营。他经过市场调研,改革菜式,使中餐适合外国人的口味,顾客越来越多。

  联合国驻阿机构2006年将“金钥匙”列为定点餐馆之一。联合国机构对定点餐馆认证极为严格,对餐馆的卫生条件和安保措施要求极高。2006年喀布尔餐馆大约在190家左右,获得联合国认证的仅17家。

  不过,2009年8月阿富汗总统选举后,阿全国安全形势急剧恶化,首都喀布尔也不断发生恐怖袭击,对陈大明的生意造成极大冲击。

  2009年10月28日,一伙塔利班武装人员闯入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的一处联合国人员住所,将10多名联合国外籍员工挟为人质。在阿安全部队随后的武力解救行动中,3名塔利班武装人员被击毙,但6名联合国外籍员工也在交火中丧生。

  这处联合国人员住处和“金钥匙”餐馆同在一个街区。事件发生后,联合国撤走大批驻喀布尔的人员,使大明失去不少顾客。

  2009年12月15日,“金钥匙”餐馆几十米外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8人丧生。巨大的爆炸气浪把餐馆多处窗玻璃震碎。

  陈大明承认:“炸上门来,谁能不怕?”这件事后,他第一次觉得喀布尔并非久居之地。

  “凌晨两三点钟睡不着觉”

  陈大明说,尽管餐馆已做足安保功夫,但他仍十分担心自己和所有员工的安危,“常常凌晨两三点钟还睡不着觉”。

  阿富汗没有规范的保险业务,“任何员工,包括阿富汗人,只要出了事儿,百分之百都是我的责任。”

  到“金钥匙”吃饭,和在喀布尔很多就餐场所吃饭一样,需要经过严密的安检。大门外一道岗哨,两名持AK47自动步枪、身穿浅蓝色制服的保安人员打开紧闭的金属门。

  进入第一道门后,另一名保安使用安检设备对顾客进行全身检查,验明未携带武器后,再放行进入第二道门。这扇门上用英文写着“武器不得入内”的字样。

  这种就餐场景在喀布尔十分普遍,是身处国内安全环境下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为了预防恐怖袭击,“金钥匙”餐馆建有可容纳六七十人的地下室,地下室金属门厚达6厘米。

  另外,餐馆所有窗户玻璃现在均贴有防爆膜。这种防爆膜可以确保在遭遇爆炸冲击波时,窗户玻璃不致碎裂伤人。

  除了爆炸威胁,阿富汗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还随时有发生绑架的可能。大明要求所有中方员工,无事时尽量减少外出。

  由于恐怖威胁加剧,来“金钥匙”就餐的顾客大幅减少,但由于菜肴可口,打电话来叫“外卖”的老主顾仍然很多。

  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陈大明多次接听叫外卖的电话。他微笑着说:“一天外卖的营业额差不多有七八百美元,这是眼下餐馆生意能够维持的重要支撑。”

  “别人在唱歌,我提心吊胆”

  最近,“金钥匙”餐馆所在的瓦济尔阿克巴汗区恐怖威胁升级。

  过去一周,阿富汗警方在这一区抓获数名塔利班武装人员,从他们身上搜获爆炸物品和武器。联合国驻阿机构则直接警告陈大明说,“金钥匙”已成为塔利班袭击目标之一。

  新华社喀布尔分社办公地点和大明的餐馆同在一条街道,去年12月15日这一街区爆炸时,分社几乎所有窗户玻璃被爆炸冲击波震碎。因此,记者对陈大明的感受感同身受。

  每次出外采访或办事,记者都要求司机加大油门快速离开瓦济尔阿克巴汗区。理由是,车行越是缓慢,遭到袭击时,伤亡可能性就更大。

  陈大明最近又更换了餐馆的外门。眼下使用的外门6厘米厚,能够挡住AK47枪弹。

  先前,两名国内来阿公干的人员借宿在“金钥匙”。恐怖威胁升级后,陈大明劝说这两位客人搬离餐馆,住到更安全的地点。

  陈大明说:“我不能为了赚钱,让同胞遭遇危险。”

  目前,喀布尔经联合国驻阿机构认可的餐馆已从17家减少至4家。陈大明一度为此感到高兴,但自从“金钥匙”餐馆成为袭击目标后,他不再这么认为。

  “树大招风。在这种地方,出名不是什么好事,”大明说。

  一个周末,40多个法国人来大明的餐馆吃饭,饭后余兴未了,就卡拉OK起来。外国人在欢乐,大明却提心吊胆,生怕以外国人为主要袭击目标的塔利班会找上门来。

  他和餐馆多位员工跑到街上放哨,观察可疑人员和车辆,为法国人当起了“保镖“。

  当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北约和阿富汗联合部队在阿南部大打出手,塔利班一方面为报复,一方面为减轻在南部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对首都喀布尔的袭击。喀布尔的安全状况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瓦济尔阿克巴汗区是著名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居住的地方。这部小说是世界各地人们了解阿富汗的窗口。在小说中,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入侵前的喀布尔,富人区瓦济尔阿克巴汗区是相当安全的地区。人们可以自由行走,孩子可以自由在街道玩耍。

  如今,这一区已成高危地区,这里的居民再无追风筝的闲适。

  闯荡国外近20年

  1957年生人的陈大明闯荡外国已近20个年头。

  陈大明早先在上海闵行发电厂工作,当过钳工。后来,智商超群,学习能力强的他被调到厂里工会搞起了宣传报道工作。后来,他考了个三级厨师证书,决定出国闯荡。1992年,他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站是阿联酋迪拜。

  他首先在一家中餐馆打工,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会了管理技巧。1996年,他自己当老板,开起了“上海餐厅”。短短一个月时间,这家餐厅就在迪拜闯出了名头,成为当地最知名的中餐馆。

  1998年,陈大明又盘下420平方米的店面,增开一家“中国人”餐馆。

  2000年,伴随中国开放程度增加,中国人赴阿联酋越来越多,陈大明又转向新的经营领域,开设一家旅游公司。

  由于大明的人缘好,业务开展十分顺利。2001年至2002年间,阿联酋大约有50至60家旅游公司,大明公司每年接待游客的人数超过千人,在这么多家公司中,排名第二。

  2005年,陈大明又转战喀布尔,和友人林根娣一起开设“金钥匙”餐馆,两人各占50%股份,开始联手打拼新天地。

  “不敢看老母亲的泪眼”

  出国闯荡多年,大明最想念的是国内的亲人。

  陈大明说,他已10多年没回上海老家过年,每年除夕夜给78岁的老母亲打电话,老母亲都会忍不住哭泣起来。

  每年除夕夜,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陪伴老母亲吃年夜饭。虽然陈大明总是缺席,但家人会照例给他摆上碗筷。

  每次回国短暂休假结束后返回的时候,老母亲都坚持送儿子到机场。“一见到老母亲要开始哭泣了,我就立即转头,再也不敢看她一眼。”

  陈大明的女儿今年已经25岁,快要结婚了,未来的女婿在银行工作,“女婿和他的家人都很好”。

  陈大明1992年出国闯荡,当年女儿才7岁,此后父女俩的联系主要依靠电话,但感情很好。

  阿富汗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女儿一次在电话中对爸爸说:“爸爸,再做做你就回来吧。”陈大明听至此,在心里暗暗地流泪。既有心酸,又有欣慰。

  陈大明说,眼下老母亲身体还很硬朗,坚持自己料理家务,连小时工都不肯请,“等将来她需要人照顾时,我就回去。”

  (作者为新华社喀布尔分社首席记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