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7%,逼近3%这个通胀风险警戒线,增幅明显高于1月份的1.5%,超出预期的数据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猜测。
2.7%,涨幅超预期
2月份,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1.2%,1-2月CPI累计同比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1-2月份累计同比上涨4.9%。
原因:食品类涨得最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结构性因素来看,2月CPI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和居住性价格带动。其中食品类价格2月份上涨了6.2%,按照食品类价格的权重计算,其对推高2月份的CPI贡献了2.01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2月份上涨3.0%,对CPI的增长贡献了0.45个百分点。这两项因素合计推高CPI达2.46个百分点,占到2月CPI涨幅2.7%的九成以上。
盛来运指出,今年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如此之多,与春节因素有关。春节前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天气也对一些食品的生产,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的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2月PPI继续上涨,主要是由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致。结合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构成指数,可以看出企业成本压力正在不断上行。
表态:物价仍在可控范围
盛来运认为,随着天气转暖、季节变化,导致蔬菜、水果上涨的因素逐步消失,估计今年3月份这些价格很有可能有所回落。他指出,国内粮食连续6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也建立了一些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这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可以受到一定的抑制。此外,主要工业品,或者说大多数工业品处于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状态,整体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没有新的因素,全年物价上涨控制在3%以内是没有问题的。
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