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的小陈平时也喜欢上网
陈远飞(化名)是法律专业的大专生,毕业后到常州的几家企业打工,因为自己和身边的老乡遭遇到一些用工侵权的事情,学法律出身的他走上了为“农民工”维权的道路,充当他们的代理人,甚至主动挑加班时间长、待遇差的单位去应聘,搜集证据。目前他的生活靠女朋友和家人接济,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一些业内人士称,在当前“民工荒”的背景下,陈远飞的经历值得关注。
大学生工作时遭侵权
陈远飞今年25岁,贵州人,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善于交流。2005年,陈远飞从杭州一家法学院获得了成人教育大专文凭。毕业后,陈远飞来到了常州,一开始在凌家塘市场卖水果,卖了半年后,电瓶车被人偷了,结果生意没赚到钱还亏本了。
因为在常州这边老乡不少,在老乡的介绍下,陈远飞就到一些服装厂打工。陈远飞说,服装厂几乎没有不加班的,正常情况下,工人们都是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7点,加班的话会加到晚上十一二点。“在这两年打工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工人加班拿不到加班工资是家常便饭,有的出现工伤事故了,连赔偿都拿不到。我学的是法律,对这种事情很敏感,所以才走上了这条路。”陈远飞坦陈。
在经历多次辞职找工作之后,2008年5月份陈远飞到戚墅堰一家服装厂打工。当时陈远飞觉得自己是熟练工,即使是拿全计件工资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陈远飞却发现这家企业虽然实行全计件工资制,但是并不公布计件单价,这让他心中产生了疑问。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厂方通知陈远飞可以签劳动合同了。但陈远飞发现合同中只约定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计件单价。于是,他立刻向公司的人事部门咨询了此事,却被告知“公司里没有公布计件单价的规定”。陈远飞说,如果厂里不公布计件单价,厂里想发多少工资就是多少,即使被克扣了,也没有办法。为此他找劳动部门、相关法律部门咨询过这件事,但毫无结果。最终,他没有在这家服装厂上班。
自从有了这次“失败”维权的经历,陈远飞开始留意起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在这期间,他开始帮助一些老乡维权。“我喜欢律师这个行业。”陈远飞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
在这两三年时间,陈远飞在常州已帮助10多位老乡维权,而且每次都赢了。陈远飞在常州有很多贵州老乡,但是老乡们普遍文化程度低,遇到事情的时候,一是不敢维权,还有就是不懂怎么维权。
“卧底”工厂收集证据
因为经常看到老乡被一些厂家“欺负”,陈远飞在打工的时候开始留意打听那些违法用工的企业。去年7月份的时候,陈远飞听老乡说天宁区一家纺织企业有违法用工的情况,但到底是否真的有?陈远飞决定自己应聘进厂去证实一下。去年8月中旬,陈远飞做好准备后就去这家厂应聘,由于有工作经验,这家厂很快就招他进厂,让他做“整烫”的工作。
在这家厂上班的第一天起,陈远飞就开始用本子记录他每天打卡上下班、工作量的情况。他在这家厂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6点,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周日、中秋节都照样上班,但厂里从不支付加班工资。按照陈远飞的记录,他从8月14日到11月20日期间,加班加点的时间是249.5小时,在厂里上班3个多月,厂里也没有和他签订劳动合同。11月中下旬,陈远飞在向厂方提出辞职的同时,向常州市天宁区仲裁委提出仲裁,要求厂方支付249.5小时的加班工资2798.48元、周日上班10天工资计2041元以及工作期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厂方应该支付的双倍工资4014元。
今年1月份,仲裁委支持陈远飞的要求,责令厂方支付赔偿款。
陈远飞说,在仲裁过程中,厂方也进行了辩解,“当时厂方始终不愿拿出工表,那就没办法证明我加班的事实。好在我早有准备,每个月的月底,我都会将自己打卡的那张纸卡偷偷夹带出厂复印,正是这个重要证据,让我的仲裁申请获得支持。”
3月9日,陈远飞终于从厂方拿到“赢了官司”的5000多元钱。
说起今后的打算时,陈远飞表示今年准备报考律师。
刘国庆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