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拆弹”完胜 赢在真情
· 审片室
· 发刊词
· 想见阿SA、陆毅的请看过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拆弹”完胜 赢在真情
  称霸全球票房的《阿凡达》在奥斯卡上却输给了票房惨淡的《拆弹部队》。面对“拆弹”得6奖的完胜结局,《阿凡达》的粉丝不满意了:凭啥呀?

  事实上,在奥斯卡之前,《拆弹部队》就已经闪闪发光了。无论是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还是纽约影评人协会奖都把最佳影片的殊荣颁给了这部电影。

  《拆弹部队》赢在真情和人性上。三个拆弹士兵——詹姆斯、汤伯恩和欧文一次次完成赌命式的拆弹任务,大量移动镜头和仿纪实拍摄手法像鼓点般密集敲打着观众的心扉。一个伊拉克少年被用作人体炸弹的小故事将全片推向高潮,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编织出一张人性的巨网,让观影者动容。

  硝烟散尽,人性的真又在镜头中展开。男主角詹姆斯在拆弹失败之后回家,面对超市的货架,他充满惶惑,推出的只是空空的购物车。“只会拆弹,不会购物”的父亲,选择回到战场。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在《拆弹部队》的片尾,用微笑特写呼应片头的文字:“战场上的狂飙令人上瘾,强烈而且致命。因为战争是毒品。”《拆弹部队》最终引申到了反战思考,这样的深度岂是单纯幻想的《阿凡达》能比?

  快报记者 沈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