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难招吗?收入高福利好就不难
· 蒋建华代表:
应该分省命题
· 宋玉兰代表:
· 两成多职工5年来没涨过工资
· “端老板饭碗
不敢维权”?
· 张文康委员:
烟酒税“回补”健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苏企业家代表谈“用工荒招工难”——
人难招吗?收入高福利好就不难
  “招工难吗?我们好像没觉得有多难。”今年两会,企业“用工荒”与城市“蚁族”现象备受关注,而四位江苏企业家代表则表示,他们的企业非但没有感觉到招工难,员工反而大幅度增加。其中最关键的是“待遇要高、要好”。当然,招工得要劳资双方都愿意,对此他们寄语都市“蚁族”:去中小城市就业也不错。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

  “要招1000个毕业两年还没就业的大学生”

  寄语“蚁族”:认清就业形势

  雨润招聘的大学生年增幅达20%以上,今年“胃口”更大。祝义材介绍,除了继续招聘3000名左右的应届大学生外,还将拿出1000个左右的名额,去招聘那些近两年毕业,但仍未就业的大学生。雨润解决“招工难”跟善于人才储备不无关系。去年雨润和宿迁市签订了共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示范工程”协议,优先从聘期考核合格的宿迁大学生村官中择优录用管理人员,并在宿迁打造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等。可谓一举两得。

  对都市“蚁族”,祝义材说,“现在不少大学生一味希望留在大城市,留在国企,留在机关。其实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大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柴新建

  “人没少,还翻了一倍”

  寄语“蚁族”:能力比口才更重要

  “所谓的用工荒,跟待遇好坏有很大关系。如果待遇不行,人家为什么要跑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里来呢?”对此,柴新建深有感触,“现在城市生活成本那么高,还老是用以前的工资标准来衡量,那哪行?”去年,小天鹅的员工非但没减少,还一下子从1500人增加到3000人,翻了整整一倍。

  说到“就业难”,柴新建说,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锻炼了口才,但实际能力不行,而企业看重的恰恰是实干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兰

  “没觉得招工有多难”

  寄语“蚁族”:去中小城市也不错

  “招工难吗?好像我们企业没觉得有多难。”刘锦兰认为,当前招工难是暂时现象,当然与企业工资偏低、保障不到位有关。”“我们提出,工资增长要跟上物价增长的脚步;也要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提供单身宿舍,夫妻宿舍,对评上优秀员工、工作五年以上的,奖励住房……”员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才能安心留下来工作。

  刘锦兰劝告大学生们,只要适合,不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去中小城市、基层锻炼一下,再回大城市就有资本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总裁陆亚萍

  “排着队等着进来呢”

  寄语“蚁族”:竞争力不强的别勉强

  陆亚萍认为,企业要想避免“招工难”,还得从自身着眼,“企业的氛围要好。”招进来的职工,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亚萍集团也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排着队,等着进来呢。”

  在面试大学生时,陆亚萍发现,报管理岗位的很多,但应聘到基层、一线岗位的人很少,眼高手低的现象还是存在,很多是需要进入工作岗位后再学习,她希望大学生正确评估自己,“有些在大城市里,竞争力不强的,就不要勉强留下来寻寻觅觅,流失了很多时间,太吃亏了。”

  [异口同声]

  学校教出来的都不是企业想要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家代表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现行教育体制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祝义材认为。柴新建则表示,“我们每年需要招200多名大学生,但是年年招不满。从来没有人来问过我,你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身边的企业家们也没遇到过。”代表们认为,就此而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陈英

  分析

  招工难是因

  用工待遇低

  “用工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昨天,在全国总工会的记者会、政协的大会发言等两场活动中,都将矛头指向了“用工待遇”。全国总工会有关人士称,“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平”。

  在总工会记者会上,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介绍,美国一家投资银行发表了一个报告,他们调查广东的情况,发现有一些企业工资稍微高一些,就没有用工短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维龙说,广东其实没有出现民工荒。大企业、待遇比较好的企业招工都不会难。

  去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工人是唯一一个以群体方式入选封面人物的。他们为中国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钦佩。然而,他们所获得的收入却普遍偏低。昨天上午的政协大会发言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张世平呼吁: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平。

  “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我们认为关键是建立三个机制。”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邹震说,就是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和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陈英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