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评论员 张洪
乍一看,夫妻俩月入过7000,月还贷只有2000多,算下来,每月有近5000元的可支配收入在手,比起很多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日子过得都算是奔小康了,何必还要对自己这么“狠”?这晒出的账本除了让人感觉过于抠门之外,其内容似乎不足以使人心酸。
其实不然!套用一句小品的台词来说,这叫“没当过房奴,不知道房奴的苦。”对这一群体来说,银行贷款固然是一座大山,然而巨额债务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看起来,这小两口工作还算稳定,手头还算宽裕,负担还算较轻,可这只是正常情况下的运转水平。试想一下,如果家庭中有人突然生了大病怎么办?夫妻中如果有人突然失业了怎么办?一旦发生断供辛辛苦苦买的房子又怎么办?这些个怎么办远远比欠人家几个钱来得更为揪心。
房价涨得再离谱,有钱的还是会买,没钱的还是想买。在这个住房市场化、教育医疗产业化、社会保障不到位的年代里,人们拥有一个家的强烈梦想与对未来生活不确定的恐惧忧虑互相交织,谱写出一幕幕让人心酸感叹的悲喜剧。
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中国人要转变住房观念:“买房不如租房”。很多专家也是动辄拿外国人的住房观念说事,似乎老外个个都不爱置业,有点钱就烧包得到处旅游,而中国人骨子里个个都有房子情结,有钱没钱都想着当地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世界金融危机源自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这些“次贷”贷给了谁呢?还不是那些想买房但事实上又供不大起贷款的穷人们。大家仅仅简单地把它当做一个时髦的经济用语,可谁又知道,冰冷拗口的词汇后面隐藏着多少异国房奴们的绝望和无奈。我们甚至可以武断地说,这些代表委员们都没有租过房,未曾遭遇过房东“不加租就走人”的威胁,也未曾感受过隔三差五搬家的心烦,更未曾体会过颠沛流离的艰难。
政府调控房价不可谓不用心,但措施一个接一个,房价还在呼呼蹿,原因看似很复杂,说到底其实也简单,你指望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有钱不赚吗?你指望住着300平米大房子的官员懂得蜗居吗?你指望不需要买房的专家理解房奴的辛酸吗?
房价是中国所有老百姓心中的隐痛,更是所有房奴心中一根尖利的刺,这根刺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你可以发政策的牢骚可以把开发商诅咒,但远处的幸福就像牛鼻子前的那一团青草,引诱着房奴忍辱负重、痛并快乐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