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王美玲,如今说起创业经历头头是道,俨然个中行家。而这样的境界,是她下岗后十多年四次创业“磨”出来的。
三次创业的摸索
1993年,29岁的王美玲下岗了。在“企业就是家”的理念中生活了多年的她忽然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找到糊口的门路是摆在她面前的第一任务。“民以食为天,”在家琢磨2个月,王美玲瞄准了小吃市场。她的小吃店风风火火地开张了,生意一直不错。4年后,为了照顾儿子上学,王美玲放弃小吃店,开始寻找新的谋生路子。而此时市民生活消费的需求让王美玲看到了商机。“那时候家家户户生活水平提高了,南京市民都要改善生活,我就打算卖猪肉了。”
1999年,已积攒下一笔小资金的王美玲又从商品房建设中看到了掘金的希望。“城市中这么多人要买房,买了房要装修啊,那装修的市场不就要搭上商品房建设的顺风车了么?”一番计划后,王美玲的建材专卖店开业了。随着业务的逐渐增多,建材专卖店需要的投入越来越大,有时一年就需投入几十万。“投入大了后心理压力就大,店子平均每天的成本是400多元,一天要是没生意,就觉得心里慌慌的。”2007年,已经43岁的王美玲决定“犒劳”下自己,放弃压力巨大的建材生意,找个轻松的赚钱方法,第四次创业。
网上淘来新点子
关掉建材门店后,在家休息的几个月里,王美玲也在马不停蹄地寻找新的创业门路。“有一天上网发现有皮具护理的加盟生意,想想近几年不少家庭有皮沙发,还有名牌皮鞋、名牌皮包,皮具护理市场需求肯定也大,而且需要的资金不多,我就决定加盟做皮具护理了。”
2008年王美玲的能仁里皮具护理中心开业了。“做这种小生意,地段很重要,”开始,因店面不是正对着街道,能看到王美玲店面的人不多,王美玲在距第一个店面50米的地方重新开了个正对着街道的门店,后一个门店主要接待顾客以及处理一些小的业务。“生意马上改善了。”
皮具护理也能“外卖”
皮具护理中心开张后,起先生意并不好。为了拓宽顾客源,她冥思苦想。“有一天在家不想做饭,打电话叫外卖,忽然就有个念头划过脑海,皮具护理也可以上门服务啊。”这个灵光一闪的办法确实给王美玲的生意带来了起色,顾客将自己需要护理的鞋、包等收拾后,王美玲上门收取,护理好后再送回去,为顾客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王美玲的皮具护理中心在居民中逐渐有了名气。
一年后,附近紧跟着有三家皮具护理中心开业,竞争对手的出现让王美玲感觉到了压力。她开始想新的办法稳定客户源。理发店的会员制给王美玲带来了灵感。说干就干,王美玲根据顾客消费的不同,设计了洗鞋卡、洗修卡、一卡通三种会员卡,如今她的会员已近千人。
如今,王美玲的生意蒸蒸日上。“两个店面一年房租3万元,两个员工工资一年3万元,自己还能落个六七万,收入不比白领差。”快报记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