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4万亿投资一分未投楼市 “分蛋糕”要倾向居民收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昨天全国人大、政协两场记者会,“一网打尽”国计民生
4万亿投资一分未投楼市 “分蛋糕”要倾向居民收入
  昨天上午10点、下午3点,人大与政协各一场记者会,跑得记者们“腿软”却还一个劲儿地喊“值”。上午人大的首场专题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答记者问;下午政协的记者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和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答记者问。

  [投资]

  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投向房产业

  记者:四万亿的投资到底有多少进入了实体经济?外界一直认为分给央企的一些资金投入到楼市和股市了。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两年新增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安排我可以向大家明确地作出这样一个回答:我们这里面没有一分钱进入到“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没有一分钱进入到房地产购买土地这一类的投资。这四万亿的投资主要是分布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投资。这个投资的比例,从政府需要增加的11800亿,去年增加了5038亿,去年中央政府的安排是9243亿,这些民生工程的投资占44%。

  第二,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占了整个投资的16%。

  第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民航、港口,另外还有重大的水利工程。这个投资占了23%。再就是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了14%。其他公共支出占3%。

  否认惠民成绩平平

  记者:外界认为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在保增长方面成效显著,而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却成绩平平。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我觉得这个评价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去年我们确实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的任务,但同时,也强调了要协调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去年也应该说是效果最明显,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超过了年初900万的就业计划目标。其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参保人数进一步增加。第三是促进了教育公平,推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使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最后,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5%,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16.9%。这是自198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应该说是群众得到实惠、生活改善、收入提高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例降至最低点

  记者:如何提高消费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根据我的计算,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已经下降到43%了,如果我们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3%,比我们历史最高水平的55%还低2个百分点,这个要求不算太高,广大老百姓的收入就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能够使中低收入者更多受益,使农民收入增长得快一些。广大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就增强了他们对商品购买和支付的能力。

  “分蛋糕”要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合理地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同时要把这个蛋糕分好,对此有何措施?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譬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在初次分配中工资所占比重偏低,城乡居民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还比较大。这些不仅造成了消费投资关系的不平衡,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在城镇,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的保障机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或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再分配方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的调节。同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的力度。

  不一定所有垄断企业都发高工资

  记者:对央企应当退出房地产市场、电力等垄断企业工资太高等批评与质疑怎么看?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国有企业对我国作出很多贡献,但也有一些个别企业,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未必处理得很好。现在大家批评,说房地产价格比较高了,有人就说“地王”都是一些央企,但这只是个别现象。还有一些是垄断性企业分配的问题,因为不是很透明,人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样分配,所以有人就批评了,一些国有垄断性企业工资很高,拿几十万等等。如果问题透明一点的话,可以让大家了解情况。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在炒房地产,也不是因为他们炒了,所以把地价炒高了,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垄断性企业都发了高工资。只要增加一定的透明度,让大家了解真实情况,相信大家就会公平地看待国有企业。

  [宏观]

  今年高度关注通胀预期

  记者:通胀预期情况如何,今年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我们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通胀和其他方面经济指标变化,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要在继续保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并不巩固,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非常慎重选择从非常规的政策回到常规政策的时机。其中也包括汇率政策。

  大学生就业可选知识型服务业

  记者:加快经济转型会影响就业吗?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这两年大量吸收的就业,主要还是在服务业领域里,就像去年,在网络、信息产业这一块吸收的就业特别多,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知识性的服务业对吸引他们去参与是更好的。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当中,只要我们把握得好,对就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它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现场

  香港记者四个问题“一网打尽”

  张平笑称“分配不公”

  记者变着法子多问问题

  昨日上午,人大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召开的记者会上,四部委负责人与记者的现场“碰撞”,也引发了笑声连连。

  发布会上,在500多名记者中如果能被点到提问,几率实在太小。为了抢到难得的宝贵机会,不少记者早早就来到现场,抢占靠边容易拿到话筒的位置,不少女记者显然还精心打扮了一番,衣着艳丽,或者围条抢眼的丝巾,便于主持人辨认。虽然规定只能提一个问题,但记者们自有对策。有的记者将5个问题串成一个长句;还有记者故意声称“误解”规则“对每人只提一个问题”,例如首先抢得提问权的香港记者就一口气对着台上四个人各问了一个问题。

  “你一个人问了四个问题,把我们‘一网打尽’,对于其他记者来说,你这也是一种‘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机智幽默的几句话,让现场掌声四起。

  “周六加息”证明是误读

  会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个“六”的手势,引发大家猜测莫非“周六”加息?然而昨天证明这显然是误读。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加呢?会上没机会提问,会后,张平、谢旭人和陈德铭被记者迅速包围。而离出口最远的周小川却已不知去向。目光四处搜寻,记者们终于发现一个正悄悄移向出口的身影。

  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周小川瞬间加速,向门口飞奔。记者们情急之下纷纷大声喊起来:“周行长,什么时候加息?”“你那个‘六’到底是什么含义?”遗憾的是,周小川只给记者们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追踪·新增投资

  1.18万亿投向哪里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927亿元,比2008年预算增加5722亿元。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说,这一“增加的5722亿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40亿元”和2009年“新增5038亿元”,意味着“一揽子计划”两年实现新增1.18万亿元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计划目标将在今年如期完成。

  根据预算报告,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新华社

  焦点·数据

  收入落差一——

  普通劳动者收入遭压低

  数据: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权威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劳动者报酬从53.4%降至39.74%。

  对策:“关键是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完善和有效的劳资集体谈判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建议,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的法律和执行机制,严格执行已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并根据实践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完善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机制,为劳动者获得合法收入提供法律保障。

  

  收入落差二——

  8%垄企职工领过半工资蛋糕

  数据:统计显示,电力、电信、石油、金融、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对策:完善国企分红充实社保资金。宋晓梧指出,目前许多行政性垄断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而且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上市,应该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规范其利润分配。

  

  收入落差三——

  灰色收入占GDP26%

  数据:经济学家王小鲁计算认为,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中的隐性收入可能高达4.8万亿元,按现有统计数据约相当于2006年GDP的26%。

  对策:建立财产公开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宋晓梧建议,建立和完善规范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如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储蓄实名制等。

  

  收入落差四——

  公企养老金再分配差距大

  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月人均退休金108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对策:“中央也已经在考虑公务员企事业养老差异过大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并轨会很快,一两年内将完成,未来差异将主要体现在年金,公务员年金将较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透露。

  《广州日报》

  焦点·热议

  收入如何“倍增长”,而不是“被增长”

  昨天,政协委员龚立群向记者提供的高低收入差距一组数据令人惊叹,刚一晒到网上便引发网友热议,连称被这么悬殊的差距“吓倒了”……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到底怎么个切法才公平?

  委员开晒“收入差”——

  吓倒众网友

  全国政协委员龚立群说,从1978年到2008年,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年工资绝对差别,已经从458元扩大到156460元,涨了340.6倍!从行业间看,2008年最高收入的证券业职工平均工资与最低收入的林业职工平均工资之比将近11∶1。

  从行业内部看,2009年的薪酬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最高级别人员与最低级别人员的薪酬差距超过20倍!

  江苏“连连看”——

  高低收入的差距5.8:1

  2009年江苏城镇居民高低收入差距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扩大。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2%,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7.7%。高低收入的差距由5.6:1扩大到5.8:1。

  低的太低——

  初次分配应加大工资比重

  有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质疑主要源自“低的太低,高的太高”。全国总工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认为,工资总额占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职工工资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导致成本过低,税基较高。因此,在企业初次分配中应着重加大工资比重。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建议,财富蛋糕大了,应首先着力解决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我国工资占GDP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呈下降趋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建议今年专项治理与整顿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实施一揽子分配方案,制定不同地区与行业工资水平的标准与合理差距,制定公务员、公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

  高的太高——

  垄断企业薪酬应连降5年

  普通老百姓收入低,而一些垄断企业却在大把大把地发钞票。“他们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说,就拿银行来说,垄断了资本要素,吃着高额的存贷利差,简直就是暴利,员工的工作却挺轻松。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则建议制定与出台《反暴利法》,限制垄断行业以及作为重要大众消费对象的竞争行业的过高利润。从而形成财政、企业、居民三者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尽快扭转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与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建议,垄断企业薪酬应连降5年,每年递减10%。

  收入要“倍增长”——

  建议年人均增收不低于15%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这次带来了一份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案,建议在未来5年间,使城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迟福林认为,当前首要的,就是把中国消费率从2008年的48.6%提高到55%至60%,确立为未来5年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从约60%提高到70%左右,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39.7%提高到50%左右,并将之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一是实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赋予并保障工人进行工资集体谈判的权利。除了工会外,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工资集体谈判机制。”迟福林说。

  此外,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真正享受到企业增值红利。他建议,“十二五”期间鼓励中小企业率先探索,条件成熟时在大中企业进行探索。

  回应

  国家酝酿分配方案——

  二次分配+个税改按家庭征收

  据悉,国家发改委正修改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不久将上报国务院。在初步方案中,比如个税改革,将以家庭为个税征收主体,个人所得税按照综合征收,以此降低赋税。

  其次,提高工资性收入并不能完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而且涨工资也存在不均的问题,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因此调节收入,还将通过二次分配来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格局。不过这其中有几大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存在的巨额社保缺口,以及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对工资性收入提高的部分抵消;三是国家征收垄断收入,并在二次分配中以转移支付方式缩小差距等,凡此种种,还有待今后在细则中明确。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 陈英 鹿伟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