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声音·看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有谁是可以被删除、被淘汰的
· 名嘴同期声
·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 警惕海南二度发烧
· 直接引语
· 都是“权力崇拜”惹的祸
· 信义兄弟:一面人性的镜子
· 谁给煤老板这么大能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3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没有谁是可以被删除、被淘汰的
  治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毕竟不同于管理一条跑道、一个赛场。赛场上只讲优胜劣汰,而社会不可以放弃任何人。

  贫富差距问题,终于成为政府承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次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本次人大首场记者会上,这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些年来,收入分配上,人们很熟悉的一个说法,是“做大蛋糕”,把蛋糕做大了,大家分到的就都会多起来。而怎样分配蛋糕,未能充分考虑,现实的情况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社会财富在迅速增加,蛋糕确实是做大了,而切分蛋糕的规则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最终获得,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日渐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讲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视之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这可以说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政治治理思维。政协领导人讲,“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是中国的治理形势。在中国,稳定有“压倒一切”的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承诺,是有先富后富,但不能使贫富差别极端化、合理化,而是消除贫穷,达到共同富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许在特定情境下有不得不为的原因,但公平成为国家分配制度的兼顾目标,而非基本精神,长久实行必致严重后果。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年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精神中的一个糟粕。这样的认识,未必允当。固然,我们不能脱离中国传统精神的整体性来认识“不患寡而患不均”所带来的周期性“均贫富”动荡,但同样无法忽视中国传统政治的周期性崩溃,无不源于贫穷达到无法忍受的水平,人们起而反抗,无不有着“民不聊生”的背景。

  应该说,财富均等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正当的政治目标。通过法律治理,使社会自由、平等地发展,而不是贫富两极化、资源和权益分配两极化,不仅是社会正义的体现,也是社会健康的客观要求。从理想上讲,两极化是非正义;从现实上讲,两极化不可能被社会接受。

  一种不无道理的解释是,我们需要起点公平,而不是强求结果公平。一般地说,这是有道理的,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将能够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实现效率化的发展,竞争产生活力,产生自由奔放的激情。不过,哪怕起点和规则是充分公平的,如果结果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仍然是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成熟的现代国家,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教育、医疗、养老、济贫等成为一种国家责任。而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仍然会经常被关注,例如人们会注意到在分配总额中,普通员工所获的份额,与管理层相比在怎样变化。

  治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毕竟不同于管理一条跑道、一个赛场。赛场上只讲优胜劣汰,而社会不可以放弃任何人。所有人都有权获得基本的生存空间,如果社会力量允许,还需要生存得更体面一些。没有谁是可以被删除、被淘汰的,所有人必须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现代国家主权在民,虽然不能允许根据意愿,哪怕再多的人的意愿,而凌虐少数人,但多数人有权决定国家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情况还有所不同。起点公平和规则公平,可能都存在问题,而分配上的两极分化则在形成,并引起巨大的社会情绪。虽然中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直接的劳动贡献所获取的报酬,相比其它市场国家更低,也就是说,按资本、智力等市场要素分配,在中国所获报的部分要更多,简而言之,就是普通员工的工资在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低,而管理层、资本拥有者所获高。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用于分配的财富,流向何方。另一个问题是,社会财富中有多少用于分配,成为人们的收入,同样有数据表明,收入分配在GDP总量中的比例,中国也处在很低的水平。

  也许我们还要考虑中国的社会财富的消耗途径,为什么哪怕分配所占比例很低,仍然经常出现民工要讨工资、教师也无法按时足额取酬这种普遍的问题,财政去向消耗在哪里了呢?可能要从法治能力和政治革新的角度去深入思考。

  如果改革不能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改革的初衷就被违背。现在是兑现改革的政治承诺的时候了。

  □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