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宝的身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才涌动流。2000年以后,大量苏北、苏中的优秀教师跨江南下。如今在南京的很多学校,都能发现南漂的教师一族。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地域特征明显的教育理念,更有挥之不去、广受争议的“县中模式”。更直接的观点是,这些教师是为了经济利益远离家乡,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个老师的选择
“许多人以为我们去苏南,或者上海,为的是高工资,其实不是。”刘老师是江苏海门人,现在苏州的一所学校任教,他在苏州有了房子,妻子也调了过来,但最让他欣慰的是苏州这所学校的教育机制。
刘老师曾经在海门一所知名的中学里教书,教初三的数学,他是学校的骨干,还是数学课程的带头人,但是,他总觉得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刘老师回忆,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6点多与学生一起上晨读课,一天一个班至少要有四到五节课,“我每天除了睡觉之外,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所以,三年前,当苏州的一所中学主动找到刘老师,想让他跳槽时,刘老师首先问的,并不是待遇,而是体制,“这所中学的教学理念很吸引我。”刘老师说,当时学校的校长就告诉他,他们鼓励的是老师的创新和学生的创新,“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
现在的刘老师成了苏州这所学校的骨干。但他不可否认的是,到了苏州后,待遇确实好多了,“以前每个月才2000左右,到了苏州后翻了一番还不止。”
对教学秩序是个打击
刘老师只是苏中、苏北地区跳槽教师中的一个缩影。
“现在每年跳槽去江南的老师大约有20名左右,但以前这个数字更多。”海门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海门“飞”走的都是一些骨干教师,上海、苏南是他们选择的重点,比如海南中学,这个位于海门城区的中学,在两年前,几乎每年都要跳槽三到四名教师。一个老师一个坑,而且这些骨干教师的出走,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海门教育界最出名的一次跳槽事件莫过于四甲中学的校长跳槽,他带了多名骨干教师奔赴南京,海门教育局长中途拦截,做说服工作,但没有起到作用。现在,这位校长担任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流失现象已经缓解
想让优秀教师不跳槽,单用卡、用拦截是起不了作用的。一位从苏北跳槽到南京来的老师告诉记者,当初他写辞职报告给学校时,教育局以不给调动档案为由,不允许他辞职。但是,挖他的学校表示,根本不需要这些档案。于是,他孤身一人来到南京,直到两年之后,教育局主动把他的档案退到了人才市场,他才通过正常手续,把档案调到了南京。
虽然跳槽的成本越来越低,但这两年,跳槽教师的数量正在减少。昨天,记者联系了苏中、苏北的多个县级教育部门,均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苏北等一些地方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骨干老师发展的机会更多。比如学校会送他们去读研,不过之前会与他们签订协议,约定必须为学校服务多少年,否则以违约处理。快报记者 朱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