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9版:聚焦用工荒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解决用工荒
让民工做城市居民是根本
· 农民工选择性就业
是个进步
· 老龄化加剧
带来劳动力缺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解决用工荒让民工做城市居民是根本
  今天快报重点报道了“用工荒”(详见今日快报封6~封8版)。“用工荒”,一个令很多人都无法释然的词,它事关民生,却也牵涉甚广,在它的背后,是资本、岗位的表情,是乡村与都市的“纠结”,无法用很简要的话说清,却也“逼迫”着所有人,民工与民工之外的人,都来探究一番。来听听著名经济学家蔡继明的说法。

  蔡继明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开大学等10所科研院校教授,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改革我国假日制度的提案,引发激争。

  现代快报:您曾经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大量的过剩。而最近大家都正在关注一个现象,就是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一方面是过剩,一方面是“用工荒”,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呢。

  蔡继明:总体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有相当大的部分没有转移出来。当然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延续,城市化水平达到75%或者80%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会慢下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的感觉是,用工荒并非是总量供给的问题,至于一些行业出现用工荒,有一些特殊的原因。

  现代快报:您说的特殊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蔡继明:这些特殊原因也是我过去一再谈到的,在城市化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并非着眼于鼓励民工到城市去就业、安家,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改革开放30年来,累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口径并不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还是非常少的。

  现代快报:这些原因揭示了深层次问题,解决之道是什么?

  蔡继明:对于民工来说,一旦在城市就业受到冲击,比如遇到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自然会导致在城市打工的他们又回到农村。这些年,随着中央支农政策的落实,农村也发生了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民工在城市的待遇并未随城市的发展而改善,一旦他们觉得未受到公正待遇,就会回乡。等到城市企业又开工、扩容,未必一下子提供给你。但如果民工在城市能够定居下来,那么他们只能继续留在城市就业,这样就不太可能出现用工荒。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进城务工的民工还没有大量地转为城市居民。

  现代快报:有学者认为,应该提高民工的工资水平。

  蔡继明:这个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民工在城市挣的仅仅比在农村高一点点,那么意义就不大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背井离乡,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做出了很大牺牲,放弃了很多本应该享受到的福利,应当考虑到他们的机会成本,现在城市居民工资水平明显提高,但民工提高得很少。然而,和这些相比,更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让民工在城市定居。城乡隔绝,二元结构,本是人为造成的,在福利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都阻碍了民工进城。

  现代快报:除了制度安排带来的影响,还有不少其他因素干扰了民工进城。

  蔡继明:现在有一种偏见:城市人口过多会增加城市负担,似乎民工留城只是在吃闲饭,这种观念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其实民工进城不会额外增加成本。应该拆除人为的藩篱,通过改革来实现。

  现代快报:对于进城这事来说,民工的后代们在心理上是最没有障碍的。

  蔡继明:的确。民工的新生代根本就是在城市长大的,只要政策允许,很快就会成为城市居民,做到这一点,可能比单纯地提高工资好,对他们来说,如果在城市能够获得同样的社会保障或福利,能和城里人平等地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即便工资低一点,也没什么问题。谁不向往城市生活呢?

  现代快报:有人认为,这段时间还处于春节,民工难得回一次家,多留一些日子也是人之常情,而作为企业来说,资本的本性就是获得最大利润,所以急着要民工来上班,这是两个阶层不同的文化心理。而在我们看来,近期用工荒的出现是不是和民工“恋家”有关?

  蔡继明:有这种因素,在家多呆几天的心态也可能有。不过据我所知,去年春节,很多民工担心找不到工作,初五刚过就进城了,有不少民工甚至不敢回家过年。

  快报记者 刘方志

  题眼

  “大规模用工荒”是一种好现象

  作者 赵海均

  载2月23日《经济参考报》

  提高权益才能解决用工荒

  作者 朱四倍

  载2月22日《证券时报》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破解用工荒

  作者 陈英凤

  载2月22日《新快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