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爱心工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山东瘫痪民工虎年喜迁新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在宁打工15年,受伤返乡后仍住破屋
■快报与南京市民捐款4.3万元为他盖起4间大瓦房

山东瘫痪民工虎年喜迁新房
  虎年新春,快报记者驱车600多公里,第3次来到山东省菏泽市黄罡镇大张庄。站在村头,放眼望去,在大片破败低矮的旧房中间,4间红瓦灰砖的高大敞亮新房拔地而起,吸人眼球。这就是由快报与南京市民捐款4.3万元建起的爱心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见记者来了,一位村民欣然赋诗:有情有义南京人,添砖加瓦盖新房,伤心民工展欢颜,虎年乔迁喜洋洋。

  □快报记者 赵守诚

  王铁军和妻儿在新居前合影

  新居气派的大门

  事件回放

  民工一封信引发市民义举

  王铁军是大张庄村村民,高中毕业后到南京打工。15年里,先后参与十多幢高楼的施工。2008年初,在鼓楼紫峰大厦工地,他被高空坠落的钢筋击穿胸椎,高位截瘫,从此与轮椅为伴。

  返乡后,王铁军十分孤寂,想得最多的就是南京,尤其对南京最高楼紫峰大厦念念不忘。2009年7月31日,他给快报编辑部写来一封信,历数曾流汗流血参与施工的十多个大厦名字后,深情地写道,“在电视里看到南京高楼林立,一片繁荣,觉得我的付出也值得了。”

  王铁军倾诉了一个朴实的愿望,“希望贵报以及关心我的南京人民邮寄一张紫峰大厦的照片,以慰藉我一颗受伤的心灵。”

  “民工为南京流血流汗,我们应满足他的心愿。”快报发动市民拍摄王铁军参与施工的十多幢大楼,并挑选最精美的照片送到王铁军的手中。送照片到山东的事报道后,王铁军老家阴暗低矮的住房让许多人心酸。他在南京建了那么多高楼,家里却没有像样的房子。快报因此倡议,奉献一份爱心,捐出一点钱,为瘫痪的民工购买一块砖、一片瓦,帮他建一处新房。

  市民踊跃捐款添砖加瓦

  城市舒适的生活离不开民工的辛勤付出,被感动的南京人怀着感恩之心,慷慨解囊。“他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自己却瘫痪了,生活窘困,我捐200元”;“这几天我老琢磨着,作为南京市民,应该为他做点什么。就捐100元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带着厚厚的信封,找到记者,信封里有8000元现金。家住鼓楼区中保街的张先生将手头的事做完,匆忙赶到银行,汇出自己的爱心捐款。

  住在山西路西流湾的97岁老人朱斌、因为腿部关节麻痹住在鼓楼医院的居民申平女士都慷慨解囊。

  短短半个月,快报募捐4.3万元。

  村里专门为他划出一块地

  2009年9月11日,记者第二次赴山东,敲定新房施工细节。

  王铁军紧握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我做梦也没想到,你们能再来看我,隔着1200多里地呀!快报的报道我都看了,那么多不知名的好心人给我捐款,谢谢他们,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村支书李文景当即和其他村干部研究拍板:为他划出一块地,砌4间大瓦房,再围一个院子,让王铁军住进新家,不辜负南京人的期望。李文景还联系邻村最棒的施工队,去年秋末忙完地里的活,就进了大张庄,夯地基开建大瓦房。

  为别人建房15年,这回给自家建了

  从20岁到35岁,王铁军转战南京各工地,经他的手建起了十多幢高楼。建好一幢交付一幢,可他一直住在简陋的工棚里,返乡后住在低矮阴暗的房屋里,他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建起自己的房子。

  2009年10月开工后,每天一大早,都让妻子把他扶上三轮电动车,他直接开到村东头的新房工地。“看着工友们垒墙砌瓦,我虽帮不上什么忙,心里也高兴。”

  2009年10月18日,房墙砌好了,开始上梁砌屋脊。王铁军特地让妻子买来鞭炮,在新房工地前,噼里啪啦地放起来。他还割了几斤肉,犒劳十多位工友。

  好事多磨,正紧锣密鼓地施工时,突然下起一场大雪,只得停工半个多月。天晴稳后又继续干,终于赶在虎年春节前,4间大瓦房、平整敞亮的新院落全部告竣。

  记者探访

  亮堂新居成村里地标

  王铁军让妻子早早在村头等候记者,自己则坐在轮椅上,在新居门口迎接。与前两次见面的情形不同,这回王铁军满脸喜气,止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转动轮椅,领记者参观新居。

  这是幢典型的鲁西北民居建筑,院门高大气派,足有两米来宽,4米多高。门楼上砌着5个金色大字:鸿福吉祥居。两边是用水泥浇筑的对联: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富进家门。跨进院门,迎面是一堵彩绘的屏风墙,约有十多个平米大小。绘着喜气洋洋的金桥致富画,画里的新房掩映在红花绿柳之间,门前一座桥横跨小河,通向远处的青山绿水。

  转过屏风,就是4间坐北朝南的大瓦房。屋脊高达7米,屋内也有4米多高。房子高,加上每个房间都有很大的玻璃窗,因此采光极好,显得十分敞亮。“新房墙上准备挂上我在南京参加施工的大楼照片。看到这些照片,我就会想到南京,感念南京人的好。”

  院子有60平米,地面用水泥浇筑,十分平坦。“你看,这院子多平整,我骑轮椅车很方便,坐在院里晒太阳也很舒服。”王铁军又领记者参观了厨房,有20多个平米,比原来的大了一倍还多。卫生间设在屏风后面,共砌了两间,还分出男女两间。由于周边都是几十年房龄的低矮旧房子,王铁军的新家显得十分高大突出,房子竣工后,被大家戏称为村里的地标性建筑。

  南京人捐的钱没浪费一分

  在工地上摸爬滚打15年,盖房子是王铁军的老本行了。他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本本,“这是所有施工花费的账目,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明明白白。南京人捐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特别是那些退休老人、民工、的哥等,本人并不宽裕,却大方地为我捐钱盖房。我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口上。”

  新房支出包括:黄砖5万块,每块0.25元,共计1.25万元;沙子60立方,每立方100元,共计6000元;水泥500袋,每袋15元,共计7500元;石子20立方,每立方50元,共计1000元。此外,还有钢筋2000元、木梁4000元、红瓦1000元、木门及铝合金门窗2000元。建材支出共计3.6万元。加上施工队工钱1.4万元,新房共计花费5万元。快报募集4.3万元,村里支持7000元。

  在村里,许多村民对记者说,南京人素质高,心真好,捐出这么多钱来。村里一个壮劳力,出去打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也不过才存1万多元。南京人一下子捐出4万多元,相当于村民外出打工四五年的积蓄。

  最好的房间给孩子

  王铁军已与妻子商量好房间的布局,“你看,这是给我大女儿的房间,书桌就摆在这,这里放床。”王铁军来到东面一间房,指点着说。又来到另外一间房,“这是我小儿子的房间,跟他奶奶一起睡。这两间最好的房子都给孩子住,西边那间我跟妻子住。”

  谈起孩子,王铁军一脸幸福,忍不住地夸道,大女儿读小学五年级,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期末考试几乎全是满分。小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成绩也不错。老房子条件差,孩子趴在昏暗的矮房里写作业,窗子小,白天都要开灯,他看了就伤心。“这回好了,新房光线好。我准备添置两张新桌子,让孩子们用。”

  虽然到农历二月才乔迁,但自从新房盖好后,王铁军天天都要来坐一会。天气好时,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的身体也日渐康复,越来越好。新房透风良好,宽敞明亮,有利于他心理康复,再加上看着孩子们奔跑嬉戏,瘫痪病人自然会心情愉快。

  王铁军说,入冬后雨雪特别多,现在墙太潮,等开春墙干透,天一暖和,就搬进来住。“到时候再放挂大鞭炮,我要天天在家里祈祷,祝愿好心的南京人一生平安。”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