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过大年·体验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快报记者 东南西北过大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快报记者 东南西北过大年
  家,永远是心头最暖的字眼。这个春节,快报记者们也终于可以轮休几天,与亲爱的读者们一样,风雪兼程,奔向家的方向。我们选择了东南西北10个镜头,记录了快报10位记者家乡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妈妈准备的香肠、叔叔新买的私家车、家乡新修的高速公路,还有那一路上涨的房价……跟着我们一起过大年,又何尝不是感受祖国东南西北的大变化!

  1

  叔叔家有了车,舅舅家买了房

  快报记者:赵晨 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我的家乡是晋东南的一个小县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大年三十那天,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到了市里。刚下车,爸爸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我。

  我担心大年三十打不到车回县里,爸爸说,“担心个啥,你叔开车来接你了!”我一看,可不是,那辆崭新的小汽车里不就是叔叔吗!年前刚买了私家车,这会儿派上用场了。

  回家的路上,两旁的杨树几乎有碗口粗了。一棵棵杨树就像一个个哨兵,横看、纵看,哪个方向都是一条直线。“去年全国林业现场会就在咱这儿开的呢!”爸爸说。

  大年初一,我们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舅舅家的表妹。我问:“舅舅家还在十几里外的农村,怎么大过年的到县里来?”妈妈说:“你舅在县里买了房子,搬到县里住了。”她还说,叔叔、大姑都在城里买了房子,都要搬过来了。“不用自己烧火,有暖气,小孩上学也方便。”农村里但凡家境宽裕的人家,都准备到县城买房。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也涨了,均价从1400元一平方涨到了1800元。

  大年初五,我从老家回南京。姥姥舍不得我走,在一旁唠叨,“人家都在家里‘过初五’呢。”在老家山西,初五这天人们都不再走亲戚,待在自己家里“送穷鬼”。按照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初四,不能掏炉灰、倒垃圾,到了初五,才可以把几天来积下的垃圾、灰尘倒出去,再放一挂鞭炮,就把“穷鬼”送走了。

  2

  历史老街今成休闲天堂

  快报记者:鹿伟 家乡:山东烟台

  “海边的变化真大呀!”大年初四,我陪着77岁的外公来到烟台的滨海广场,看着刚修建不久的历史文化街区,外公不禁感慨。外公1953年从莱阳来到烟台时才20岁,当时的这片区域保留着外国领事馆、教堂、教会学校、民族工商业行会等大量建筑,但那时大伙都忙着搞生产,忽略了对这片区域的管理,给人的感觉就是死气沉沉。

  我高中时对海边的印象则是单调。2000年左右的烟台海边经常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但热闹之余总让人感觉过于单调,缺乏活力。2001年起,烟台市政府实施了住户搬迁、文物保护和广场建设。现在滨海广场的南面是高档商务区,以现代高楼大厦为主,构成了滨海广场优美的背景线;北面则是海滨景观带、广场群和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一些中西餐厅、购物广场、娱乐休闲场所等,可谓是吃喝游购的天堂。小时候写作文常写的一句话是,“烟台的海边让人流连忘返”,或许现在的海边才值得这样去描写。

  3

  高速公路通到大山里

  快报记者:李绍富 家乡:湖北恩施利川市

  今年回家,天气出奇的冷,年三十还下起大雪,但年味却比往年浓。吃大肉、拜大年、走街访乡拜朋友,在外工作这么些年了,今年算是重温了旧时的欢乐。

  有句话说得好,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质变。首先是交通得到改善,鄂西大山此前一不通高速,二不通铁路,老国道线也是九曲十八弯。而今,沪蓉高速全线贯通,从武汉至利川开车只需要七八个小时。外出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回乡过年。

  其次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利川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大三峡交通枢纽的定位颇得外地客商青睐,外出务工多年、完成一定资本积累的利川人也回乡投资,加之利川原本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管理人才,各类工矿企业搞得红红火火。

  腰包鼓了,春节的活动多了起来,老年人组织起了秧歌队、锣鼓队四处拜年讨个喜头。我一个大学同学老家位于建始县的一个土家山寨,全部为袁姓,在回乡大学生和年长者的提议下,还搞了一台土家山寨春晚,表演了二十多个节目。全寨老少爷们齐上阵,不亦乐乎!

  4

  妈妈6月份就开始忙年

  快报记者:常毅 家乡:安徽合肥

  腊月二十八上午,我去下关长途汽车站采访。上千归心似箭的游子被风雪阻隔在南京,而我和他们一样心急如焚。回报社的路上,我初下决定留在南京过年。

  下午2点半,我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南京还在下雪吗?我已经在高速上了。”这让我吃了一惊。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去往合肥的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只能间隔放行,时速限制35公里。哥哥竟瞒着父母,冒雪开车来南京接我。以往2个小时的车程,这次用了5个小时。夜晚,我在楼下看到哥哥时,那辆车下面已经结满冰凌。“路上两次差点出事。”哥哥轻描淡写地说。第二天,我们又用了5个小时,才赶回合肥。

  企盼了一年的春节,和往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妈妈仍和过去一样唠叨,父亲仍和过去一样严肃,兄长仍和过去一样可亲,小侄仍和过去一样可爱。还有数不清的饭菜,放不尽的烟花……妈妈说,她从去年6月份就张罗着准备过年了,比春晚确定导演还早两个多月。父亲很是不屑一顾,“准备了半年不还这个样?”但姐姐立即插嘴,“被妈使唤得跑来跑去还乐呵呵的不就是你?”

  笑语喧哗中,简简单单把年过完。临走时,哥哥送我,“有空多给爸妈打打电话。”“我打了,他们老说不用打不用打,别浪费话费。”“嗯?他们有时跟我讲,常毅这阵子没打电话,不知道最近工作生活怎么样?

  5

  距离近了,人更留不住了

  快报记者:刘峻 家乡:南京溧水

  与南京其他郊县相比,溧水没有太著名的重工业,甚至没有一家著名的企业。但是近两年来,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去年开通了南京至溧水的公交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车到溧水;沪宁城铁也要通车了,以后从南京至溧水,最多15分钟;私家车一天比一天多,时不时还能看到宝马、奔驰等高档车;溧水“距离”南京越来越近,房价也是一天赛过一天的高,听说最高价的楼盘已经冲到每平方五六千块了。

  距离城市越近,年轻人的“心”也更加拴不住了。弟弟妹妹烦着工作上的事情,用弟弟的话说,在家挣不到钱,得出去找活。弟弟妹妹几乎都在溧水以外的地方“挖钱”。一个学习韩语去了上海的现代汽车公司,一个则在南京江宁的计算机企业,还有个弟弟则在扬州,他认为:“虽说工资不高,但生活更舒服,也更养人一点。”

  6

  85后撞钟祈福,60后驾车游湖

  快报记者:李彦    家乡:江苏徐州

  这个虎年,徐州市民过大年除了走亲访友的传统外,很多习惯悄然发生变化。赶在年初一凌晨到庙里烧香、撞钟祈福的几乎都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不爱凑热闹的60后选择自驾游,到云龙山、云龙湖等景区游玩。

  年初一凌晨,云龙山兴化禅寺里,人头攒动,前来烧香撞钟的人群摩肩接踵。在这批人群中,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年轻人都是85后。大学刚毕业的小魏说,“我们4个是大学同学,昨天才从外地赶过来。我们约在这见面,在这里烧香、撞钟,给家人祈福,换个方式过个年。”

  过了年初二,在走亲访友的传统项目结束后,不少60后的中年人避开喧闹的市区,驾车到云龙山、云龙湖等景区游玩。这两年来,徐州的云龙山、云龙湖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出新,成为徐州人平常休闲的大好去处。一家人开着私家车其乐融融,玩累后,还会来到湖边小茶馆,惬意地赏景喝茶,为的就是过一个轻松惬意的新年。

  7

  海门房价狂涨到八千多

  快报记者:朱俊俊 家乡:江苏海门

  快下高速的时候,我简直认不出来这是海门:那么多的高楼矗立在城北。如果不是那标志性的电视塔,我还怀疑车辆刚刚经过的是南通市区。

  海门的房价也涨得惊人。春节期间探亲访友,我听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房价的话题,如市区的龙馨园,已经涨到了八千多一个平方,平均房价也在6000元以上。作为一个县级市,海门的房价在苏中苏北地区,都算是高的。

  但我的许多海门朋友认为,海门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海门离上海近,而且期待了很久的崇海大桥建设也终于摆上了日程。这座跨江大桥建成之后,海门到上海只要几十分钟的路程,海门完全可以融入到上海经济圈。

  另一个值得说一说的变化是,海门城区的重心正在南移。以前,解放路是海门的商业中心,政府机关也集中在这条路上,现在行政中心已经迁移到了城南,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主干道,如“张謇大道”。张謇是海门籍的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大道的出现,有多重意义,比如张謇的许多建设城市的理念,就值得当代的人学习和借鉴。

  8

  车多了,路“窄”了

  快报记者:安莹 家乡:江苏连云港

  家有多远,心就有多急。腊月二十九回家时,家乡的老街已经挂上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大街小巷都卖起了象征着节节高的年糕和冰糖葫芦。从车站到家,只有两公里不到的路程,却因为塞车,足足走了20分钟。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现在连云港的交通可不比以前了,车在市区明显难开了很多,往往要等上两轮红灯才能过一个路口。

  透过车窗,我也发现,原来印象中很宽的马路因为车辆的增多变“窄”了,市中心来来往往的车流量甚至可以和南京相比。连云港的交管部门也不得不首次在市区设立单行道,以缓解交通拥挤问题。

  不但私家车变多了,好车也随处可见,宝马、卡宴、奔驰、陆虎、林肯领航员……在我的印象里,5年前连云港还是“普桑”泛滥,偶尔出现的好车还都挂着外地牌照,而现在挂当地牌照的好车遍地都是。在连云港当地的论坛里,我也看到,不少网友经常晒自己在街头实拍到的顶级跑车,并且感慨,这几年连云港人的腰包是鼓起来了,好车牛牌都有!

  9

  家乡大变脸,让我感到“陌生”

  快报记者:赵丹丹 家乡:江苏淮安

  从大学到工作,整整在外9年,每年只有五一、十一和春节才能回家呆上几天,每次都很匆忙。说句实话,家乡的很多新增路名、建筑我都叫不上名来,印象里还是上学时的那些老地方。

  大年初三,阳光普照,老妈做司机,老爸做导游,带着我和老公去游清河新区。我越走越感觉陌生——“这真是我的家乡吗?”印象里的农田都没了,很多条新开的道路,四通八达,路旁是正在开发建设的楼盘、小区。让人觉得欣喜的是,新区还建了很多有家乡特色的场馆,譬如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清河文化馆、古淮河公园……白墙黑瓦的房子,古色古香。

  老爸一路滔滔不绝:“这里以后是红星美凯龙,这里是万达广场,里面还有个超大的电影院,以后我和你妈也能来看个《阿凡达》。”随后他就一本正经地说:“这里以后就像南京的河西新城,别看现在没什么人气,将来可不得了。”

  离开家乡时,我趴在窗户上一直往外看,老公问我看啥?我说好好看看老家,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都想记住,下次回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10

  亲戚们都把家搬进了城

  快报记者:孙玉春 家乡:盐城建湖

  每次过春节,我都感觉成了一只候鸟,只有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才会飞回老家,看看那棵抚养自己的大树,看看当初的田园是否依然美丽。

  我的家在苏北建湖,要说年味,那是够浓厚的,贴春联、备年货、放鞭炮。老家过年,肉圆子、包子、年糕这几样是少不了的,虽然自己回家迟了,父母早已经备足了年货。整个春节期间,家里面的淡淡的油炸味总让人感觉格外亲切,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过年总是要走亲戚,可是今年我突然发现,亲戚们很多已经搬家进城了。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70后、80后一代,几乎不是在大都市,就是在县城安了家。过年了,很多人都选择在城里过除夕,到了初一才回农村来见亲友。很多人都有了私家车,开着车子带着妻儿回家,至于媳妇们,更是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小小的村子里,过年的时候可以听到各地方言。

  可是在惊喜之余,我也有一点小小的担忧,城市的扩张带走了一部分农村的淳朴,以往大年初一,孩子们拎着袋子讨“彩头”的情形不见了,谁还会在乎那点糖果瓜子呢?苏北农村河网纵横,农民现在吃上了自来水,身边的母亲河却成了天然的垃圾倾倒场,正在朝臭水河的方向发展!真希望这个状况能够尽快扭转。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