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新阅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飞鸽:“国礼”的命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飞鸽:“国礼”的命运
  在经典国货群雄榜上,“飞鸽”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2009年11月,钓鱼台国宾馆,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来自中国天津的“飞鸽”电动自行车。这已是飞鸽第二次以国礼的身份被赠送给美国总统,早在20年前,访华的老布什同样也收到了一辆果绿色的飞鸽。

  然而,二十年对于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或许很难想象,这家国字号的企业曾经几度命悬一线,它是几代人心中的传奇,同样也是一群人心中的阵痛。在它身上,几乎浓缩了国企改革所有的跌宕起伏,一部飞鸽企业史,也就是一部经典国货的沉浮录。

  乔治·布什骑上了飞鸽自行车

  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参观飞鸽牌自行车 资料图片

  激情岁月 天下无敌

  清晨的天津,朝阳初升,马路上人来车往。

  在这个中国自行车的发源地,你会时不时地发现这样一群老人,他们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活动,回到家,再将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擦得锃亮,生怕半点损伤。对于这些上了岁数的人来说,一辆飞鸽自行车曾是他们年轻时遥不可及的梦。

  1950年,新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自行车,在天津自行车一厂出生,取名“飞鸽”。为了这批自行车,刘少奇来工厂视察时,还曾亲自调拨了13万斤小米作为恢复生产的经费。随后,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自行车王国的过程中,飞鸽与上海的“永久”、“凤凰”一道并肩发力,横扫市场。

  而当时在飞鸽厂工作的人,还曾享有一项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福利:在那个一切物资皆凭票供应的年代,每个飞鸽人每年可分得一张自行车券。在当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半导体被称为中国家庭“四大件”,要是能搞到一张飞鸽券便可称得上天大的喜事,经常是早早便被亲朋好友预订:“我明年结婚,你那张车券千万可得给我留着!”

  当时结婚,一辆崭新的飞鸽往往便是女方的全部陪嫁。而那些想尽办法依旧弄不到车券的年轻人,往往选择自己收集零件“拼”一辆组装车。而在天津“鬼市”上,飞鸽车标被炒到了5块钱一块,要是能搞到一块,其意义便等同于给今天的山寨车换上奔驰车标。

  1988年,包括另一个著名的自行车品牌“红旗”在内,全天津的自行车产业都集中到飞鸽名下,飞鸽集团成为了一个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超级国企”。而1989年2月,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赠送了飞鸽自行车作为“国礼”。自此,飞鸽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甚至还一度成为中国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物资。

  “一只鸽子掉下去,千万只麻雀飞起来”

  飞鸽俨然成了天津轻工业的一面旗帜,一个符号。只是这个符号,终究还是遇上市场的惊涛骇浪。

  自1990年代开始,席卷全国的体制改革风卷自行车行业。临时生产许可证被大量发放,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一夜之间全涌了进来。在天津,许多洗脚上田的农民纷纷在家门口捣鼓起自行车,飞鸽生产一款自行车从工艺到标准,从研制到投产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农民企业家们推出一款新车竟然只需三五天。

  当然,这样仓促生产出来的自行车,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只不过,市场已经饥渴多年,默默包容了这种不计后果的疯狂生长。

  截至1999年,飞鸽集团渐渐受这股突然出现的力量影响,企业遭遇困境。集团所属18户企业仅有一户正常生产,在册职工27000人中仅有4000人在岗,下岗职工多达23000人之巨;全集团当年亏损5928万元,累计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等高达2.4亿元之巨。

  这样的数据,即便是在今天,也依旧骇人听闻。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从飞鸽出走的技术、管理人员,很多都流向了民营企业。它们用在飞鸽学到的经验推进草根崛起,进而向原属于飞鸽的市场发动猛烈攻击。一时间,自行车行业硝烟四起,群雄割据,用天津当时一位区长的话形容:“一只鸽子掉下去,千万只麻雀飞起来。”

  当时,市面上的一辆自行车售价为200元左右,而一辆飞鸽的成本便是600元。那些兢兢业业一辈子的老工人苦心钻研、节约成本,一个七十几道工序的车铃最后才挣几厘钱。

  而另一边,飞鸽翅膀上还吊着一个沉沉的“沙袋”:企管办、质管办、房管科、行政科、膳食科、幼儿园、医院、技校、职工大学……企业办得如同“小社会”,这些非生产部门的员工,月月都要张嘴吃饭,人人都得按时发钱,飞鸽要想重新起飞,谈何容易!

  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细节是,当年的飞鸽集团仅传达室就有多名员工,人多事少怎么办?最后8个小时的白班,还安排了两名员工两班倒。

  矛盾终于在1999年的五一劳动节爆发了。

  几百名飞鸽的退休员工,带着干粮,手拿小马扎,把天津的四新桥、六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一时间,整个天津都震动了,当时的厂长和书记流着眼泪,央求老职工们不要有过激行为。风波最终在三天后化解,但伤痛,却已在曾经无限风光的飞鸽人心中牢牢扎根。

  惊险一刻 舢板逃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飞鸽跌入谷底的落难时刻,一张来自上海的传票再次触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1999年,上海宝钢诉天津自行车厂欠债1400万元一案,已经进入执行后期。当时的集团领导班子意识到,虽然自行车厂还有其他资产可以抵债,但是极具潜在价值的飞鸽商标(2007年飞鸽品牌价值被相关机构评定为5.4亿元),极可能遭遇不测。

  于是,飞鸽决定先行一步,将注册在天津自行车厂名下的飞鸽商标,有偿转让到飞鸽集团。

  果不其然,上海宝钢借助当地法院的力量,对飞鸽集团刚刚拥有的飞鸽商标实施了查封,并准备将其评估拍卖。

  千钧一发之际,飞鸽集团迅速启动品牌保卫战,时任飞鸽集团总经理的柳凤永无论大会小会,反复阐明自己的决心:“飞鸽品牌若是落入他人之手,那不仅是飞鸽的耻辱,也是天津轻工业的耻辱,飞鸽一定要回到飞鸽人自己手中!”

  拉锯战一共打了三年,甚至还惊动了津沪两地高层。2002年,由天津相关领导以及飞鸽主要领导组成的谈判团抵达上海,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意向,飞鸽集团以400万元彻底了断债务,品牌幸免于难。

  消息传来,许多老飞鸽人掉下了眼泪。

  然而,400万的赎金对于当时内忧外患中的飞鸽,并非小数目。由于当时飞鸽的品牌价值并未评估,一些年轻职工开始心疼他们勒紧裤腰带凑出赎金,是否真的值得?“400万能开发多少新项目,能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又有谁敢保证飞鸽的东山再起?”

  值得庆幸的是,柳凤永最终还是顶住了内外压力,赎回了飞鸽。然而品牌是保住了,飞鸽的被动局面又将如何突破呢?

  飞鸽集团想了个办法:即剥离一部分生产能力,抽调精干人员、技术和设备,另行组建一个企业实体,飞鸽集团以有偿形式将“飞鸽”这个品牌转让给它使用。这样,就把原先的债务由集团一身扛下,新的企业实体便可轻装上阵了。

  ——这便是飞鸽企业史上著名的“砍树留根、舢板逃生”。

  而这次改革也被认为是飞鸽涅槃的重要转折点。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五百多人,但是当年便实现利润200万元,飞鸽终于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砍树留根 飞鸽重生

  时至2009年初,飞鸽再度进行了一次股份制改造,真正卸下包袱,置身市场搏杀。

  “这一次改造是主动性改造,产权非常明细、清晰。飞鸽车业有限公司由飞鸽集团控股,民营资本介入,实现了国有控股、民营管理的模式。现在,飞鸽集团控股62.5%,剩余股份由经营者持股,以激发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已经在飞鸽干了30年的老员工,飞鸽车业副总经理高用亮对未来充满期待。

  而高用亮身后的展示大厅,你可以明显感到这家老字号企业新生的活力。它再也不是那个形象单调的“黑老虎”了,各种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自行车一字排开,其中不乏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代表行业趋势的新车型。

  更大的活力还体现在员工的士气上。位于西青区的飞鸽车业新厂房从修建到投产,竟然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员工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主动到厂里帮忙,为的就是缩短工期。

  而按照飞鸽车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9年到2014年),其将实现五年内年产500万辆车的目标,昔日“日产万辆”的飞鸽盛况,有望重现。

  当然,飞鸽所拥有的资源,也确是许多民企无法比拟的。仅是它走廊上一长排关于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等人视察企业的照片,便足够让你若有所悟。

  在一些企业网站上,常常会见到诸如“领导关怀”之类的专栏,而飞鸽却牛气十足地将栏目名叫作“领袖关怀”。

  目前,飞鸽车业的出口遍及欧美亚,还有一部分流向非洲国家。当年,中国曾向它们或出口或援助过飞鸽,如今这些昔日的受援者找上门来,指名要买飞鸽,而且还是最经典的28款式。

  据说,这些车忠心耿耿,负重能力强,在非洲广袤的沙漠和草原上,它们依旧被唤作“不吃草的小毛驴”……

  樊力/文 摘编自《商界》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