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9日,他发动筹资竖起了民间第一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湖山纪念碑:“以史为鉴碑”;
2006年12月6日,他前往日本辗转了9个城市作了9场报告,告诉日本市民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2007年11月21日,他又启程前往香港演讲,讲述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他就是苏国宝——被专家们誉为“了不起的老人”。上个月苏国宝摔了一跤,右腿骨折。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苏老昏迷了10天,不过还是扛了过来。
快报记者 毛丽萍
图为苏国宝老人在讲述他的经历。 快报记者 顾炜 摄
在死人堆里幸存
昨天,记者在医院见到苏老时,他正躺在床上熟睡。
陪伴在旁的儿子苏基平把他摇醒,老人冲记者笑了一下。虽然84岁,还动了这么大一个手术,但老人看上去精神还是很不错,而且记忆力好得惊人。“那是1937年12月6日的上午,当时我11岁,日军经孟塘村入侵湖山,我们湖山成了南京现有区划内沦陷较早的村庄之一。”苏国宝回忆,“日本鬼子到湖山村,半夜开始杀人。村里的人惊慌了,躲到岘山,在山上的石洼里过夜。到了晚上,我们躲到沟里,盖玉米秆睡觉。天亮之前,日本人在湖山大桥桥头向崆山开枪,崆山上有国民党炮台,国民党军队还击,周围都是枪声。我小弟弟那时只有2岁,饿了,跑了出来,我们当时有10个人躲在一起,也全跟着出来了,小弟弟被日本兵抓住后,拼命反抗,急了的他咬了日本兵的脸和膀子,就被扔在水塘里淹死了,当时枪林弹雨,没法相救,后来连尸体也没找着。”
苏国宝告诉记者,南京大屠杀期间,连亲戚,他家共死了10个人,小弟弟死了后,在一起的姑父就大骂日本鬼子是畜生,结果被捆在桑树上砍了头,头没掉,皮还挂在脖子上,“我吓晕了,正好有具尸体压在我身上,让我得以幸存活了下来。一起出来的10个人,就我活了下来。”
三件大事,老人了不起
苏国宝是一位有思想有远见的人,他曾经前往日本9个城市为南京大屠杀作证,控诉那段历史,大阪、东京、神户、横滨……老人告诉记者,他在那里见到了一位忏悔的日本老兵,“他叫森原,日本投降后被俘虏,但是中国人又把他放了回去。他告诉我,他那条命是中国人给的,心里充满了悔意……日本民众还是蛮好的。”之后,老人又去了香港,重述那段历史。现在虽然年纪已大,但是苏老躺在床上还表示:“只要需要我去日本,我肯定去,这是每一位幸存者的义务。”
最让专家们“刮目相看”的是,老人居然自筹资金为湖山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64名遇难者树了一块碑,这还是民间第一块。碑上,镌刻了遇难者姓名,成为当地一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昨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南京民间收藏大屠杀史料第一人吴先斌等人前来探望老人。张教授评价老人树碑之举很有意义,“湖山是侵华日军进攻南京外围的重要路线,也是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重要战场,很具代表性,是侵华日军在南京东郊施暴具有代表性的地点。选择这里进行解剖,很有价值,从苏国宝这份遇难者名单可以看出,侵华日军在南京不仅屠城,而且还屠了乡;湖山大部分遇难者死于南京城陷之前(1937年12月13日),这说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并非是从1937年12月13日才开始的,其屠乡的时间早于屠城。”
据介绍,苏国宝老人的这份遇难者名单曾经公证过,且经过了专家们的核实。
医疗费,可报销一半
老人躺在床上并不能动弹,他告诉记者,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因为年龄大了,所以当时还差点扛不过去:“我是1月27日住进医院的,到2月5日我才醒过来,其间居然也没吃啥东西,现在好了,清醒了。”老人呵呵地笑着。边上苏基平证实,10天内,父亲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一会儿清醒一会儿人事不省,总算熬过来了。
苏国宝有六个儿女,生活费就靠他们提供,问及医疗费,老人摇摇头,“可能要几万了吧,至少3万元……”他告诉记者,2月12日他就要求出院了,回家过年。
自始至终,老人没有提及家里的困难,但苏基平无意间却透露了一点:“我没结婚,我爸跟我住一起,我们俩都没啥收入。”
张连红昨天呼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了,像这种曾经经历了那段历史的“活化石”,即使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地方政府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医院能否减免些费用。
苏国宝的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朱成山馆长也相当关心,他告诉记者,按照规定,老人的医疗费可以报销50%,根据情况还可以酌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