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发现 科幻与现实之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科幻是怎样产生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科幻是怎样产生的
  ◎中国早期科幻电影有一个怎样奇特的现象

  ◎爱因斯坦相对论怎样刺激了科幻的发展

  ◎科幻作家都是学什么的

  《阿凡达》热映的时候,《发现》周刊编辑部接到了一位初中生的电话,他说:“现在科幻片这么火,但好像大多是外国的,中国好像不怎么拍科幻片,不知道中国以前有没有拍过科幻片,都拍过什么科幻片呢?”这个问题不禁让记者也疑惑了。是啊,中国都拍过什么科幻片了呢?科幻片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呢?《发现》周刊对科幻历史展开了调查。

  《哈利波特》不是科幻片

  要知道科幻片的历史,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科幻片,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属于科幻?记者特地请教了上海同济大学电影学院的李老师,他介绍说:“首先,科幻作品包含了某种因素:这些因素是基于科学之上的,包括现有的科学和假设的科学,而假想出来的,在现实中,它们尚未出现,或者不存在。其次,还需要把科幻与魔幻、灵异区分开来,科幻作品中,其被幻想出来的因素必定有一个科学理论的支持,哪怕这个科学依据看起来很疯狂。”

  而现在,很多人对科幻的界定还比较模糊,比如有人觉得《哈利波特》也算是科幻片,但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属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缺乏必要的科学理论支持,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关于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还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

  1816年,因为雪莱夫妇刚刚失去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妻子玛丽·雪莱很伤心。有一次,雪莱和诗人拜伦在一起畅谈时,谈到了英国当时的工业革命将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人甚至都可能是被科学工具制造出来。原本极度哀伤的玛丽听得津津有味。她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1818年,她创作了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

  故事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伦敦一所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通过无数次的探索,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身高达到2.5米的科学怪人。开始时,“怪人”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做人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感受到弗兰肯斯坦和周围其他人的嫌恶和歧视时,他开始憎恨一切。“怪人”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并在弗兰肯斯坦毁掉他即将成形的配偶后,又对教授其他的亲人下手。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弗兰肯斯坦在追捕“怪人”的过程中去世,而醒悟了的“怪人”也跳入了冰冷的大海。

  但有人认为这部小说还不是科幻的起源,里面的科幻元素还不太明显。不过,人们对于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倒是没有争议。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被爱迪生“盗版”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电影出现在1902年的法国,是被誉为“电影魔术大师”的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的作品《月球旅行记》。影片剧情取材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

  故事开场时,由梅里爱亲自扮演的教授和同事来到一个制造复杂而奇怪的机器的工厂。一些美貌动人的女海员搬来了一个大炮弹,探险的天文学家们坐进去以后就向天空发射。最终他们来到了月球,却被月球上的“坏人”逮捕,被带到“国王”那儿,但地球人发现这些月球坏蛋害怕雨伞,只要一碰到雨伞,他们就消失在一团烟雾中。最后,被俘的探险家们从洞里逃了出来,找到了炮弹,飞离了月球,但他们在返回地球时掉进海洋,于是又顺便探访了海底,最后的结果是探险者们被顺利救回并得到嘉奖。

  这部影片只有15分钟,制造费高昂,每分钟约100金路易,1金路易相当于20法郎金币,折算起来,当年乔治·梅里爱拍摄的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与今天大片的成本相差不多,这在当时的电影界是没有先例的。

  但这部影片却非常受欢迎,不仅卖出去了,还赚了很多,并且有人还对此片进行了“盗版”,而“盗版者”竟是发明家爱迪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部电影在美国的拷贝被销售一空,竟然卖出几百部的拷贝,梅里爱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他送往美国的拷贝事实上只有五六部。但“爱迪生”等几家公司又把《月球旅行记》翻成底片,分别重印了几十部拷贝售卖。爱迪生对于这种翻印行为毫不感到羞耻,他认为这是收回自己的财产,因为梅里爱的影片曾利用了爱迪生发明的凿孔法。

  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是谁写的

  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和电影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中国文学界并不把科幻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所留下的资料就很少。但国外能够看到的最早中国科幻小说,是1932年老舍创作的《猫城记》——当时《猫城记》是唯一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的中国科幻小说。那么,老舍的《猫城记》就是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吗?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叶永烈在1904年的《绣像小说》杂志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署名为“荒江钓叟”,但“荒江钓叟”究竟是谁,已无从查证了。这部小说并未完成,仅发表35回,但字数已达13万字。

  《月球殖民地小说》写了湖南湘乡的一个名叫龙孟华的人,因“杀人报仇,官府要捉拿他,他便带了家小,星夜向南方逃走……”后来逃到了海外。有一天夜里他在喝酒时,看到天空里有一个气球,气球的主人叫玉太郎,日本人。气球里有“会客的客厅”、“练身体的操场”,还有“卧室及大餐厅”等。龙孟华也乘上气球,开始了乘气球旅行,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在小说已发表部分的结尾处,一些来源不明的人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离海岛。故事暗示他们来自月球,而龙孟华的妻子也在那里。

  《西游记》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幻小说?

  但网络科幻小说作家秦松鹏却认为,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因为,《西游记》中的许多情景,已经成为现实,还有许多将在未来被证实。比如说,孙悟空面对众敌时,他就会从脑后拔几根毫毛,放在嘴边一口气吹出去,就有许多与他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诞生了。这不就是现在的克隆技术吗?还有哪吒的风火轮,与现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很相像。

  但他的观点遭到了一些同行的反对。同样作为网络科幻小说作家的李李尔认为,《西游记》只能说是魔幻小说,如果说《西游记》是最早的科幻小说,那么更早的《搜神记》算不算呢?

  而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编导室编剧佟冰一告诉记者,科幻作品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成为了现实。比如人类登上月球、隐身衣的出现、智能机器人的出现等等。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语中,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预测”。换句话说,“科学至上”的精神是科幻作品有别于其他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多出现在社会转型期

  中国最早的科幻电影出现的时间要比科幻小说晚。“根据有限的资料来看,应该是1939年拍摄的《六十年后上海滩》,”佟冰一告诉记者,《六十年后上海滩》主要讲述了1999年的上海,是如何在发达的现代科技下生活的。

  佟冰一还告诉记者:“中国早期科幻电影的出现时间非常有特点。”比如《六十年后上海滩》拍摄时间是1939年,时值中国大好河山处于日寇铁蹄之下。

  接下来是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拍摄了《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而这一年,新中国进入到大跃进时代。

  这部影片讲述了全国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劳动人民在1958年初开始修建十三陵水库。经过160个昼夜的奋战,终于完成任务。20年后,当年的建设者又回到水库,这时的水库生机盎然、鸟语花香,而且这时的人们想要上月球旅行已经习以为常。

  接着是1963年,出现了由著名笑星陈佩斯父亲陈强参演的少儿科幻电影《小太阳》。这部电影描写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中国人在太空轨道上建造反射镜。而这一年,“四清”运动和“新五反”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对过去不久的三年自然灾害还心有余悸。

  《小太阳》之后,中国到1979年才出现了另一部科幻电影,就是《珊瑚岛上的死光》。影片讲述的是:在某国w城,爱国华裔科学家赵谦教授试制成功高效原子电池,他决定把样品和资料全部带回祖国。当天夜里,赵教授被人暗杀。青年科学家陈天虹为实现教授的遗愿,携带电池样品驾机逃走。途中,他来到一座神秘小岛,岛上住着赵教授的好友马太博士,他在这里试制成功了激光器。当他们认识到有人企图把赵教授和马太博士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新式武器威胁人类和平时,决心阻止这一罪恶行径。最后,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和平。

  而1979年,正是十年动乱结束刚三年,中国迈入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始。

  对于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大都出现在社会转型期的现象。佟冰一说:“社会处于转型期时,老百姓对未来有着不确定的心理。就有可能出现对未来的无限展望,用未来温暖现在。”而一旦社会稳定下来,中国的科幻电影就偃旗息鼓了。到目前为止,中国真的还没有出现让大多数观众眼前一亮的科幻电影。至于原因,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科幻的发展跟哪些因素有关

  中国的科幻片发展有这样一个独特现象,那国外的科幻片发展是否也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呢?比如,为什么最早的科幻小说出现在英国?为什么现在美国的科幻电影这么红火?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同济大学电影学院的李老师说,最早的科幻小说出现在英国,是英国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导致的结果。

  科幻小说诞生的19世纪,正是人类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科幻小说有着丰厚的土壤。同样,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出现在法国,也和法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为迅速有关。换句话说,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民众的想象力与该国的科幻作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每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的问世,都会引来科幻作品的创作热潮。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现代科学技术与理论的相继问世,刺激1920-1930年代出现了一波科幻创作高潮,焦点大致为两类:行星间、星系间的奇遇故事和虚构的探险活动。

  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期间大量研发或想象中的新科技也成了科幻最新鲜的灵感。因此二战后,苏联和美国在科幻小说和电影创作上后来居上,迎来了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科幻小说的作者本身都是学什么的

  当然,一切科幻作品的问世还跟科幻作者个人的科技素养有关,很多科幻作者本身就是科技迷或者就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并且他们在创作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比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他所有小说的背景都是未来的世界史或美国史。据说,他有一幅未来史的轮廓和图解,人物和重要发现的日期都穿插在里面。而记者采访的网络科幻小说作者秦松鹏就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学院,而李李尔则正在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张荣

  《珊瑚岛上的死光》中的海底实验室光怪陆离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