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一般由钢铁铸造,配以木饰,由工业车床制作或者手工雕琢而成。所有骨灰盒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安放逝者骨灰,另一个是医治亲人心灵创伤。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火葬,骨灰盒也被设计得越来越花哨。为了将所爱的人永远留在心中,骨灰盒正变得越来越有个性。
骨灰盒成了家中装饰
传统火葬中,逝者火化后,骨灰会被装入骨灰盒埋葬于地下或者安放在骨灰安置所,但现在这些骨灰盒会被放在更显眼的场所,比如壁炉架上、书房的书架上,甚至花园里。
逝去的人又可以回家了。虽然大多数美国人仍葬身棺材,但选择火葬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根据美国殡葬协会的数据,火葬者所占比例在1997年为23.6%,2010年预计将上升到39%,到2065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60%。而火葬者所占比例的上升与一种新艺术的出现密不可分,这就是骨灰盒装饰艺术。
今天,骨灰盒多种多样,既有小巧玲珑、只能安放一个人骨灰的;也有大到可以将三四个家庭成员装在一起的。
莫琳·洛马斯内在索诺玛县开了一间“尊重生命”画廊艺术工作室,主要业务是装饰葬礼用具。莫琳·洛马斯内说:“骨灰盒就像人一样,它们可以异想天开、可以庄严、也可以妩媚。每个骨灰盒都有自己的性格。”
为什么在这个被传统束缚的领域,人们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如此大的发挥?原因不止一个。与以前相比,火葬不再有宗教禁忌;而且,火葬也比买块墓地把人埋在棺材里要省不少钱;最重要的是:骨灰可以随身携带。现代人经常会搬家,与其偶尔一次长途跋涉祭奠亲人,不如把逝去的亲人带在身边。
在洛马斯内看来,人们谈论死亡时,把注意力放在艺术上总比把注意力放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上要好得多。洛马斯内说:“我们让死亡成为主流话题,因为我们把骨灰盒打扮成了美丽的事物,它可以帮助人们记住他们最亲爱的人。”7岁男孩,骨灰盒像X战警
2008年,圣地亚哥居民安迪·米库拉克和梅丽莎·米库拉克的7岁儿子马科斯死于神经细胞瘤。当那一刻到来时,米库拉克夫妇发现没有找到适合马科斯的骨灰盒。小男孩喜欢军刀和战斗机,但骨灰盒没有这种形状的。
安迪说:“所有的骨灰盒都是一个调调,都是常规的主题和形状。”
他们暂时买了一个,几个月后,他们联系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艺术家克里斯·里佐,里佐在一家生产摩托车高端引擎的机械店里工作。米库拉克夫妇在洛斯马内的网站上看到了里佐的作品,尽管他们此前从未买过艺术品,但还是和里佐商定:他们定做一个铝制骨灰盒,看上去要像星球大战中的X战警。
安迪·米库拉克说:“我原本想让里佐做一个看上去既有力量又有速度的东西,我们把马科斯画的一些画和其他资料给了里佐,他则根据这些资料做一个适合马科斯的骨灰盒。看看殡仪馆目录上的骨灰盒,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接受这些东西的。”
对于里佐来说,做这个骨灰盒使他了解了马科斯。
里佐说:“这和普通的艺术品不一样,这不光是放在底座上的一个容器,它里面掺杂了人性,它与人产生了联系,这个小小的容器凝结了我的劳动和那个将要‘住’进去的人的灵魂。”
里佐花了80多个小时做这个骨灰盒,用的材料是4英寸厚的铝板。他还做了一个木制的模型寄给米库拉克夫妇,因为机场安检不会让金属制品登上飞机。
个性骨灰盒,殡葬业的里程碑
西雅图骨灰盒艺术家托尼·克纳普划着单人划子去埃利奥特湾搜集浮木,然后将搜集来的浮木浸泡在烟灰墨水中,并用聚合粘土和水泥进行装饰。他的作品有轻微的卡通化倾向,其中一个像是蒂姆·伯顿动画片中的形象,粗壮的身材可移动的头,胃部则是放骨灰的地方。他还在制作一个小狗系列,该系列的骨灰盒都由黑铁制成,盖子就在狗的脖子旁,还有一个凹处放照片。
“如果仅仅像饼干盒那样顶上有个盖子,放在一个底座上,我就不会做骨灰盒了,”克纳普说,“战后婴儿潮一代已经老了,在生命的最后一站,他们想找一个有个性的安置自己的容器。”
个性化是殡葬业的里程碑。骨灰盒被做成了摩托车气缸、保龄球瓶、高尔夫球袋以及牛仔靴等形状。有些网络卖家甚至推出一种头型骨灰盒,头型容器上还可以播放逝者的3-D影像。
去年10月,洛马斯内出席了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殡葬协会会议,这是她第一次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人一坛”观念,她害怕那些保守派们会把她的设计全部撕掉。但这种情况没有发生,相反,那些殡葬行业的从业者们专门抽出时间与她会面。
“我觉得人们已经觉醒了,”洛马斯内在电话中说,“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寻找那些能唤起记忆和思念的骨灰盒,这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米黄色罐子或景泰蓝制品的限制,而变得更符合个人的品位。”
艺术家们制造的骨灰盒和遗物箱代表的不仅仅是室内装饰的潮流,而是一种基础文化的变迁,人们对于逝去的亲友有了更好的纪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