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王回收事件频发,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地方政府打压房价的信号。但尴尬的是,一边是被回收的地王增多,另外一边,更多更夸张的地王却不断涌现。这足以证明,土地市场的政策并未对开发商们形成足够的约束,也许这些地王被回收,只是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作的拍地游戏的续集。
挤压房地产泡沫的标志就是收紧地根与银根。收紧地根从去年年底开始,标志性事件是地王回收事件频发。
去年12月14日,南昌市国土资源局依法无偿收回一家开发商闲置的地块,政府获得3517.136万元的定金收入。今年1月4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证实,恒大地产一块闲置的地王也已经被政府收回,罚没1.3亿元保证金。2月1日,国土资源部公告称,将收回天竺22号地,并没收北京大龙地产2亿元拍地保证金。该地块于去年11月20日被大龙地产子公司以50.5亿元竞得。
我们在为收回闲置土地欢呼的同时,不应该遗忘以下事实: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披露,截至2009年底,全国仍然有约1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闲置的就占比46%。
尴尬的是,在回收地王的同时,新的地王还在诞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发布当日,即2009年12月17日,保利地产以30.4亿元竞得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地块,楼面地价为2.35万元/平方米,成为今年北京普通住宅地块单价“地王”。新年伊始,中海地产以59.7亿元的总价竞得北京丰台区一地块,再次刷新北京地王纪录。2009年12月23日,央企中建地产以37.2亿元拍得上海新江湾城C6地块,高达32484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创造了新的全国单价“地王”纪录。2月4日,上海证大置业以92亿2千万元的竞拍价格拿下上海外滩8-1金融地块项目用地,再次刷新上海地王纪录。
收回地王不能制度化,所谓的重拳处置闲置土地就会成为一场秀,甚至成为开发商与政府合演的双簧。
被收回的南昌地王,折算楼面价明显偏高,还不如退还给政府等价跌再买;又如某些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地方政府抬高地价的托,他们出高价是为拉高区域内的房地产价格;大连曾有开发商表示政府设置出让门槛、公告时间只有一两天,为意向开发商“量身定做”竞买资格;将于今年3月初推出的中服地块,位于北京市CBD核心地区,这块正在酝酿中的准地王也深陷被内定的质疑。甚至地方政府修改规划、拆迁等等不可抗力,都会成为开发商的免罪金牌。
此次被处罚的北京大龙地产是典型个案。其资金实力根本不足以成为地王,因其控股股东为顺义区政府下属开发企业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当初颇受市场质疑,却无惊无险拍得地王。拍地潜规则屡见不鲜。按照此前北京市的规定,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开发成本后,市八区按照市财政和区财政“五五分成”,其他区县的土地出让金,则直接返还到区里。而大龙地产控股股东是顺义大龙城建,其公司资料显示,它是隶属于顺义区政府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因此,顺义区政府和大龙地产之间,有机会左手倒右手——大龙地产将地拍下后,未必一定要真金白银付出50.5亿元。此次大龙地产走了背运,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此次处罚大龙地产的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顺义区政府挥泪无法保马谡,惟一的办法恐怕是低价给予其他地块作为补偿。
地王秀场猫腻多。要让土地市场常态化,形成明确预期,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变革,令行禁止,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此一来,大龙地产不过是特定时间内的典型案例,毫无制度价值,指望从这些地王被回收中解读出打压房价的信号,也是徒劳。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