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们的城市该让民工带回去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们的城市该让民工带回去什么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衣锦还乡,到了失态的地步。民工,也没有逃脱对于用金钱和物质包裹自身苍凉躯体的俗套。在很多民工看来,过年回家,带去的是一张脸,一张中国人怎么都不能丢的脸。保险箱已经不是保险箱,而是一张典型的“中国脸”。

  民工群体没有带回城市文明,这是一个问题;城市文明没有提供最大的平台让民工站稳,进而获得,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左手鸡,右手鸭,十年前也许是年礼,今天已让位平板彩电;炫屏手机也已经不够惊艳;带着保险箱还乡(详见今日快报报道),这是出位的方式,尽管这种做法有可能出于丢钱的胆怯,但是毕竟又是一个富民工衣锦还乡的样本。“10时代”鸣锣开场的当儿,这位裹挟在春运洪流中的民工,一下子成为平庸返乡模式下的最大发现。然而,我们的内心不能丢掉的追问是,民工还乡,究竟应该带些什么回去?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衣锦还乡,到了失态的地步。民工,也没有逃脱对于用金钱和物质包裹自身苍凉躯体的俗套。在很多民工看来,过年回家,带去的是一张脸,一张中国人怎么都不能丢的脸。保险箱已经不是保险箱,而是一张典型的“中国脸”。

  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回家的人,即使在外面穷困潦倒,也应该尽力带给家人好消息。

  问题是,这不是我们回家过年的全部意义或最大价值。问题是,我们不能给自己的家人糊一个富裕样本的“纸老虎”。

  民工回家过年,最应该带着城市的文明,而不是带着城市虚荣回去,带着视钱如命、人情冷漠等一身城市病回去。

  我们也知道这个要求对民工来说非常高。这个标准,身处城市文明中心的人都未必能够掌握。但是,民工的背后,是一片苍茫而淳朴的土地,是一种带有虽略显原始但仍有人性温情的传统文明,对于很多民工来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就是这种文明和这片土地吸引的结果。

  民工走出家园,挣钱改善生活的表象下,其实也隐含着取城市文明养分重修落后家园的义务。无须举例,走出乡村的人们,很多都通过自己的力量回报了故土。

  城乡二元体制不可能一夜打破,在制度改革发力的同时,每个个体,包括民工,都有拉近城乡文明差距的天然责任。

  诚然,过年了,喜儿尚且要扎一下红头绳,在城市打拼过的民工,想给家乡带去一个好印象,不让亲人为自己的生计担忧,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善意的欺骗亦不可过。

  10年之前,《北京晚报》曾探寻过“民工过年带回家什么”,结论是,在沉甸甸的包裹之外,民工带回家的更是亲情、自信、城市节奏、回乡创业的激情。

  在城市得到的自信、节奏感和创业的激情,才是城市文明的瑰宝啊。

  10年之后,我们还敢和当年的结论相比较吗?没有数据,不敢妄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民工和这个时代的很多群体一样都陷入了焦虑和困惑中,带着空空的荷包和皮囊回家,大有人在啊。

  民工群体没有带回城市文明,这是一个问题;城市文明没有提供最大的平台让民工站稳,进而获得,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下,民工的生存方式未见升级,民工的实际收入未见增加,民工的现实困难未见减少,这尤以讨薪、求职难、“夫妻生活”难为最。

  我们的民工,在最大节日的面前,已然分成两大阵营,一是“虚荣回家”派,二是“不敢回家”派。“不敢回家”派,彻底拿出了对这个年成的失望,他们把心送走,把不安留下,陪自己继续闯荡没有认同感的城市;“虚荣回家”派,在装扮春风得意的外表方面捉襟见肘、左右为难,他们把身体送走,把心分成无数个碎片。已经死去的民工老张,生前在租住处准备了香肠。和一张车票相比,香肠更能捆绑住动荡的命运吧。

  始终不能彻底告别讨薪、流离之苦的民工,回亦难,别亦难,当生存问题都未能解决好,推进家园文明的问题只能暂停。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民工在包工头的淫威下,在没有安全感的角落里,像古代的布道者传播隔膜已久的文明。

  只要今天还有一个民工为了应得的报酬爬上楼顶,我们就不能为城市的文明推卸责任。面对这样一个徘徊在城市文明大门口的群体,面对冻死、坠死的惨剧,悲音不忍出喉,赞歌不应出喉。

  面前一个和谐的例子是,以《回家·过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农民工春节联欢晚会,央视大年初五播出。

  这一新事物对城市是一个启示,民工为城市做出了贡献,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也应该向他们赠一份礼物,道一声祝福,以让他们带着城市的体温,带着尊严回家过年。

  回到文明的主题,晚会最好看的不是节目,最好看的是主流文化以谦卑的姿态,如水一样流入民工身体。

  先给民工备份,再让民工带回家,这是城市文明应有的心胸。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