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今日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刘小冰:妖魔化文强减弱警世意义
· 王立军作出评价
文强做了很多贡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2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王立军作出评价文强做了很多贡献
  文强老家    长江日报图

  对王立军的“不能抹杀文强的历史贡献”论,多数评论文章表示了赞赏之意,但也有人对此担忧王立军可能会好心办坏事,损害自己的形象不说,更会让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王立军是2月1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谈到这番话的。在李庄案和文强案2月2日同日开庭之前,一直淡出媒体视野的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对文强作出了评价。

  王立军谈及即将被送上被告席的昔日副手文强时认为,评价文强,要着眼历史,尊重历史。在王立军看来,“文强这个人长处很多,是一个很熟悉业务的干部,而且这些年,做了很多贡献。”

  王立军介绍,最近重庆市公安局内部办了一个刑侦文化沙龙,他去观看图片展的时候发现没有文强的照片。“我问为什么没有,没有人敢回答我。我说,文强,必须要有,重庆公安成立以来,他是管过刑侦的。不能因为他人生中有缺失,就把过去人家的历史全否定了,这本身就不是实事求是的。”

  王立军说,后来警员挑了一张最好的文强照片贴出来,尺寸大小也跟其他领导一样。“后来在干警中影响很大,我就说,什么叫和谐啊,包容和承受是和谐的前提。”王立军说,时下有些人善于跟形势,不能把历史和现实结合,是文化承载力不足的表现。

  “王论”引争议

  王立军对文强的评价,立刻成为2月2日的新闻热点,在李庄案和文强案同日开庭的这天,“王论”带来的震动,并不小于两案的开庭。显然,人们更着意探究的是王立军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见诸于报端的评论,大都对“王论”给予了赞同态度,也有人表示担心。评论人刘义昆写道:全盘地否定文强,将文强妖魔化,不仅不利于案件的审判,也不利于重庆警界与政府官员从文强身上汲取教训。需要指出的是,客观评价文强、尊重历史,并非替文强“翻案”,而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文强。

  《鲁中晨报》一篇评论则认为,也有理性的网友认为王立军有“难言之隐”,此番表白言不由衷,甚至还有人认为文强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联系王立军此前犁庭扫穴,铁腕打黑,与黑势力誓不两立之强势,到今天突然变得如此温情脉脉,这种猜测恐非毫无道理。

  相比评论的较为温和,网友的评价就比较尖锐了。一位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直露地表示:估计文强不会判死刑,至少王立军已经在动摇了,要为文强论贡献了。

  文强家乡背景受关注

  知名学者刘小冰认为,要想不妖魔化一个人,看法院判决,看这个人的一生。

  2月1日,《长江日报》对文强老家进行了探访,也对其成长经历进行了揭秘。

  报道说,山城重庆有多个俗称“十八梯”的地名,然而,位于沙坪坝区曾家镇老街上的“十八梯”,不仅鲜有外人前往,也鲜为人知。记者寻访到这条3米来宽的街巷,步下18级石梯,左手边的第一家是一幢3开间的8层楼房,在有着20多户人家的曾家新街绝对是鹤立鸡群。这就是文明君的家,他的老三叫文强。

  在街坊眼里,文强的父亲文明君一天最多能说上5句话,而练传芳则遇见什么样的人都谈笑自如,也颇讲义气。几位上了年纪的邻居们说,文家的孩子都有点接母亲的代,其中文强身上尤其明显。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文强的经历,一位王姓妇女称文强仗势欺人,霸占了她家的房屋。据王姓妇女称,她的公公就是文明君母亲的表弟,按辈分文强应该叫她叔娘,但1982年落实私房政策时,文强还当着公社干部的面用脚踢了她,从此两家反目为仇。

  文强自从调到重庆当公安局副局长后,除了父母去世,他几乎没回过“十八梯”。

  文强早期就“唯上”

  记者在文强曾经就读的曾家中学了解到,文强是1971年7月从该校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中等偏上。1972年1月,16岁刚过的文强下放农村,说是插队落户,其实就是到离家仅2公里远的回龙大队。

  今年82岁的周绍元曾是大队长,他回忆的一件往事,很能说明文强的为人处世之道:当时大队有个出了名的懒人,大队干部只要发现这人偷懒就罚晒太阳。有一次,周绍元见体罚的时间太长怕出意外,便对看管的文强说:“让他进来算了。”文强连声道:“你是领导,你说哪样就哪样。”

  一位现任村干部的中年人告诉记者,文强比较随和,当时每次到大队部开会的间隙,他总爱喊文强的外号:“文瞎子,来下盘象棋。”文强不但不恼,总是笑呵呵地跟他厮杀一番。

  快报记者 刘方志 综合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