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借钱、卖血、四处寻找合适骨髓……这些字眼成了白血病儿童家长们的“标签”。有钱,孩子有活下去的希望,没钱,放弃治疗,孩子只好等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的内心除了痛苦和彷徨外,甚至还会扭曲。昨天,记者走进了南京两家医院的血液科病房。
探访
6岁的小女孩悦悦
一年有8个月住在医院
一走进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立马能感受到不同,安静,不喧闹,家长的表情都很凝重,儿童活动区域加了三张床,这里长期爆满。病重的孩子住在无菌层流床上,病床上支着一个透明的类似蚊帐的“篷子”,与外界隔离,防止患儿感染。悦悦(化名)就住在这里,咿咿呀呀唱着歌,妈妈则在旁边愁眉不展。由于持续化疗,悦悦漂亮的头发已没有了,妈妈安慰她说,没关系,还能长出来。
悦悦今年6岁,过去的一年里,只有四个月是在马群的家中度过的,其余的时间就住在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的病房里。“悦悦记不清家里的模样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很多也叫不出名字”,毕竟在医院里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2008年12月15日,是个恐怖的日子。悦悦先是流鼻血,当时以为是冬季干燥,就用棉花球塞了一下,但血一直流个不停,接着就是大口吐血。一阵手忙脚乱后,悦悦被紧急送到了儿童医院,很快就有了诊断结果:“非淋巴急性白血病。”悦悦的妈妈说,当时就感觉脑子被人重重锤了一下。医生说:“这不能称为绝症,可以缓解,但复发率也很高。”
之后就是6个疗程的化疗,到去年8月10日,病情缓解,可以回家了。可3个月后病情再度恶化,这次是因肺部感染,极度危险。12月7日,悦悦又来到儿童医院,在4楼重症监护室住了42天。
为治病4年花掉100万
小康之家也被拖垮了
去哪筹钱?是悦悦一家每天面临的严酷现实问题。究竟花了多少钱,悦悦的妈妈也根本算不清楚:“太多太多了,现在亲戚都不敢搭理我们了。不过也不怪他们,毕竟孩子的病是个‘无底洞’。”
悦悦的妈妈没有工作,孩子的爸爸是个普通的厨师,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孩子生病后,头6个疗程就花了20多万,这次抢救又花了27万。还好,南京市医保能报销大约50%,但他们前后总共也掏了20多万。关键是,下面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治疗白血病,对哪个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中大医院,记者碰到了龚佳妮一家人,在龚佳妮患病的4年里,大约花掉了100多万元。这还不算孩子4年来看病的车费和营养费。龚佳妮的妈妈说,得了这个病,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和龚佳妮一样,宋子晴从2009年6月份被查出白血病以来,8个月以来,已花了接近五十万。宋子晴的爸爸告诉记者,现在眼看就要“断粮”了,下面的钱还不知道怎么筹集。
没钱可借只能放弃治疗
更多孩子在等待死亡
中大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丁家华告诉记者,很多家庭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后因为没钱看病,最后只得放弃治疗。李京(化名)的儿子离开人世已半年了,这半年来,她一想起孩子浮肿的脸、干裂的嘴唇,心就如刀割一样。孩子患病近两年来,四处筹钱和求医的经过也令人心酸。
李京的家在安徽农村,2008年初她的儿子被确诊患上白血病,当时孩子才3岁。确诊后,孩子就在医院住了40天,出院时医生嘱咐十几天后需要再回去治疗。但仅住院40天,就已花了4万余元医疗费。实在没办法,孩子在那次出院后就一直在家服中药治疗。直到去年1月孩子的病再度复发。东拼西凑后,孩子又住进了医院。2009年3月,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只好再次把孩子接回家,药停了,等于是放弃治疗。那个时候真不敢看孩子的眼神,一度还想过去做“小姐”筹钱。没过3个月,孩子离开了人间,那年他才5岁。
无奈
家长学会了“发帖”求助
有人眼红捐款大打出手
巨大的生存压力,逼得白血病儿童患者的家长也学会了“发帖”或向媒体求助。
中大医院的血液科目前住着三名白血病儿童,和其他患病儿童相比,这三个孩子算是幸运的,他们都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得了社会上的爱心捐助。龚佳妮的妈妈告诉记者,在苏州,龚佳妮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社会募捐了30多万,一下子就解决了骨髓移植80%的费用。宋子晴的情况也被媒体报道了。很快,社会上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不少人甚至把钱直接送到病房。
有医生告诉记者,以前家长们求助于传统媒体,现在还将希望寄托在网络上,希望好心人能帮忙,但受到帮助的只是极少数人。
一名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家长也很可怜,压力很大。在长期的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下,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庭通过求助媒体,得到了许多捐款,而在同一病房的另外一个家庭,则认为他们家更应该得到捐款,结果两家人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有的在市医保,可以大约报销孩子治疗的一半费用,有的在省医保,几乎可以全部报销,而一些来自外地的,则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两相比较之下,当然心理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