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国人派特斯·巴斯蒂安在上海街头发现了一种廉价球鞋——飞跃,他探究了这双鞋的历史并为之倾心。于是他与设计师查尔斯·穆卡一起成立了新的“飞跃”创意小组。2006年2月,面向欧美市场的新“飞跃”系列诞生,这双中国地摊上的廉价鞋子被卖到了每双50多欧元。
CK推出了“千层底”:黑色的布面、胶底白边,鞋面上有一截松紧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存物证,在印上细密的CK标志后标价为490元,而专卖店门口的地摊上这双“农夫鞋”的价格是8块钱。
2006年10月8日,LV爆出一只大家熟悉的地摊货——红白蓝尼龙袋。这只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蛇皮袋”“民工袋”,在印上LV邮戳后,标到令人咋舌的20000元,宣告了这件老国货的身份蜕变。这些绝非偶然。
卡梅隆·迪亚兹背上了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用书包。解放鞋被本·华尔特斯的Ospop改造成Skywolf(天狼)和Departure(起飞),售价都为76美元。
而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穿上了“飞跃”。这使得曾经在“天涯”“猫扑”上的恶搞居然就这样突然间变成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实。中国人所注重的向来不是物品本身,而是事物背后的道理——对于“国货”来讲,它已经和“民族”“尊严”这些严肃的概念永久性地凝固在一起。我们是如此渴望在经济时代用产品向世界表达我们的民族自尊。但直至今日,国货依旧抹不去它所带来的难以启齿的难堪和酸楚。
而今天,这种纠结了很久的历史情绪遭遇突如其来的国货热情,让我们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国货强大了?好像真的是强大了,但是这种一夜之间变成名牌的方式真的是让我们始料未及、难以接受。对民众来说,这种久违的“认同”使得积累了两三代的复杂情感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宣泄口。尽管这些东西变得贵得买不起了,但重要的已经不是价格——名牌当然要贵,毕竟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国货强大”的证据,集体心灵的慰藉显得无比重要。
作为“国货热”的表征之一,由贾维发起的豆瓣网“经典国货”小组里的年轻人已经超过20000人。这群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迷恋于寻找这样一些产品:回力胶鞋、梅花牌运动服、海鸥相机、乐凯胶卷、永久自行车、郁美净、蜂花洗发精、健力宝、大白兔奶糖……同时,老人们也翻出了那些曾经被时髦的年轻人鄙夷的老物件。今天,这些老国货在时尚潮流中复活,我们看到了历史性的一幕:时尚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发了巨大代沟,而今天,两代人甚至是隔代人的鸿沟却同样因为时尚而得到了弥合。一切仿佛很美好。
但我们的心里一直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种不安,只不过这种不安一直被欣喜的情绪所掩盖,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去追问:那些许久不见的面孔,归来时是否还如当初。
宝马国产了,IBM国产了,耐克、阿迪达斯早就国产了。最近网上盛传,充满美国汽车文化气质的悍马似乎也要国产。外国人对自己的“国货”都如此“不珍惜”,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国货”在他们的视野里,究竟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我们怎么可能奢望他们理解,我们的爷爷奶奶在牛车上脱下满是洞的“千层底”倒出里面的泥土,然后狠狠地甩一鞭子的场景。
我们怎么可能奢望他们理解,无数的民工抱着大大小小做工粗糙的蛇皮袋踏上回乡的绿皮火车时是怎样复杂的情感。我们怎么可能奢望他们理解,我们看着父亲从床底下抽出那双洗得发白发硬的解放鞋,扛起铁锨推起篓子车去出工时那种背影是怎样一种记忆。
而这恰恰是记忆中那些老国货最本质的意义。
那些苦涩的岁月里伴随我们成长的老国货早就和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命融为一体,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物”的范畴,它们是构成我们生命气质的重要部分。我们面对它们如同面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怀念”仅仅只是一种脆弱的无力的情感,而当“怀念”变成流行时尚的时候,就变成了“遗忘”。
然而,我们个人的历史就像人类的历史一样,曾几何时开始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遗忘铺就的道路上。我们在遗忘中丢弃那些东西时,我们曾经的生命痕迹也一同被丢弃了。
赵子龙/文 摘编自《北方人》
本版图片皆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