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7版:江苏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低碳”从骑自行车开始
· 不愿投资新兴产业
· 有什么必要
每个地方都建大学?
· 南京南站配套项目
正在申报立项
· 省级机关处长不妨跨部门“换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1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低碳”从骑自行车开始
记者调查:南京自行车道被蚕食 专家呼吁:城市发展别冷落自行车
  今年省两会,“低碳”热得烫手。究竟怎么个“低碳”法?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袁晓虹提交一份提案,建议从骑自行车开始,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既缓减交通压力,也减少尾气污染。这份建议获得了一致好评。然而,昨天记者调查却发现,现在南京的道路上,自行车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感觉现在的路,都是为开车人修的。”采访中,不少骑车市民忍不住抱怨。

  大街上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抢道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记者探访

  自行车道生存空间“小”

  昨天,快报记者随意在主城区挑几条路骑车走了一圈,发现问题自行车道还真不少,有的没有,有的被侵占或被蚕食。

  镜头一:王府大街

  自行车道“断头”

  王府大街是一条单行道,车流情况相对来说要有秩序得多,但对骑车人来说,却像在绕“S”,原因即这里的自行车道时有时无,不得不一会儿上机动车道“亮相”一下,一会儿再到慢车道上“喘息”一下。

  从金鹰往朝天宫方向走,刚开始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但过了一段路后,从毛家饭店开始,自行车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汽车停车场”,挨着饭店停的全是小车,路边整齐地划着一排停车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秣陵路路口,然后过去自行车道又陆续恢复了。“不要问哎,对我们骑车人来说肯定不安全,现在的道路全为小车服务的,我们能说什么呢?”陈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混行路段车辆多时,干脆下来推,“躲个万一吧!”

  镜头二:秣陵路

  根本没有自行车道

  双向四车道,外加两侧用白线画出来的部分,秣陵路看上去并不窄,但就是没有自行车的“份”。站在路边,车辆来来往往,时不时中间夹杂着一些自行车,有时甚至被机动车“挤”到了路中间,在小车间“游”行。记者“逮”住一辆从机动车中穿过来的骑车者,“不害怕吗?这样骑?”郑先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是被挤到中间去的,没有慢车道,车辆从右边夹过来,我没路可退啊,只能这样。”他指了指路,“这条路其实有条件配备慢车道,但是你看,路边都设了小车停车位,占据了一幅路面,是不是只要效益不要安全呢?你们确实应该帮我们呼吁一下。我们需要慢车道!“

  镜头三:珠江路

  人与自行车抢道

  繁华的珠江路电子一条街,人流如织。但自行车却和人混在一起通过,让骑车人“叫苦不迭”:没法骑,车速不如步行快,真是名符其实的“慢车道”!记者发现,慢车道约有2-3米宽,但遗憾,沿线店门一开占掉几十厘米,路的另一侧还停放着一溜自行车,又占掉一米多,剩下一米中间还有盲道,自行车和行人一会儿我让你,一会儿你让我,行驶艰难。

  镜头四:中山东路

  自行车与公交混行

  最近改造结束的中山东路,一些路段却让骑车人“提心吊胆”:港湾式公交车站侵占了我们的“地盘”,慢车道太窄了,而且中山门及大行宫一带,公交车开上慢车道,我们骑车人太不安全了。

  记者看到,港湾式车站是嵌入慢车道的,从新街口到中山门,只要有车站,慢车道就变得相当狭窄,有的地方仅可容纳两辆自行车并排走。而在中山门和大行宫地段,慢车道甚至变成了自行车、公交车均可通行的混合车道。比如,往中山门方向的大行宫西站就设在了人行道上,公交车要在慢车道上行驶约二三十米才能进站。每当有公交拐进慢车道时,骑车的都要忙不迭地躲避。一辆5路车开上慢车道时,市民汪先生就连忙刹车:“这么个庞然大物擦肩过,太危险了,抖呵!”记者发现,南博门口也有一段混合车道,约50米长。

  建议

  自行车出行健康又环保

  袁晓虹委员说,在我们身边,最直接感受到的废气排放就是来自汽车。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交通拥挤。修路速度赶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大街小巷拥挤不堪。针对这两个问题,鼓励更多人骑自行车出行,不失为最简单可行的好办法。自行车出行方便,占据路面很小,不污染环境,节约能源,还有利于健康。安全隐患小,而且比塞在路上的汽车准时多了。在城市道路容量有限的今日,少一些汽车,多一些自行车,大家走在路上都会感到舒畅多了。

  “应当提倡‘自行车加公交’的出行模式。”袁晓虹在调研时也发现,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行车文化的珍贵,甚至认为自行车代表的是贫穷落后,汽车才是未来。要在人口拥挤的城市挤进这么多的车,很多地方选择的都是看上去最简单的办法:压缩自行车道,来拓宽汽车道。

  部门回应

  出新整治将会兼顾

  有关统计显示,南京30%~40%的市民出行时会选择骑自行车。数量大大超过开车人。南京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定,主干道上必须设置慢车道,宽度一般在1.5米左右,有条件的道路在2.5米以上。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达不到。“走路人、骑车人、开车人都应当分别拥有自己的路权,但是现在,在有些路段,确实行人和骑车人的路权,被机动车道或者违章建筑等侵占了。”就拿珠江路来说,建设时设有慢车道,但随着道路拥堵加剧,自行车或行人的路权便被放在了次要位置,被迫“合并”。

  “我们也接到了不少市民来信,反映慢车道缩水、被侵占的问题。”建委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将对一批道路进行整治,已经将慢车道的问题列入整治项目范围内,届时将由建委牵头,联合市政、交管、市容等多个部门来解决。

  专家呼吁

  城市发展别冷落自行车

  “城市发展,绝对不能冷落自行车。”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将慢车道缩窄或与人行道合并,只是解决道路拥堵的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缓解拥堵最好的方式是大力发展公交优先。

  不过,公共交通很难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自行车正好可以作为公交优先的补充。据了解,国外不少城市都在地铁站、公交站台设立专门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棚。很多国家还在大力建设自行车道、举办“骑自行车上班周”等活动。国内也有城市率先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鼓励骑车出行。南京也正在酝酿向市民提供万辆免费公共自行车,但是,骑车的路呢?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毛丽萍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